梅名友
【關鍵詞】媒體 輿論引導 三項學習教育
新聞媒體是黨的“喉舌”,新聞宣傳工作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占有重要地位。當前,我國改革發展進入關鍵時期,面臨著國際國內經濟形勢復雜變化所帶來的嚴峻挑戰,新聞媒體承擔的統一思想、凝聚力量、增強信心、振奮精神的作用越來越重要。責任就是動力。新聞媒體的黨組織必須不斷學習,與時俱進,保持先進性,才能團結帶領全體人員,提升綜合素質能力,增強識別和抵制錯誤思想侵蝕的能力,用先進的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為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有力輿論支持。近年來,安徽工人日報社積極利用在全黨開展的“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和在新聞戰線開展的“三項學習教育”這兩個契機,不斷學習,勇于實踐,努力建設學習型黨組織、學習型新聞機構,在樹立良好形象、切實改進工作方面獲得了重要進展。
一、打造學習型黨組織,是提升黨員素質,保持黨員先進性,強化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的有效途徑。
安徽工人日報創刊二十多年來,報社不斷發展壯大,黨員不斷增加。為發揮好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支部每年都制定學習計劃,開好民主生活會,加強思想建設、組織建設和作風建設。特別是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以來,黨員模范作用、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更是得到明顯發揮。
2005年上半年,“先教”活動伊始,報社黨支部克服工學矛盾,制定周密的學習計劃,集中多個學習日,組織4個黨小組,30多名黨員投入各種形式的學習教育活動,確保了“兩不誤,兩促進”,做好“四個結合”,即黨員集中學習與組織活動相結合;黨小組集中學習與個人自學相結合;常規教育與特色教育相結合;開展大討論與召開座談會相結合。與此同時,報社確立了“先教”主題實踐活動口號“鳴時代強音、展主人風采、替職工代言、為各界服務”;相繼在報社版面開辟專欄,使新聞宣傳與“先教”成果相得益彰。在分析評議階段,報社黨支部抓住突出問題,通過召開群眾座談會,征求意見表,意見箱,專題組織生活會等形式,收集建議、意見并結合實際落實和解決。
二、打造學習型新聞機構,是加強隊伍建設,提高綜合素質,引導廣大新聞工作者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和提高輿論
引導能力的重要途徑。
新聞媒體和新聞從業人員肩負著把握正確輿論導向,服務大局的重要職責。真正承擔這樣的責任和使命,必須有一支政治強、業務精、紀律嚴、作風正的高素質新聞隊伍。這要求新聞從業人員要自覺培養學習意識,在學習中實踐,在實踐中學習,提升綜合素質,完善職業道德,改進工作作風。
2004年以來,安徽工人日報社按照省委宣傳部統一部署,在全社上下廣泛開展“三項學習教育”活動。報社全體人員劃分為四個小組,根據各自不同崗位,學習相關理論知識和專業知識。在學習中,把掌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作為根本,學習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培養良好的職業道德。既注重思想理論的培訓,又強調業務作風的提升;既體現宣傳思想工作的共性,又突出強調宣傳工作的特點。報社采取主題講座、集中學習、召開座談會等形式,組織新聞從業人員領會黨的十六大以來提出的重要理論觀點、重大戰略思想、重大工作部署,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
作為“三項學習教育”活動的重要載體,報社認真組織開展了以“學理論、學知識、學技能,練思想、練業務、練作風”為主要內容的新聞業務大練兵活動。新聞采編人員結合分組學習和個人自學,深入開展業務探討,每周抽半天作工作日經驗交流,不少同志撰寫了有質量的業務論文;行政管理人員積極投入“大練兵”活動,提高了行政管理水平;廣告人員紛紛學習政策法規、宣傳紀律等,增強了業務素質。每周一次的新聞業務系列講座是抓好“大練兵”活動的重要一環。報社總編、副總編、編委、各部門主任輪流講課,大家都感到聽得實在,可學可用。
通過“三項學習教育”,特別是“大練兵”等學習活動,報社全體人員特別是新聞采編人員在新聞實踐方面有明顯提高,在服務中心、服務大局、服務基層、服務職工、服務工會等方面有了明顯成效。
三、用學習成果指導新聞實踐,是打造學習型黨組織、學習型新聞機構的目的和歸宿。
學習是手段,對新聞從業者來說,最終目的是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頭腦,用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指導實踐,加強職業精神職業道德建設,弘揚主旋律,做到“三貼近”。
安徽工人日報是全省800萬職工唯一的一個“工”字號新聞輿論陣地。在激情燃燒的歲月里,我們尋找、記錄著正在凝固的歷史、正在發生的變革、正在火花四濺的思想;我們點燃著改革開放、富民強省的激情,我們呼吁著重建被洪水、雪災毀壞的家園,我們分擔著工友們下崗的黯然神傷;我們一起為北京奧運、共和國六十華誕而歡悅;我們共同感受再就業、創業的艱難、弱勢群體的幫扶;我們挺身仗義為職工鼓與呼;我們共建新的文化,期盼安徽崛起,憧憬小康社會……
于是,在青藏鐵路火熱的工地,在貧瘠鄉村小學低矮的屋檐下……哪里有職工的足跡,哪里就有我們不倦的身影。
所有這些,都是我們用學習成果指導實踐的結果。在這一實踐過程中——
我們的思想作風不斷得到升華。在“大練兵”活動中,報社開辟“蹲點新聞”專欄,派出黨員記者,深入淮北電建工程工地,陸續寫出了《沸騰的“861”工程工地》等系列“蹲點新聞”。讀者來信贊揚說:“還是咱們工人報的記者作風扎實”!報社還派出記者參加“千名記者下基層”活動,寫出了一篇篇鮮活的來自一線的報道,充分反映了一線新事物和一線職工的精神風貌,并且采寫了有深度的重大題材稿件。
我們的辦報理念不斷得到豐富。“欲知山中事,須問打樵人”。在“三項學習教育”活動過程中,報社提出了“走進基層、開門辦報”的新思路,并組織采編人員赴蚌埠等地,邀請交通、衛生、教育、建設系統和部分企業的工會干部共商辦報。他們對“自己的報紙”的真情流露,深深觸動了全體采編人員。大家表示,要摒棄舊的報道模式,轉換視角,傾聽呼聲,增強媒體的正氣、朝氣、銳氣、靈氣,使職工群眾感到可讀、可近、可信、可親;要時刻心里有群眾,眼里有讀者,筆下有真情;要確立親民意識,把記者的新聞角度聚焦到職工群眾最關心的問題上,聚焦到群眾欲知未知的興奮點上,聚焦到群眾的愿望、要求、呼聲上,真正把報紙辦成“勞動者的心靈家園”。
我們的新聞好作品、好欄目不斷增加。近五年來,報社先后有20多篇稿件獲得“安徽新聞獎”,并且連續五年均有作品獲得一等獎,特別是那些關注企業和職工的稿件,如《維權咋就那樣難》《企業怎能如此愧對老職工》《如此對待聘用教師公平嗎?》《這樣的異地安置應特殊對待》《企業不必上演裁員“苦肉計”》等,不僅在各類新聞評比中獲獎,而且得到了工會、廣大職工的好評。報社在一版開設的《職工圓桌》欄目從職工視角,以言論形式針砭時弊,弘揚正氣,亮出觀點,起到了為職工引路的“思想旗幟”作用,大受讀者歡迎,被評為“安徽新聞名欄目”。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報社推出的查文虹系列報道,充分展示了新聞媒體的引導作用。報社獲知上海普通女工查文虹來皖義務執教的消息后,派記者深入碭山魏廟小學,與查文虹一起同吃、同住、同勞動,并連續在一版報道了查文虹的先進事跡。不僅如此,報社還發出呼吁,為她所在學校募集捐款,引起社會強烈共鳴。以后又推出一系列新聞策劃,將查文虹先進典型報道不斷引向深入。
(作者單位:安徽工人日報社)
責任編輯:姚少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