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國洪 隋春艷
摘要民間剪紙是我國傳統文化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種民間藝術,它根植于勞動人民深厚的生活沃土,反映人類最基本的審美觀念和精神品質,表達人類最樸素的情感和愿望。民間剪紙造型觀獨具特色,無論其心象造型手法、意象造型語言還是吉祥造型觀念都具有強烈的民族特色,將其運用于動畫創作之中,對動畫形象的塑造、創作思維的轉換、構思創意的表達、作品文化內涵的提升都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民間剪紙;造型觀;動畫創作
民間剪紙是廣大勞動人民在社會生活中為了滿足精神需求而創造的一種藝術形式,它根植于勞動人民深厚的生活沃土,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融入普通民眾對真、善、美觀念的訴求,不受社會功利和價值觀念的制約,集中體現了人類最基本的審美觀念和精神品質,具有鮮明的民族藝術特色。民間剪紙以鏤刻形式表現物象,與皮影的制作方法相同,皮影又是動畫的雛形,因此,中國早期動畫曾借鑒民間剪紙的藝術形式成功創作出了《豬八戒吃西瓜》《金色的海螺》《漁童》《鷸蚌相爭》《葫蘆兄弟》等動畫片,為中國動畫贏得多項世界榮譽,并以鮮明的民族特色樹立“中國學派”。隨著時代的發展,剪紙動畫走入低谷,而民間剪紙也走出歷史舞臺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當我們注意到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性時,再重新解讀民間剪紙,其獨特的造型手法、文化內涵、審美情趣都釋放著巨大的藝術魅力,并對動畫創作有很多啟示。
一、民間剪紙心象造型手法與動畫形象的塑造
心象造型手法是民間剪紙特有的表現方法,是指民間藝人在剪紙創作中不受物象形體結構、比例、透視等客觀因素影響,而以主觀對物象的理解去表達事物。這種造型手法源自農村特定的社會結構。作為民間剪紙藝術的創作主體——廣大勞動婦女。沒有受過正統的美術基礎訓練,不受具體物象的形體結構限制,而是將客觀事物通過心靈影像創造出全新的藝術形象。在這種造型觀念下,民間藝人為了表達自己的主觀意念,可以打破自然法則和時空界限,將不同時空、沒有任何聯系的物體放在同一平面上,憑著經驗和靈性任意取舍、大膽創造。
動畫,顧名思義就是會“動”的“畫”,動畫既要有能“動”的技術含量,還要有會“畫”的基本技能。動畫創作的基本條件是必須有較高的造型能力和一定的藝術修養,無論是前期造型設計還是中期原畫創作以及后期合成,都要以較高的造型能力為保證。我國早期經典動畫更強調對動畫形式的表達與形象的塑造,之所以能創作出那些藝術精湛的水墨動畫、剪紙動畫、木偶動畫,完全是借鑒我國傳統民間藝術的造型手段。民間剪紙藝人沒有任何美術基礎卻能創作出鮮活的藝術形象,靠的是對生活的真情實感與用心體悟。民間剪紙源于生活,表現的內容大多反映身邊的事物,但這種反映不是對生活簡單直觀的模擬,而是采用夸張、變形等突出物象特征的手法來抒發內心情感。通過民間剪紙的心象造型手法給我們帶來這樣的啟示:當代動畫創作藝術水平低下,無論是形象塑造還是細節刻畫,都沒有典型性,原因是缺乏對生活的理解與感悟,缺少對物象形態分析、歸納和總結的能力,沒有抓住事物的特點。在動畫創作中應注重體驗生活,正確觀察事物,在觀察的基礎上善于分析比較,只有抓住物象的特點,才能更好地表現其本質,從而提高對動畫形象的塑造。
二、民間剪紙意象造型語言與動畫作品的內涵
意象造型是中國民間美術特有的一種造型手法,在民間剪紙中最常使用。意象造型是指民間藝人在創作中將表面看來毫無聯系的事物通過寓意組合,形成新的藝術形象,呈現新的意境,表達新的含義。在紋樣的組織過程中,通常采用“以意構象”“以意表象”“以象寓意”的手法來突出主題。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這種造型手法已形成定式并深深扎根于民間,成為一種約定俗成的表現語言。
民間剪紙的意象表達語言來源于原始的思維方式,來源于中國本源哲學觀與世界觀,體現整個民族的文化意識和審美素養。在人類社會早期,由于社會生產力低下,人類對許多現象無法解釋,先民在原始混沌思維的作用下,把生命看得極其神秘和神圣,在這樣的條件下,生殖與繁衍成為人類最基本的群體意識。以生殖繁衍為中心的陰陽交感化生萬物,萬物生生不息的哲學思想也就成為中國本源哲學觀。受中國本源哲學觀影響,民間剪紙藝人通過“觀物取向”的象征手法,運用通感聯想、象征寓意等造型手段把自然屬性的動植物同陰陽觀結合起來。如鳥、雞、鼠、魚、蛙等動物以及荷、蓮、葫蘆、石榴、佛手等植物因其具有堅強的生命力與旺盛的繁衍能力,被賦予深刻生命象征意義。傳統民間剪紙《老鼠娶親》《雞銜魚》《魚戲蓮》《葫蘆生子》《蛇盤兔》等都是以意象造型語言,運用不同的紋樣組合,表達人類最樸素的生命意識,體現民間剪紙深刻的文化內涵。
動畫是一門集繪畫、音樂、表演、文學等為一體的綜合性藝術,在表現形式上可借鑒各種造型語言,在劇本創作上要求貼近生活、反映生活;民間剪紙是由廣大勞動人民所創造的,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其作品主要用于民俗活動之中,屬于生活的藝術。中國經典剪紙動畫《老鼠嫁女》《漁童》《葫蘆兄弟》等在表現形式上借用剪紙的造型手法塑造了鮮明的動畫形象,反映人類對是非善惡的評判和對美好生活的訴求,有深刻的思想文化內涵和強烈的教化意義。隨著老一輩動畫藝術工作者退居二線,新生動畫創作的生力軍在經濟文化全球化語境下,接受的是來自西方文化的影響,對傳統文化極其淡漠,更不知其深刻的文化寓意,其創作的作品由于脫離傳統文化,背離社會現實環境,缺乏生存的土壤,嚴重影響了中國動畫發展。美國動畫《花木蘭》《功夫熊貓》是從中國文化資源中找到動畫創作的基因。并以美國人的思維方式闡釋中國文化,最終取得巨大的成功。從這兩個事例不難看出,中國動畫要想重新崛起,必須樹立民族風格,必須借鑒中國傳統文化。民間剪紙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民間剪紙又是大眾藝術,在眾多傳統文化中是最易于接受的一種藝術形式,加強對傳統文化的學習與借鑒,通過民間剪紙意象造型語言,體會其思想寓意并將其運用到動畫創作中,會使動畫作品的文化內涵有很大的提升。
三、民間剪紙吉祥造型觀念與動畫創作思維
民間剪紙的意象生命寓意反映了先民原發的哲學觀與世界觀,隨著時代的發展,民間剪紙的造型觀又有了新的變化。欒偉麗指出:“民間美術原始的生殖崇拜觀念在經歷了幾千年的延續、發展與變異之后,在百姓日常生活中逐漸形成具有人生普遍意義的吉祥瑞福觀念?!边@種吉祥造型觀念是以祈祝平安、希冀美好為共性心理,以求福、長壽、喜慶、吉祥為主題,表達人們對平安和諧、幸福美滿生活的祈望。
民間剪紙吉祥造型觀念通常采用“象征賦意”“諧音取意”等表現手法表達主題。這種表現手法在漫長的文化傳承中經過廣大群眾不斷地修整、概括、提煉,已經形成一種程式化體系,具有民間美術鮮明的文化特色。
“象征賦意”是指運用典型的事物,根據其性質和特
點,賦以其吉祥寓意。使之從客觀事物中分離出來形成吉祥觀念的替代物,并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被老百姓所理解和認同。如“龍”是我國古代傳說中的神異動物,是能夠祈雨辟邪的神靈,古代封建社會把龍視為皇權的象征,歷代皇帝都被稱為“龍子”,以示權威與尊嚴?!傍P凰”被人類視為神鳥。是人類的保護神,是百鳥之王。民間剪紙“龍鳳呈祥”就是以龍與鳳凰組合到一起,象征完美、吉祥、光明。“鴛鴦”屬水禽類動物,根據張華《禽經》描述:“鴛鴦匹鳥也,朝倚而暮偶,愛其類也”。據說鴛鴦雌雄不離,展翅雙飛,夜里共棲,交頸而眠,如果失去一方,另一方將不再尋找配偶。因此,民間在新婚之時常剪刻鴛鴦貼于洞房,寓意夫妻相濡以沫、百年好合、永結同心。
“諧音取意”是利用漢字同音不同字的特點,將某些難以表達的吉祥語或吉祥觀運用與之諧音的事物來表現,使人產生聯想,通過“諧音假借”“因音象形”“語義雙關”的手法突出主題。例如民間剪紙中“魚”既是生殖繁衍的象征符號,因其與“余”“?!薄坝瘛敝C音,魚紋剪紙又喻示“吉慶有余”“金玉滿堂”等美好寓意。“蝙蝠”屬翼手目哺乳動物,因“蛹”與“?!蓖簦诿耖g美術中成為人們喜愛的藝術形象,民間剪紙常借用蝙蝠的形象表達“福祿雙全”“福壽安康”等美好寓意。
民間剪紙吉祥造型觀是我國勞動人民在生活中創造的一種藝術表達手法,經過長期的流傳,已成為豐富多彩、深入人心、家喻戶曉的珍貴文化遺產。這種獨特的造型體系已經滲透到當代文化生活的各個領域。成為廣大群眾喜聞樂見、易于接受的精神食糧。民間剪紙吉祥造型語言內涵豐富,洋溢著中華民族聰明的智慧和樸素的審美理想,具有強烈的民族風格。隨著東西方文化的交融與碰撞,這種造型體系已越來越被重視,成為當代藝術設計本土化、民族化的支柱。當前中國動畫在盲目趨日崇外的情況下,其創作偏離中國民族藝術根源,遠離中國動畫優良的文化傳統。當代動畫創作普遍缺少創意,這種創意不是簡單意義上對外來文化的模仿、重復與再現,而是應該以新奇的獨特的藝術感受來增強動畫的內在意義與價值。民間剪紙吉祥造型觀運用“以象賦意”“諧音取意”等創造性思維表達情感,這種思維方式更符合動畫創作的特點。動畫創作可以運用民間剪紙的這種思維方式,海闊天空,自由發揮。通過這種方式創作出來的動畫作品,因其符合中華民族的審美思維習慣,從而更有助于人們對影片的理解和接受。
民間剪紙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象征寓意的表現手法、獨特的視覺思維方式、樸素的審美理想愿望、深刻的文化思想內涵與當代“天人合一”的設計理念有許多契合之處,將其運用于動畫創作之中,對動畫造型能力的培養、創作思維的轉換、動畫創意的表達以及作品文化內涵的提升都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