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碳鎖定“解鎖”與低碳經濟之路

2009-12-22 04:11:14謝來輝
開放導報 2009年5期
關鍵詞:經濟

謝來輝

[摘要]“碳鎖定”是理解低碳經濟的一個重要概念,但是常常被片面理解。本文追溯了文獻中碳鎖定概念的來源及其本身的深刻內涵,在此基礎上對應對氣候變化和發展低碳經濟提出了新的認識。發展低碳經濟的本質是要解除碳鎖定;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都面臨著碳鎖定帶來的挑戰,而發展中國家面臨的挑戰更大;未來的國際氣候合作應該更加注重技術合作,以加強參與和履約方面的激勵;中國的新型工業化道路必須加入低碳經濟的維度,因此也必須開展“解鎖”的行動。

[關鍵詞]碳鎖定低碳經濟新型工業化道路

[中圖分類號]F124.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6623(2009)05-0008-07

“碳鎖定”的概念在國內已經并不陌生,在能源政策和氣候變化研究領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視(例如:莊貴陽,2007;王毅,2009;等)。但是,許多文獻對于這一重要概念的理解還存在不少模糊之處。人們傾向于認為,“碳鎖定”一詞更多地是指技術上的鎖定,即能源技術的投資,由于投資周期較長,而陷入一種被動停滯狀態。

究竟什么是“碳鎖定”?為什么會導致“碳鎖定”?解除“碳鎖定”的機理是什么?圍繞上述問題,本文第一部分回溯了“碳鎖定”概念的文獻傳統;第二部分使用相關概念來分析“低碳經濟”和解鎖之道;第三部分談論了碳鎖定及解鎖對于發展低碳經濟的政策啟示;第四部分從應對氣候變化全球合作的角度,分析低碳經濟轉型與技術的重要意義;最后是結合中國的情況作簡要的結論。

一、什么是“碳鎖定”

技術鎖定(Technological‘Lock-in)的概念由來已久,“碳鎖定”的概念正是在此基礎上發展出來的。

著名經濟學家約瑟夫·熊彼特曾在《經濟發展理論》一書中,對經濟與技術之間的關系做了精辟的論述。他認為,經濟上的適用性總是優先于技術上的適用性的;技術讓位于經濟目的,只是為了滿足經濟制度和目標。他在第一章中說道:“……我們在自己周圍的實際生活中所看到的,是劣質繩索而不是銅纜,是不良的挽畜而不是比賽的良駒,是最原始的手工勞動而不是完美的機器,是笨拙的貨幣經濟而不是支票流通,如此等等。經濟上的最佳和技術上的完善二者不一定要背道而馳,然而卻常常是背道而馳的,這不僅是由于愚昧和懶惰,而且是由于在技術上低劣的方法可能仍然最適合于給定的經濟條件。”不過,熊彼特的論述并沒有涉及鎖定效應,那就是經濟條件會為低劣技術所“俘獲”而使得低劣技術會一直持續存在。

20世紀80年代中期,一些經濟學家、歷史學家和社會學家開始使用“技術鎖定”來描述一種現象:技術和技術系統沿著特定的路徑發展,使得擺脫該路徑越來越困難,成本越來越高昂,結果它們在更長的時間里趨于維持存在狀態,而抵制潛在的更加優越的技術及技術系統的競爭。在自由市場經濟下,技術的發展也受到了市場失靈導致效率的巨大扭曲。但是,這種市場失靈可能并不像環境問題那樣明顯。

技術經濟學認為,某一技術的最初產生和擴散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和不確定性。在一個路徑依賴的技術競爭條件下,時機和報酬遞增的機制,都會對競爭結果導致巨大的不確定性。在競爭的早期階段,規模報酬遞增至關重要。規模報酬遞增機制包括規模經濟、學習經濟、適應性預期、網絡經濟等。正反饋效應使得技術具有適當的時機,合適的歷史條件優勢,能夠獲得市場主導地位。美國經濟史學家保羅·大衛曾經舉過一個著名的例子:目前通用的QWERTY鍵盤,其實在歷史上并不是同期效率最高的鍵盤;但是由于鎖定效應,效率更優的比如Dvorak鍵盤,即使能夠節約20%~30%的時間,也不能夠替代QWERTY鍵盤(David,1985)。又如,20世紀初汽油驅動的內燃機在與蒸汽內燃機、電動內燃機競爭獲勝,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當時低價汽油的歷史條件,其實本來并不是更好的選擇。文獻上經典的例子還有:家庭錄像帶以及輕水核反應堆等。

另外,低劣技術獲勝進而“鎖定”,還有一個政治經濟學的原因。在一定歷史條件下,該技術的利益集團,為了實現其自身利益,會極力推動其戰勝其它技術。這從歷史上著名的“電流之爭”中可見一斑。1882年,托馬斯·愛迪生在美國紐約市發明并引入使用了第一個基于直流電技術的電力系統。但是這一技術受到美國發明家喬治·西屋(George Westinghouse)的交流電技術的挑戰。直流電更有效率但是傳輸不能超過兩公里,但是允許非集中化的當地競爭性的發電和傳輸系統。愛迪生甚至還預想到了每個家庭和企業可以實現有效的熱電聯產,甚至還草擬了家庭如何利用風力發電機實現電力自給自足的計劃。相比之下,交流電具有不安全的缺點,但是便于遠程運輸,便于把發電站建立在靠近化石燃料的地區。而且,這一技術允許大型的集中式電站和電網必須由區域或國家范圍的壟斷巨頭來經營。兩種技術的激勵較量,在遠超過市場以外的領域內進行,包括法院、公共關系以及學術領域。最終,交流電占領了市場,兼納了直流電的網絡,并成為主流技術(David and Bunn,1988)。

美國經濟學家、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道格拉斯·諾斯把“技術鎖定”和相應的“路徑依賴”概念引入制度變遷的理論框架,以分析決定社會和經濟演化的技術變遷和制度變遷的特征(North,1990)。隨后,又有一批關注技術和生態環境關系的學者對此概念產生了濃厚的興趣(Kemp,1994;Unruh,2000;Wilson&Tisdell,2001;Messner,2002)。其中對“碳鎖定”的分析最有影響力。

從文獻上看,西班牙學者格利高里-烏恩魯(Gregory c.Unruh)最早提出和使用了“碳鎖定”的概念。烏恩魯在《能源政策》(Energy Policy)期刊上發表了題為《理解碳鎖定》(2000)、《解除碳鎖定》(2002)以及《碳鎖定的全球化》(2006)3篇重要論文。其中,《理解碳鎖定》一文最早系統地提出了“碳鎖定”(Carbon Lock-in)的概念。

烏恩魯的文章,源于一個問題:為什么氣候友好型技術的擴散如此艱難?經過研究,他總結認為,原因在于當今世界的一個重要特征:對化石能源系統高度依賴的技術,自工業革命以來成為主導技術盛行于世,政治、經濟、社會與其結成一個“技術一制度綜合體”(Techno-I nstitutional Complex,TIC),并不斷為這種技術尋找正當性,并為其廣泛商業化應用鋪設道路。結果形成了一種共生的系統內在慣性,導致技術鎖定和路徑依賴,阻礙替代技術(零碳或低碳技術)的發展。這被概括為“碳鎖定”。

依賴化石能源的技術為人類進入現代社會奠定了重要的基礎。正是可以大量存儲和運輸的煤、石油和電力使得現代工業方式成為可能。但是,這一類技術并不意味著與同類技術相比在性能上更加優越。碳鎖定造成的

一大嚴重后果,就是產生了全球氣候變化問題。不過,碳鎖定的后果還包括壟斷、單一化、越大越好的價值觀等。比如自然壟斷問題,經濟學家一般認為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自然壟斷本質上是由于所使用的技術造成的。如果改變技術基礎,就可以消除自然壟斷。而與化石能源的技術有關的比如電力和能源行業,在現實中是所謂自然壟斷現象存在最為普遍的行業。

烏恩魯認為,碳鎖定概念的核心在于它是一種“技術一制度綜合體”——技術和技術系統與各種社會組織和制度形成一種密不可分的共生關系,滲透于整個社會經濟體之中。技術一旦占領市場主導地位,企業在使用利潤再投資時,為了規避風險,便也優先選擇主流設計的技術。行業通過設立標準,特定設計的供應關系,教育和培訓等,不斷形成和強化技術系統。與此同時,各種社會制度也圍繞技術系統共生演進,彼此互相影響。技術系統促成私人組織的建立,比如工會、學校、工程師協會、消費愛好者協會等等。因為在技術系統中使用或者提供相同的專業技能,他們發現彼此存在的共同利益和需求,進而結成技術的、愛好者和職業的聯盟。由于各種締結聯盟、自愿聯合以及各種社會規范和習慣的大量涌現,各種非市場力量也不斷鎖定。為了既定技術系統的利益,他們因而形成有力的政治游說力量,形成“管制的俘獲”,改變政府的行為。技術也改變人們的預期、偏好以及公共態度,影響人們的觀念和文化。

美國著名經濟學家約翰·肯尼思·加爾布雷思(John Kenneth Galbraith)曾在其1967年出版的《新工業國》一書中指出:“各種協會及社會機構最終和主流設計的寡頭壟斷者的利益融為一體,因為,他們對一個日益膨脹的技術系統的共同依賴對彼此都非常明顯。”二、發展低碳經濟的核心在于解除“碳鎖定”

事實上,“碳鎖定”概念具有非常豐富的內涵,對于理解氣候變化和低碳經濟相關問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這一概念可以為認識和解決氣候變化問題提供一個全面而深刻的認識框架,為我們認識當今世界問題的特點提供了一個重要的視角。

從“碳鎖定”的概念回顧可以看出,如果人為排放溫室氣體確實是造成全球變暖的主要原因,那么氣候變化問題形成的根源在于當今世界的“碳鎖定”特征。從這個角度來說,斯特恩報告“越早采取行動成本越低”的論斷應該是正確的。因為越到后面,陷于鎖定越深,擺脫的困難和成本越大。

雖然“碳鎖定”根深蒂固,但是從歷史上看,“解鎖”并非不可能。Unruh(2002)總結認為,在理論上,存在三種遞進式的政策途徑,以逐漸對現有技術系統進行變革:(1)不改變現有系統,只處理排放(即末端治理);(2)改造一定的部件或流程,而維持整體系統構架不變(所謂連續性方法,Continuity Approach);(3)替換整個技術系統(所謂斷絕性方法,DiscontinuityApproach)。為了解決污染問題,人們最初使用的一般是末端治理的方法,盡可能維持整個技術系統的穩定。但是,只關注排放過程的末端治理方法,最終會趨于無法帶來增量的改變。然而,劇烈的改變會伴隨極大的心理和財務障礙。較為可行的是連續性方法,在現有能源系統的構架下,逐漸創新,最終實現技術系統的替代。

另外,從“技術一制度綜合體”的概念出發,可以從技術和制度兩個層面來看“解鎖”的可能性。首先從技術層面看,在哪里最有可能發生技術創新?由于主流技術的慣性,新技術的效率必須超出較高的水平才有替代的可能。現有的企業是原有主流技術的既得利益者,不大可能成為創新的來源,相反其具有壓制新技術占領市場的激勵。當存在替代技術的選擇時,現有企業也會通過增量式的改進或者尋租行為,而極力避免原技術被淘汰。為了躲避技術鎖定的勢力,新技術最可能在特定的“縫隙”市場中獲得發展。其間,該技術獨有的品質得以體現價值,而早期使用的局限較少凸現。由于市場份額較小,主導的技術勢力不會予以攻擊。新技術可有足夠的時間從中獲得規模報酬遞增的機會,培育成熟的市場,并最終成長為替代的主流技術(Unruh,2002)。

其次是制度層面。制度在技術拓展過程中的地位極其重要,而政府政策對于促生技術系統的改變是尤其關鍵的。制度變遷理論認為,引起制度不均衡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四個方面:(1)制度選擇集合的改變;(2)技術改變;(3)要素和產品相對價格的長期變動;(4)其他制度安排的變遷。這些因素會產生獲利機會,得到政治企業家和制度企業家的響應,從而實現誘發制度變遷。Cowan and Hulten(1996)認為,由于內部巨大的慣性,解除“碳鎖定”需要外生事件的沖擊,比如:(1)相關技術的危機;(2)政府規制;(3)技術突破;(4)消費偏好的改變;(5)“縫隙”市場(Niche Market);(6)科學發現。

由于正式制度的變遷面臨外部性和搭便車問題,誘致性制度創新供給會少于社會最優,需要國家干預提供強制性制度變遷。另外,由于誘致性制度變遷是一個進化過程,需要國家干預來改變制度創新的速度。

但是,制度本身在一定時期內具有相對穩定性,強制性制度變遷存在很大的困難。特別是在議會民主制國家,政策的改變面臨各級政府機構的內部制衡的障礙;如果沒有堅定的強制力量,政策制定者要想推動制度變遷是非常困難的。所以在民主化國家,經常是社會變遷領先于制度變遷。在環境治理問題上尤其是如此,社會運動提高了環境問題在政策議程中的優先度(Unruh,2002)。

當前許多發達國家在不同程度上都呈現人均溫室氣體排放與人均GDP相“脫鉤”(Decoupling)的特征(莊貴陽,2007),但是,“實現絕對的低碳經濟發展是一個長期復雜的系統過程。”“脫鉤”是低碳經濟的表現或最后的結果,真正的關鍵在于實現“解鎖”(unlocking)——即解除碳鎖定。

低碳發展的道路,就是一個逐漸擺脫“碳鎖定”的過程。低碳經濟已經成為國際社會的時髦話語,但是目前關于低碳經濟的定義各種各樣,特別是籠罩了涉及減排指標的政治論爭的迷霧,較難達成共識。人們也不斷在上面加上自己偏好的修飾詞,來寄托自己的理想。不過,其中最為重要的恐怕就是一種實現“解除了碳鎖定”的低碳經濟。解除碳鎖定和發展低碳經濟,最終依賴于低碳技術的選擇、擴散和成長為社會的主導技術。顯然,發展低碳經濟應該遵循一種“深綠色”的環境觀,而不是“淺綠色”的環境觀。

三、“碳解鎖”對低碳之路的政策啟示

從前面的討論中,我們可以得出一些有益的啟示來豐富對低碳經濟相關問題的認識,同時在政策層面啟發對于發展低碳經濟的思考。

首先,氣候變化不僅是一個能源技術的問題,而被視作是更大的可持續發展框架下的問題。人們可能經常誤解減排和低碳經濟之間的關系,認為低碳經濟等同于減排。減排只是“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一個維度,屬于發展低碳經濟范疇中的環境影響的維度。低碳經濟的

范疇更加深刻和廣泛,涉及能源系統的改造,考慮經濟和社會共同發展的多維目標,是可持續發展意義下的范疇。換句話說,氣候變化問題只是碳鎖定的其中一個后果,減排也只是發展低碳經濟的目的之一,而不是全部。

2009年9月7日,聯合國貿發會議(UNCTAD)發布的《2009年貿易和發展報告》指出,必須把緩解氣候變化看作一個全球性的結構調整進程,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與發展目標之間存在著多種協同效應;發展中國家若想從中受益,必須采取具有前瞻性的產業政策,躋身于迅速成長的“綠色技術”和“環境商品”市場。報告指出,“在未來幾年甚至幾十年里,發展中經濟體有相當大的空間,可從轉向再生能源、無害氣候技術、低碳設備和電器以及更可持續的消費模式的結構調整帶來的機遇中受益”。成功參與這些新的市場有助于發展中經濟體和轉型期經濟體將氣候變化緩解政策與快速增長相結合。

其次,當前氣候變化問題引起廣泛關注,打破基于化石能源技術的“技術一制度綜合體”已經迫在眉睫。由于氣候變化的急迫性,而國際社會一時難以突破集體行動的困境,許多科學家積極進行“地球工程”的研究和設想,比如往海里撒石灰、撒鐵粉——“補鐵”救地球等等。這些基于末端治理的減緩變暖的做法,其后果難以預料。這恐怕會是“病急亂投醫”,“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只會解一時之痛,甚至導致“飲鴆止渴”。

改造現代工業社會基礎的思想由來已久,在歷史上,曾經出現打破碳鎖定的重要機遇。20世紀70年代的兩次石油危機造成“滯脹”,曾經引起一股節約能源和開發新能源的高潮。但是到了90年代,油價趨低,人們又“好了傷疤忘了疼”。尤其是在美國,大排量的汽車又大量出現。人們通過對石油資源的加強占領來延緩現有模式的生存。而石油之所以重要。其中的深刻原因在于西方國家技術一制度綜合體導致的對石油的嚴重依賴。而全球能源的生產和消費極度不對稱,導致嚴重的相互依存,也隱藏著巨大危機。從這個意義上說,“碳鎖定”隱示的不僅是氣候危機或環境危機,而是發展模式的危機(汪暉,2008)。

第三,正如許多環境問題面臨的治理困境一樣,“解除”碳鎖定面臨的一個很大的問題在于缺乏強有力的利益集團來推動。一方面,政府需要創造機會,比如通過知識的傳播和規制政策,誘發技術和制度創新的機會;另一方面,需要重視培養代表低碳方向和利益的組織,推動政府和社會采取強制性制度變遷。在“技術一制度綜合體”的慣性作用下,人們趨向于不采取行動。因為解鎖對于每一個人都意味著痛苦和損失,無論是物價的上升,還是生活方式的改變。所以,解除鎖定需要大力培育新的行動集團。

第四,戰略性地開展低碳試驗區建設。另外,烏恩魯特別強調,解除碳鎖定的一種方法是戰略“縫隙”管理(Strategic Niche Management,SNM)。在任何一種技術系統條件下,都存在一定的“縫隙”。由于可以避免主導技術強大競爭力的影響,新技術可以在其中獲得生存、試驗和展示自身效率的機會。經過戰略性的維護和支持,可能成為替代原有技術系統的選擇。

第五,大力支持中小企業的發展,可能會為發展低碳經濟創造機會。從前面的分析來看,現有企業缺乏采用新技術的激勵。與主導技術相抗衡的新技術,最初在中小企業中產生,但是相關的要素和配套設施都是為主導技術所準備的。比如烏恩魯(2002)曾經提到:“新的勞動力進入市場時,在勞動力市場也發現現有‘技術一制度綜合體的激勵,他們傾向于準備或接受現有技術提供的機遇,而不是冒險去開展新技術的職業。”當前的金融危機會打擊一些現有的主導技術企業,為一些新企業提供市場機會,這可能會直接有利于低碳技術的興起。政府應該戰略性地支持新能源和新技術的發展,進行戰略縫隙管理,這也有利于增強市場的活力和多元化。

最后,建設低碳經濟的政策應該更加具體和全面。現在人們經常提倡的政策建議,比如“提高能源效率”和“改變能源結構”,只是行動的結果和政策目標,而并不是具體的手段。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這些設想并沒有深入地基于“政策”與“技術”之間的關系進行設計。

總之,建設低碳經濟是一項系統工程,因為其所要打破的“碳鎖定”是一個經濟、社會和技術綜合系統。碳鎖定長期以來一直在發生,而且還在世界各地迅速擴散。碳鎖定的影響是多方面的,所以建設低碳經濟的收益也是多層次多維度的,涵蓋經濟、社會、文化和技術各方面。思考低碳經濟的發展,應該從更加廣泛的角度出發,不能僅僅是從環境和能源政策的狹隘角度看問題,應該涵蓋技術政策、產業政策、財政和貨幣政策,甚至教育文化政策等等。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低碳革命才會是一場影響深遠、全面而深刻的偉大革命。

四、“解鎖”與應對氣候變化的全球合作

當今世界正在通往低碳經濟的門檻上。這即將到來的低碳革命,可能是能與18世紀的工業革命相提并論的一場大轉型。

工業革命以來,思想家們一直以來思考的一個主題,就是思考工業革命給現代社會帶來的問題及其解決之道。對工業革命的環境后果進行深刻的反思,源自20世紀六七十年代以來人類反思現代工業文明的傳統。這批作品都以一種宏大的視野審視當今時代的政治、經濟、社會和技術特征。羅馬俱樂部最早為化石能源的耗竭大聲疾呼,預言化石能源的時代將在世紀末結束;里夫金等的《熵:一種新的世界觀》提出要邁向“低熵社會”;舒馬赫《小的是美好的》則大力倡導“中間技術”和“持久性經濟學”。美國著名未來學家托夫勒更是明確提出,第三次浪潮的到來,必將改變過去近300年的能源基礎。“新的基礎將具有大大不同于第二次浪潮時期的特點。因為它的大部分原料將來自再生性的,而不是消耗性的物質。由原來依靠高度密集的燃料,變為取材于廣泛的不同的資源。由原來嚴重地依賴高度密集的技術,轉變為把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能源生產。由原來危險的過分依靠屈指可數的幾種方法和資源到急劇地轉變為多種形式。這種變化有利于減少浪費,因為它能使我們生產出不同品種和質量的能源,滿足日益增長的各種需要。”低碳革命應該正是順勢而來的這樣一場大轉型。

不過,“低碳革命”和工業革命具有一些重要的區別。工業革命的發生,更多是自下而上,由發明家和企業家推動的,一場“靜悄悄的”技術革命。而低碳革命,倒恰恰相反,是一場由科學家和環境社會運動所推動的革命,似乎多處于“雷聲大雨點小”的狀態。工業革命的動力源自企業,并沒有事先的意識,屬于市場力量自發形成的結果。而低碳經濟是有意識的改變,變革的發生首先體現在觀念和意識上,變革的動力首先源自政府規制,目的在于糾正市場產生的外部性。但是,二者都是技術革命,最終要完成經濟社會的基礎技術系統的轉換。

在發展低碳經濟的道路上,后發國家是否具有后發優勢而率先“解鎖”呢?答案很可能是否定的。很多發展中國家正在學習西方國家,將其作為自己現代化的

樣板,而極力延承發達國家的發展模式。而且,發展中國家也普遍缺乏進行低碳技術研發的能力。另外,發達國家自身的低碳轉型,還會通過投資和貿易轉移,推動碳鎖定的全球化,使發展中國家成為“污染避難所”。特別重要的是,烏恩魯(2006)認為,和通信技術不同,能源技術不大可能具有實現技術“蛙跳式”(Leapfrog)超越的特性。

解決全球問題需要有最大化人類利益的“世界觀”。但是在當前以國家利益最大化為導向的民族國家林立的現實世界中,全球合作往往難以逃出“囚徒困境”。在不確定的條件下,國家間的戰略互動使得全球合作舉步維艱。先行減排的國家可能面臨一種“先行者的困境”:低碳轉型帶來生產成本提高,導致失業和競爭力下降。這不僅會激起國內利益集團的反對,也可能會導致轉移海外的排放。而有些國家在談判中追求在政治上可以接受的“相匹配的”減排承諾,往往使談判陷入僵局。

應對氣候變化需要全球合作,而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合作的核心是資金籌集與技術的研發和轉移。正是基于這樣一些考慮,有必要采取一些更加切實的合作。比如有學者提出,技術合作可以作為推動國際環境協議的重要工具(Carraro and Siniscalco,1994);應該通過國際談判形成一個技術協議,促成技術研發和傳播方面的國際合作(Barrett,2006)。目前世界各國技術合作的需求更加迫切,而且更加有效。比如美國為主導建立的“亞太清潔發展與氣候伙伴計劃”(APP),是一種重要的合作創新機制。雖然APP是偏離于聯合國框架以外的“體制外”合作,而且目前由于美國等發達國家資金投入太少而成效不大。但是APP把技術放到了突出的位置,對各國具有合作吸引力,從而能成功地把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聯系在一起。技術轉移是全球范圍內實現碳解鎖的關鍵所在。

一旦各國投入技術研發,可以推動減排行動切實開展。而且技術可以作為“剎車閥”,可以防止國際合作“開倒車”,比如政權首腦更迭而導致的履約失敗。加拿大就是一個典型例子,在保守黨克雷蒂安總理領導下,加拿大簽署和批準了《京都議定書》。但是2006年史蒂文·哈帕領導的自由黨政府上臺以后,很快就宣布加拿大將不會履行在《京都議定書》下的減排承諾。如果技術研發和市場運作已經到位,就可以成為政策倒退的“棘輪”,從而大大減少類似這種新政治家上臺后毀約情況發生的可能性。

及早行動對于培育新力量是重要的。正如托夫勒所言,“很明顯,這個第三次浪潮的能源基礎,不經過一場惡戰是不可能建立的。”但是,與既得利益者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那些擁護第三次浪潮能源基礎的人們——消費者,環境保護者,科學家,前沿工業企業家,以及其他種種支持者,看起來似乎很分散,財力不足,政治上往往不合時宜。”在2007年的巴厘島締約方會議上,由律師、金融家、排放交易人和咨詢專家等社會群體組成的組織——國際排放貿易聯盟(IETA),成為參加該次會議最大的非政府組織代表團。國際排放交易聯盟共派出代表336名。在參加本次會議的所有非政府組織總代表人數(4483名)中占7.5%。姑且不論歐盟碳市場的環境和經濟效益和效率如何,也不談非政府組織在國際談判中能發揮多大的作用,我們僅從上述例子可以看出,減排行動對推動形成新的行動集團具有重要影響,這反過來又可能有利于推動更多的減排行動。可以認為,與以往的環境非政府組織和科學家群體相比,碳市場所孕育出來的利益集團與減排行動更加緊密的利益聯系,能夠成為推動氣候政策的更加強有力的力量。

從國際制度構架的角度來看,發展低碳經濟有利于提供有效激勵,促進全球合作和及早打破鎖定。低碳經濟概念,基本上可以認為是在氣候變化國際制度框架遭受空前挫折的形勢下由英國率先提出的,目的是為了打破國際氣候談判的僵局,著眼于國際氣候制度建設。英國希望以此建立起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相互理解的橋梁”(莊貴陽,2007)。低碳經濟著眼于高能效和低排放技術的開發與合作,著眼于經濟發展和保護氣候的雙贏,所以能夠為打破談判的僵局和推動合作提供更多激勵。

五、結論

低碳發展顯然不是“去工業化”或“反工業化”。中國發展低碳經濟的核心,是在應對氣候變化的背景下,實現實體經濟發展方式的轉型。因為,現在僅有的工業化模式是西方發達國家的高排放增長路徑,導致了氣候變化等嚴重危機。顯然在低碳經濟時代,后發國家需要探索一條工業化的新路。而對“碳鎖定”以及“解鎖”積極進行理論探索,無疑將為發展低碳經濟的實踐提供豐富的啟示。

中國正處于快速工業化的過程當中,讓一艘高速行駛的巨輪迅速轉向是困難的。中國新世紀新階段的最主要任務是實現工業化。和其他發展中大國一樣,中國在未來一段時間。必然還將處于“鎖定”和“解鎖”相伴隨交替的矛盾狀態。一方面,中國會順著世界向低碳經濟轉型的潮流,積極發展低碳技術,尋求解鎖之道。但是另一方面,中國很大程度上還會不可避免地沿著西方發達國家的歷史路徑發展,承接海外技術轉移,延續“鎖定”。這是市場條件下的必然結果。

當前,圍繞氣候變化國際規則的制定,將引發新一輪的大國較量。中國雖然是發展中國家,但是作為排放大國,也承擔著越來越重要的責任。國際社會要求中國采取減排行動的壓力也日益加大。而且,中國在傳統模式下的發展,已經面臨國內外能源資源的嚴重約束。與此同時,低碳技術的研發,也逐漸成為國際競爭的新高地。中國雖已提出創新型國家的發展戰略,對技術發展的速度和方向應該加強把握。能否成功解鎖,在先還是在后解鎖,都直接關系到中國崛起的成敗和質量。

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政府對探索新的發展模式,已經表現出非常強烈的政治意愿。2002年,中國已經提出要積極探索“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道路。顯然,中國應該在新型工業化道路上加快探索的步伐。“特別是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如何同重視發展科技教育和堅持可持續發展結合起來,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很多問題要研究。”在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內涵中,應該強調“低碳”的維度。“解除碳鎖定”應該成為社會共識和政策決策的戰略考慮。在低碳經濟發展的浪潮中,中國應該盡快走出自己的新型工業化道路,盡快實現發展方式的轉變。

猜你喜歡
經濟
“林下經濟”助農增收
今日農業(2022年14期)2022-09-15 01:44:56
增加就業, 這些“經濟”要關注
民生周刊(2020年13期)2020-07-04 02:49:22
搞活一座城,搞好“夜經濟”
商周刊(2019年18期)2019-10-12 08:51:16
夜經濟 十人談 激蕩另一種美
商周刊(2019年18期)2019-10-12 08:51:10
經濟下行不等同于經濟停滯
中國外匯(2019年23期)2019-05-25 07:06:20
民營經濟大有可為
華人時刊(2018年23期)2018-03-21 06:26:00
分享經濟是個啥
西部大開發(2017年7期)2017-06-26 03:14:00
分享經濟能給民營經濟帶來什么好處?
擁抱新經濟
大社會(2016年6期)2016-05-04 03:42:05
“懷舊經濟”未來會否變懷舊?
金色年華(2016年13期)2016-02-28 01:43:33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妓女综合网995久久| 亚洲有码在线播放|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不国产大片| 日韩一区二区在线电影| 麻豆国产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91在线激情在线观看|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欧美日韩亚洲| 一本色道久久88综合日韩精品| 欧美在线伊人| 日韩毛片免费观看| 天天摸夜夜操|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免费国产| 在线欧美日韩国产| 一本一本大道香蕉久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精品18| 国产福利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香蕉在线视频| 日本三区视频| 日韩精品欧美国产在线| 免费不卡视频| 国产亚洲精品自在线| 久久成人免费| 免费看美女自慰的网站| 亚洲AV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精品18| 亚洲成肉网|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6| 欧美日韩福利| 天天综合天天综合| 国产熟睡乱子伦视频网站| 欧美伦理一区| 97人人模人人爽人人喊小说| 日本在线欧美在线| 欧美日韩国产成人在线观看| 超碰aⅴ人人做人人爽欧美 | 欧美性色综合网| 亚洲啪啪网|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不卡| 国产在线欧美| 亚洲精品在线观看91| 国产尤物在线播放| 国产欧美日韩资源在线观看| 日本一区二区不卡视频| a级毛片在线免费| 69国产精品视频免费| 尤物成AV人片在线观看| 色婷婷综合在线| 一本色道久久88| 在线观看国产网址你懂的| 亚洲色图狠狠干| 久久性视频| 亚洲人妖在线| a级毛片一区二区免费视频| 色欲色欲久久综合网| 欧美日韩成人| 亚洲丝袜中文字幕| 天天做天天爱天天爽综合区| 国产中文一区a级毛片视频| 亚洲av综合网| 一区二区欧美日韩高清免费| 女人18毛片水真多国产| 国产丝袜啪啪| 91视频国产高清| 在线欧美a| 色悠久久综合| 成人中文字幕在线| 免费A级毛片无码免费视频| 亚洲黄色成人| 欧美日一级片| 幺女国产一级毛片| 国产白浆视频| 幺女国产一级毛片| 国产精品刺激对白在线| 自拍亚洲欧美精品| 国产免费精彩视频| 幺女国产一级毛片| 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无码一区中文字幕| 亚洲欧美自拍视频| 91偷拍一区|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嚕嚕亚洲av| 欧美中文字幕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