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利勇
托幼機構是兒童生活、學習、活動的公共場所,環境衛生對兒童健康至關重要。為了解寶山區托幼機構傳染病防治及消毒衛生現狀,加強托幼機構傳染病防治及消毒衛生管理,預防和控制托幼機構傳染病的發生和傳播,切實保障廣大師生的身體健康,2007年我們對寶山區32家托幼機構的傳染病防治和消毒衛生工作進行了調查。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寶山區共有112家托幼機構,抽取其中32家(公辦20家,民辦8家,集體4家)托幼機構進行調查。
1,2方法
依據《消毒管理辦法》《托兒所、幼兒園衛生保健管理辦法》及《托幼機構環境、空氣、物體表面衛生要求及檢測方法》(DB31/8--2004)的要求,采用統一調查表對寶山區32家托幼機構傳染病防治的各項管理工作進行調查。對其中15家托幼機構的活動室、休息室空氣、桌(臺)面、玩具、毛巾、茶具、工作人員手進行了細菌菌落總數、大腸菌群、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檢測。
2結果
在3種(公辦、民辦、集體)所有制形式的托幼機構中,配備專(兼)職保健人員數、預防接種證查驗登記等項目合格率偏低。共檢測各類樣品210件,其中有2家托幼機構的3件抽檢樣品(2件幼兒用茶具,1件幼兒用毛巾)細菌菌落總數檢測結果超標(表1,2)。
3討論
3,1保健人員配備問題
托兒所、幼兒園必須根據接收兒童的數量配備兒童保健人員,但調查中發現,部分托幼機構兒童保健人員配備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托兒所、幼兒園兒童保健工作的有效開展。分析其原因,主要為托幼機構負責人對幼兒園的保健管理工作尚不夠重視,其次也存在托幼機構工作人員編制緊張、專業保健老師相對欠缺、保健老師待遇偏低造成人員流動性增加等因素。
3,2預防接種登記問題
雖然各托幼機構執行了幼兒入托預防接種證查驗登記制度,但調查中發現,部分托幼機構在幼兒入托以后的預防接種登記記錄中,常規接種后應登記的部分疫苗內容缺項,這樣很容易在間隔較長一段時間后,對幼兒是否已按常規接種了疫苗產生記憶錯位,對幼兒的正常疫苗接種帶來不必要的安全隱患。分析其原因,主要為托幼機構未能及時地執行幼兒接種登記記錄,對于一些特殊情況下的園外幼兒預防接種未與家長或當地預防接種機構及時溝通聯系,從而造成登記疏漏。
3,3幼兒用品消毒問題
少數托幼機構的幼兒用品如毛巾、茶具的消毒管理工作存在問題。2家托幼機構的3件抽檢樣品細菌菌落總數檢測結果出現不同程度的超標。分析其原因,主要為托幼機構少數從事消毒衛生的工作人員消毒知識欠缺、衛生意識淡薄;其次保潔不符合衛生要求,少數托幼機構習慣性地在已消毒的茶具等幼兒用品上面蓋一層紗布,且反復使用,很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另外調查中還發現,托幼機構雖對供應幼兒開水的保暖桶、玩具等物品定期進行消毒,但檢查中大部分托幼機構未能提供相應的消毒書面記錄,而幼兒園又缺乏相應定期或不定期的消毒效果自查記錄,使人對托幼機構消毒管理制度是否能真正地落實產生一定的隱憂。部分托幼機構在制定傳染病防治管理的各項制度時,完全照搬上級單位制定的各項內容,未能結合本園的實際情況作相應的補充和細化,讓人感覺這些制度的建立流于形式。
3,4建議
3,4,1強化責任意識,促進衛生保健工作規范有效開展
當前各級各類托幼機構的負責人(園長)是托幼機構開展各項工作第一責任人,強化托幼機構負責人對衛生保健工作的責任意識,對于托幼機構傳染病防治及消毒衛生管理工作有著重要的推動和促進作用。因此,可通過開展授課、舉辦培訓班等多種形式,對托幼機構負責人進行《托兒所、幼兒園衛生保健管理辦法》《消毒管理辦法》等相關法規知識的培訓,在思想上重視托幼機構的衛生保健工作,從而保障衛生保健各項工作規范有效開展。
3,4,2嚴格執行各項制度,注重落實成效目前各托幼機構都能按照相關要求制定傳染病防治、消毒隔離等各項規章制度,但是在實際工作中由于種種因素很難保證真正落實執行到位。建議在提高相關工作人員防病、消毒衛生意識基礎上,各單位可成立相應的領導考核小組,定期或不定期地開展相關檢查、測評工作,并將有關員工的福利待遇與考核成績相掛鉤,確保各項制度能夠真正落實到位。
3,4,3加強指導培訓。確保消毒衛生質量當前托幼機構的消毒衛生工作多由當地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及所屬地的醫療機構予以幫助指導,上級主管職能部門應定期對托幼機構負責人、保健人員及相關消毒工作人員進行《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消毒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知識的培訓,加強傳染病防治、消毒等有關工作的業務指導,加大監測力度,確保托幼機構的消毒衛生質量。
3,4,4注重日常督導檢查,消除衛生安全隱患隨著近年來衛生監督部門不斷加大對托幼機構的監督檢查力度,一些托幼機構存在的衛生安全隱患和薄弱環節逐漸暴露出來。衛生監督部門除進一步加強日常的督導檢查外,還可以把監督檢查情況通過出簡報等形式通告教育主管部門,齊抓共管,同心協力,建立長效監管模式,使托幼機構的傳染病防治管理等各項工作步上新的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