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俊松 胡小兵
摘要中國的風景油畫創作的體系、規模、教學、研究已經經過一個世紀的摸索。在中國當代風景油畫發展中,畫家們開始講究民族氣質、情調和意境。深入發掘中國民族文化深處的藝術精神與意蘊,把中國的寫意與西方油畫的傳統技法融合,具有鮮明特色的中國風景油畫的本土化、民族化之路逐步明確,已經形成了中國當代風景油畫的獨特藝術特色和藝術形式,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藝術表現手法。
關鍵詞風景油畫;本土化,民族化,圖示性;藝術表現
風景是油畫創作的一個重要的題材,在早期的油畫中,風景的地位并不高,只是作為作品或肖像的背景出現。雖然在文藝復興時期風景畫已經獨立存在,但一直到19世紀,風景油畫才真正發展起來,開始在畫壇確立了重要的地位。從上世紀開始,中國藝術家開始學習西方油畫藝術,由于當時的國際藝術環境和國內的動蕩局勢,風景油畫成為了大多數畫家的主要題材。這些中國油畫的先驅們在一開始就開始尋求油畫藝術的民族化、本土化之路。
當代的風景油畫一直處于高速發展的狀態,在當代的油畫家經歷了20世紀80年代后的各種藝術思潮之后,更加明確了油畫的民族化、本土化的發展之路。中國當代處于政治經濟的快速發展時期,社會穩定。給予中國油畫發展一個良好的政治環境和發展空間。當代風景油畫畫家在繼承了前人的繪畫傳統的同時,冷靜地對中國的風景油畫的發展進行深刻的反思和探尋。風景油畫的發展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發展高峰,藝術家通過各種手段和方式,通過風景這一題材來反映自身對藝術、對社會、對歷史、對當代生存狀態的思索和表現。
與此同時,中國風景油畫在發展上正處于一個重要的時段,并且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國際藝術思潮風起云涌的今天,出現了各種風格流派的繪畫和五花八門的藝術形式。在這種國際藝術環境下,中國的風景油畫家們通過手中的畫筆,繼承和總結前輩們的優良繪畫傳統,同時深入研究西方油畫傳統精神和材料技法,扎根于中國的傳統文化和藝術精神,為中國風景油畫的持續發展和繁榮明確了前進的方向,走中國油畫的民族化、本土化之路。
一、中國風景油畫的發展
中國的風景油畫創作的體系、規模、教學、研究已經經過一個世紀的摸索。中國近代美術史上,涌現出大量的風景油畫藝術家以及優秀的風景油畫作品。經過幾代藝術家的不懈努力和探索,初步形成了中國風景油畫的藝術特色和藝術風格,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藝術表現手法。從上世紀開始,游學歐洲的留學生們帶回了比較完整的油畫技術,風景油畫作為新生事物出現在中國。這些早期中國風景油畫的先驅們系統學習和研究了西方寫實風景、印象派風景、點彩派風景、野獸派風景的技法與特點,出現了一大批優秀的風景油畫藝術家,如徐悲鴻、劉海粟、顏文良、關良、潘玉良、李瑞年等。其中李瑞年先生以其質樸、嚴謹的手法與風格創作出《暴風雨》等一系列作品,在中國風景油畫創作中獨樹一幟,被徐悲鴻稱為“國內油畫風景第一人”。
新中國成立后,中國的油畫取得了迅速的發展,風景油畫作為油畫的重要題材涌現出大量優秀的畫家與作品。中國油畫家走向了更為廣闊的天地,以擁抱新生活的豪情壯志投入到創作中去,描繪轟轟烈烈的社會主義建設和激情四射的社會主義新氣象。他們以寫實手法為主,創作了許多表現祖國美好河山的風景油畫作品,如艾中信的《過雪山》《雪里送炭》,董希文的《春到拉薩》,吳作人的《負水女》,等等。同時,新中國選派了許多優秀的藝術人才赴蘇聯學習,這些人成為了當時中國油畫事業的中堅力量,其中羅工柳、全山石、林崗、郭紹剛、徐明華等人,運用現實主義油畫語言,創作出了很多優秀的風景油畫作品。新中國還通過邀請專家的方式,培養了一批優秀的藝術人才,其中如徐君萱、金一德等人也對風景油畫進行了深入的探索。
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改革開放打開了國門,中國與西方國家的藝術交流愈來愈多,中國油畫的發展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中國的風景油畫也隨之得到極大的發展。西方的藝術觀念和藝術形式不斷被引入中國,中國的風景油畫的發展也開始走向多元化、民族化和國際化。中國風景油畫不再是單一的寫實主義或現實主義,很多優秀的藝術家開始探討與研究中國風景油畫如何發展新的創作理念、新的理論基礎、新的表現方式。這一時期,中國風景油畫出現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局面,從理論到藝術實踐,中國藝術家們都進行了多方面的探索與研究,中國的風景油畫開始出現了新的局面和新的發展,并且一直持續到今天。
二、中國當代風景油畫的民族化、本土化特征
在油畫作為中國當代美術的重要畫種的今天,風景油畫已經成為油畫發展中重要的題材門類。在國際藝術思潮發展風起云涌的今天,中國藝術家們積極吸取西方風景油畫的精髓,同時扎根于中國悠久的東方藝術,對中國風景油畫的東西方繪畫進行取法和融合,進行深入地探討和研究。在當代風景油畫中,,既有圍繞中西文化藝術的觀念、精神以及哲學美學進行深層次的探索與研究,又有圍繞材料、技法而展開的表現手段上的具體分析和摸索,從而形成了中國當代風景油畫的獨特藝術特色和藝術形式,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藝術表現手法。中國當代的風景油畫藝術家們,認真學習和分析了西方風景油畫的形成過程、發展脈絡、理論基礎,理性地接受了西方當代的藝術新觀念、新思潮的影響,并且已經參與到當代國際藝術的發展中,在其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中國的畫家已經開始走出國門,國際間的藝術交流開始密切起來,在國際重要的展覽中經常出現中國藝術家的作品。在這種國際化、多元化的藝術發展背景下,中國的藝術家開始積極探索當代的中國藝術發展之路,如繼承和發展中國傳統文化精髓,創作出具有中國時代精神和中國特色的藝術作品,提出了民族化即國際化。走中國油畫的“東方之路”。中國的當代風景油畫的發展不可避免地受到這種藝術潮流的影響,在眾多藝術家的不懈努力下,初步形成了中國風景油畫的藝術特色和藝術風格,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藝術表現手法。
在中國近現代美術史上,風景油畫走過了大半個世紀的民族化之路,很多藝術家一直在探索風景油畫如何來表現東方的審美意境。民國時期的劉海粟、關良、顏文良,解放初期的董希文、艾中興,“文革”,后的吳冠中、蘇天賜等,中國的藝術家們沒有停止過對風景油畫的民族化和本土化的探索和研究。中國當代風景油畫畫家紛紛從中國傳統的藝術中汲取營養,明確了中國風景油畫的本土化的道路,并且不僅僅只在畫面上采用一些民族符號和元素,而是開始講究民族氣質、情調和意境,深入發掘中國民族文化深處的藝術精神與意蘊,使中國的寫意與西方油畫的傳統技法融合,具有鮮明特色的中國風景油畫的“東方之路”逐步明確。在當代,除了一批像吳冠中、朱乃正、聞立鵬、鐘涵、靳尚誼、李秀實、徐明華等老藝術家仍然在孜孜不倦地對風景油畫投入著極大的熱情,還有像朝戈、張冬峰、陳文驥、趙開坤、徐曉燕、任傳文、丁方等一大
批畫家在這一領域各領風騷,將中國的風景油畫藝術推向了新的高度。畫家們不再用西方的繪畫觀念和藝術審美來描繪祖國的山山水水,而是從中國悠久的傳統文化如儒家哲學、道家哲學、民間工藝、中國畫的“天人合一”理論中汲取營養,用東方藝術的審美規律和審美情趣,通過油畫的技法與藝術形式來創作出具有民族性、本土性的風景油畫作品。如當代南方風景油畫派的代表畫家張冬峰,無論是寫實的藝術形式、技法,還是藝術精神、情感,都滲透著中國傳統文化的審美精神和美學情趣,但在畫面表達上又是純粹的油畫藝術表現語言,他所追求的這種中西融合的境界,也是中國風景畫發展的一個目標。張冬峰風景油畫作品中流露出輕松、自然、真誠的創作狀態與中國畫的某些創作規律有很多相似之處,其作品所呈現的清新、俊逸的藝術風貌也與中國傳統繪畫不謀而合。再看北方的畫家王克舉,通過表現主義的油畫形式來表達自身對風景油畫民族化、本土化的理解,在他的畫面中,直接借鑒了中國畫的許多形式和語言,在空間處理上,吸取中國畫的透視法則,弱化空間的關系,在簡練的平面上潛心經營構圖位置。用筆不受物體形體的限制,而成為個人的表情符號,如中國書法般地任意揮灑,整個畫面形與色都表現出特有的精致與厚重,刻畫入微。雖然使用的是油畫的顏料,但表現出了類似國畫“墨分五色”微差,整個畫面更有中國式的大寫意之感。
三、中國當代風景油畫的圖示性特征
中國當代風景油畫已經不再是傳統風景油畫中的對客觀風景的再現、敘事,以及注重作品的主題性,無論畫家作品的風格流派如何,表現手段如何,風景只是藝術家們表達自身的藝術觀念和藝術修養的“媒介”,風景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畫家從風景的表現中傳達畫家本人的藝術觀念和個人的世界觀。當代中國風景油畫中,主題性已經不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畫家通過畫面的形式語言來給予觀者的心理上以及精神上的共鳴,畫家傳達的是個人的藝術觀念、對社會深層次的思考、對人的心理的洞察,風景這一題材只是傳達這些的一個載體、一個視覺符號。這也是當代中國風景油畫的一個重要的特征,當代的中國風景油畫家們通過風景來表達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與自身東方情結的表述,中國美院的許江就是其中的代表畫家。在他的筆下圓明園、柏林的布蘭頓門樓、上海外灘等地標成了承載沉重歷史記憶的場景,運用具象表現技法,畫面氣勢恢弘、場面宏大,色彩和形體的表現深厚有力。然而,其畫面不僅僅只是簡單描繪場景,我們是被畫面中撲面而來的沉重歷史氛圍所震撼和產生強烈的心理上的歷史知覺。風景只是畫家的載體,我們更多是以顫動疾飛的筆觸和晦澀沉厚的色塊,體會文明和精神歷程中的興衰,進入中國傳統精神中“天人合一”的境界。許江的風景從題材上完全沒有了中國早期風景的主題性和敘事性,我們對風景本身的關注已經弱化,而作品所傳達的深厚人文情懷,歷史和生命的情殤已經遠遠超過風景本身的意義。我們不再為壯麗的風景本身所感動,畫面的形體色塊、筆觸也不再為風景本身服務,我們是被畫面所傳達的深厚文化積淀和畫家的現代的“文人”意識所折服。中央美院畫家陳文驥的作品則通過細膩冷靜的方式來表達對社會的情緒與展現個人的藝術觀念。雖然我們能從他的作品中看到十分寫實細致的形象,但這種形象早已經被畫家重組和提煉。陳文驥風景作品中往往將形象孤立存在于畫面上,如一棟樓、一段高速公路的側面,這些形象本身并不帶有任何的意義和主題,而畫家的畫面形式與精細的制作,使畫面產生一種強烈的人與社會的孤寂感,觀者能感受到畫家清逸、平靜的心態,同時又帶有一些哲人般的理性看人間的感覺。一棟樓、一段路帶給我們的不是這些風景本身,而是透過他的作品中一種理性的嚴謹,去體會有關世界和存在的哲學闡釋的話語,更體驗到畫家哲人般的藝術氣質和審美精神。
四、中國當代風景油畫藝術表現的多樣性
中國當代的藝術處于走向國際化、多元化的發展時期。中國的畫家們不再簡單地使用一種或幾種語言的形式來表現個人的情感,在當代繪畫中,藝術家的語言形式已經完全突破了上個世紀80年代早期的單一局面,各種藝術形式與藝術風格開始并存,并且相互聯系或相互獨立發展。中國當代的風景油畫畫家們在從中國傳統文化中吸取東方的藝術精神時,也把油畫這一外來畫種的語言形式進行中國特色的發展和改造,中國的風景油畫家們充分利用了油畫的各種傳統、非傳統藝術形式和藝術樣式,創作了大量的具有當代中國精神的風景油畫作品。中國的風景油畫出現語言風格發展的國際化、多元化的現象,從寫實到具象,從單純的色彩堆積到材料的綜合表現,中國當代風景畫家的藝術語言已經向純粹性和獨特性發展。中國風景畫家們作品的形式語言的個體差異開始明顯分化,畫家們紛紛尋找屬于自己個體的藝術表現語言,并且深入探索完全專屬于自身的藝術形式與藝術語言,形成了具有很強的識別性的專屬風景油畫語言符號。在當代中國風景油畫畫壇上,形成了以張冬峰、任傳文等知名畫家為代表的意象風景風格;以許江、井士劍等為代表的具象表現主義畫派,以朝戈、陳文驥、何大橋等為代表的寫實風景畫風格以丁方、徐曉燕為代表的表現主義風景油畫風格等多種藝術表現形式和語言的發展形勢。中國當代風景油畫的發展正處于一個“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良好發展時期,也是中國風景油畫發展的關鍵階段。
五、結語
中國當代風景油畫的發展已經明確了走中國風景油畫本土化、民族化的道路,中國的風景油畫家們已經在前人的基礎上明確了風景油畫的發展方向,積極從中國傳統的文化、哲學、美學中汲取營養,在作品中強調中國傳統文人氣質的表現和東方的審美情趣。中國當代風景油畫處于中國風景油畫發展的重要歷史時期,既繼承了前輩畫家的優良傳統,又對中國風景油畫的發展提出了新的思考、新的命題和新的探索,這對中國風景油畫的長期發展必將起著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