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巧霞 朱文婧


【摘要】信息素養是信息時代每個公民都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為了解安徽省高校文科學生信息素養的現狀,本課題組對安徽省合肥地區部分高校文科學生從信息意識、信息知識、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四個方面進行了問卷調查,并對調查結果進行了分析,給出了一些建議。
【關鍵詞】安徽高校 文科學生 信息素養 調查報告
一、研究背景
信息素養,是指個體運用各種現代信息技術識別、獲取、利用、開發信息的基本技能,也是個體創新意識和學習能力的標志之一。我國對于信息素養的研究起步較晚,但近年來我國高校教育界對于這一問題也有了比較明確的認識。自1984年起,全國高校就廣泛開設了文獻檢索類課程,2002年教育部更是將其改為信息素養教育向普通高中推廣,并于第二年3月頒布綱領性文件——《全日制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準》,但是當前我國還沒有針對在校大學生的信息素養能力和水平作出具體規定。
為了解我省文科學生信息素養的現狀,研究如何針對文科學生開展信息素養教育,我們進行了本次問卷調查。
二、研究設計
1、研究方法和工具
本次研究主要采取問卷調查法,輔之以個別訪談法,問卷自行設計,以封閉型問題為主,兼有少量開放型問題。問卷由32個問題組成,主要涉及信息意識、信息知識、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四大類。
2、研究對象
本次調查主要選取我省高校較為集中的合肥地區,調查范圍涉及一類、二類、三類及部分高職高專的文科學生,調查共發放問卷900份,其中回收有效問卷540份,其中男生195人(占36.1%),女生345人(占63.9%),本科生404人(占74.8%),專科生136人(占25.2%)。總體來說,本次調查所選取的樣本具有代表性,因而所得數據可靠性較強。
三、研究結果分析
1、信息意識情況
從調查結果來看,在利用計算機網絡進行信息獲取的問題上,有303人(占56.1%)認為非常有必要,有205人(占38.0%)認為有一定的意義,僅有14人(占2.6%)認為作用一般,有6人(占1.1%)認為用與不用關系不大,有2人(占0.4%)認為完全沒有必要,這說明絕大多數的文科類學生均意識到了計算機網絡對于信息獲取的意義,他們已經具備了初步的信息意識。
在獲取信息的最主要渠道上,結果顯示(見表1)互聯網絡是文科學生們最主要的信息獲取渠道,其次為報刊雜志。這顯示了學生們具有明確的信息需求,且能夠選擇合適的方式獲取信息。
表1文科學生獲取信息的最主要渠道(多選)
在媒介認識問題上,74.4%的高校文科學生認為廣播、電視、報紙、雜志、音像等媒介非常重要,19.4%的學生認為這些媒介有些幫助但談不上重要,而有4.6%的學生認為這些媒介可有可無,5人認為這些媒介無所謂,更有3人認為這些媒介有害無利。
2、信息知識
在調查中我們還發現,近半數的學生認為學校現有的信息檢索系統一般。在影響他們利用計算機進行信息檢索的原因方面,233人選擇了圖書館不方便,166人選擇了沒有網絡,52人選擇了其他,其中部分學生特別指出網速太慢是最主要的原因。
安徽省高校文科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檢索知識,但只有138人(占25.6%)學過信息素養的相關教育課程,有402人(占74.4%)沒有學過信息素養相關課程,只有47人(占8.7%)參加過圖書館的數據庫培訓,80.9%的參加過培訓的學生都認為培訓對自己有很大幫助。
在對于圖書館功能的認識方面,文科學生的表現也不盡如人意。458名(占84.8%)學生知道圖書館有書目查詢的功能,510名(占94.4%)學生知道有書刊借閱的功能,305名(占56.5%)學生知道還有參考咨詢服務的功能,76名(占14.1%)學生知道有原文傳遞功能,83名(占15.4%)學生知道館際互借功能,5名(占0.9%)學生認為圖書館還有其他功能。對于數字圖書館和網絡數據庫,62名學生(占11.5%)知道并經常使用,329名學生(占60.9%)聽說過但沒有使用過,149名學生(占27.6%)不太清楚也沒有使用過。
在數據庫的使用方面,文科學生的使用率較低。40名同學經常使用中文數據庫,這些學生主要是文科高年級學生,193名學生偶爾使用,307人(占56.9%)基本沒用過。外文數據庫的使用率更低,僅有9人(占1.7%)經常使用。原因為45.6%的學生認為是語言障礙,26.5%的學生認為是檢索使用障礙,34.3%的學生則認為自己專業不需要。
3、信息能力情況
在對自己利用計算機進行信息檢索能力的判斷上,148名學生(占27.4%)認為自己非常熟練,278人(51.5%)認為自己熟練,77人(14.3%)認為自己能力一般,有22人(4.1%)認為自己不熟練,只有12人(2.2%)認為自己非常不熟練。
在最常用的交流途徑方面,近四成的文科學生選擇與同學交流,近五成的學生選擇互聯網,只有67人選擇書刊報紙,15人選擇數據庫,4人選擇電子書刊。在遇到不熟悉的信息源時,有58人(占10.7%)選擇詢問老師,有237人(占43.9%)選擇詢問同學,400人(74.1%)選擇上網咨詢,僅13人(占2.4%)選擇咨詢圖書館人員。
在最常用的信息資源方面,近六成的文科學生選擇綜合性網站和搜索引擎,這說明互聯網絡在學生們的信息獲取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而超過半數的學生選擇圖書館,說明圖書館也是他們比較青睞的信息資源之一,這兩方面的數據再次顯示了文科學生們已經具備了一定程度的信息檢索能力。但數據庫資源的使用率只在12.0%左右,這說明了學生們的信息檢索能力還是十分有限的。
在學生們利用計算機網絡進行信息檢索的目的方面(見表2),調查結果顯示學習需要和休閑娛樂是他們最主要的需要,其次為獲取新聞信息,這說明學生們進行信息檢索行為停留在一種外在的層面上。
表2文科學生利用計算機網絡進行信息檢索的目的(多選)
4、信息道德情況
信息倫理和道德的培養往往是信息素養培養中容易被忽視的問題。在調查中,78.1%的學生從來沒有改動或刪除過別人或公用計算機里的文件,17.4%的學生表示偶爾會改動或刪除文件,僅有24人經常會改動或刪除別人或公用計算機里的文件。這顯示出絕大多數文科學生已經具備了基本的信息道德觀念。
在公用計算機上發現病毒,201人(占38.9%)選擇通知管理員處理,144人(占26.7%)會自己動手處理,158人(29.3%)不會處理但他們也不會復制或轉發,26人(占4.8%)表示隨心情而定,但有10人(占1.9%)表示會轉發。在對待網絡信息方面,508人表示網絡信息有真有假,關鍵在于自己的判斷,只有11人認為網絡信息完全可信,21人表示不可信。這顯示出學生對于網絡信息的認識趨于理性。
四、建議
通過對上述數據的分析,我們不難看出,當前絕大多數安徽省高校文科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信息檢索知識。但他們大多數對于專業數據庫的利用較少。在信息檢索知識方面,學生們的了解還比較有限,信息檢索能力也不太理想。但在信息道德方面,大部分學生具備良好的信息道德意識和信息保密意識。
在深化高校文科學生信息素養培養方面,本課題組有以下幾點建議:
1、加強硬件建設。在調查中,我們發現部分文科院系尚未真正將信息技術視為推動學科建設的動力之一。因此,加強硬件建設仍然是部分文科高校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的主要任務之一。
2、圖書館除了提供更全面的服務外,也應該加強宣傳。各大高校圖書館一方面要豐富其館藏資源,另一方面也應定期向學生介紹館藏資源,并對學生進行信息檢索相關培訓。
3、完善信息素養培養內容。對于高校文科學生,既要開設信息技能培訓課程,如文獻檢索和計算機應用等,也要開設信息意識和信息道德培養類課程。要大力培養高校文科學生們的信息責任感,培養他們辨別信息真偽的能力,使學生自覺遵守信息倫理道德和各類法律法規,主動參與健康信息社會的創建。
4、積極探索多種可以促進和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的途徑和平臺。各大高校除了開設信息素養類必修課程之外,還應該積極探索各種能夠激發學生提高自身信息素養類的途徑,如分發宣傳小冊子,舉行信息素養類講座,開展信息素養競賽,組織高校間的信息素養類交流活動等。
總之,高等院校及教師應完善信息素養培養的內涵,探索多種培養方式,將信息素養的培養細化到日常的教育教學中,可以通過課堂內外信息檢索類任務的布置,培養學生追蹤學科發展趨勢,養成研究性學習的好習慣。對于社會而言,相關部門應加強監督,形成良好的信息獲取氛圍。
(本調查報告為安徽省教育廳人文社科研究項目“安徽省高校文科專業學生信息素養的現狀與對策研究”的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08sk480)
參考文獻
1、周宏,《信息素養的培養與發展》,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2年
2、周小磊、袁曦臨,《高校學生信息素養狀況調查與分析研究》,《圖書館學研究》,2008年第2期
3、胡家榮,《高校信息素養教育現狀與措施研究》,《圖書館學刊》,2006年第1期
4、吳丹,《高校圖書館與大學生信息素養教育研究——基于高校在校學生信息素養調查分析》,《圖書館建設》,2006年第4期
5、邱祖發,《論高校學生信息素養及培養策略》,《教育與職業》,2006年第6期
6、鐘嘉鳴、劉志輝、祝庚,《論高校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體系》,《當代教育論壇》,2007年第8期
(作者:柴巧霞 安徽新華學院新聞與廣告教研室主任;朱文婧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工會教職工)
責任編輯: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