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 虎
〔關鍵詞〕 地理教學;地圖;讀圖;指圖;說圖;析圖;填圖;繪圖
〔中圖分類號〕 G633.55〔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09)11(B)—0046—01
地圖是地理教學的重要工具,也是地理知識的重要載體。它集直觀性、趣味性、系統性于一身,能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及零星的知識系統化。因而,在中學地理教學中,教師教會學生閱讀地圖、分析地圖、運用地圖就成為地理教學的重中之重。
一、地圖的類型
地圖主要可分為自然地圖和社會經濟地圖。自然地圖包括地形圖、氣候圖、水文圖、植被圖等,社會經濟地圖包括工業圖、農業圖、商業圖、交通圖、人口分布圖等。隨著遙感技術的發展,各種電子地圖也得以出現。而教學地圖是指學校為講授地球科學、環境科學和歷史學等有關地理空間分布科目時所用的各種地圖。教學地圖按用途和形式不同,可分為以下幾種:地圖冊、教科書中的地圖、教學掛圖、黑板略圖、填充圖冊等。
二、地圖的學習過程
1.讀圖。在每讀一圖時,教師可先設計好一些問題,以讓學生明確在圖中看什么,需要搜集哪些信息。如看一幅地形圖,學生經過訓練后應該能夠根據地圖符號確認陸地、海洋、山地、河流、湖泊、城鎮、交通線等各類地理事物,根據經緯網能確定各地理事物的相對位置、方向、范圍,根據等高線原理能看出地面的起伏和地形的種類。當然讀懂地圖不僅要能看出地圖表面的東西,而且還要能看出隱藏在地圖深處的知識。
2.指圖。讀懂地圖還應該做到準確指圖。經常有學生指圖時不知所措,手忙腳亂。指圖必須規范、準確,這也是對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例如,學生指城市地名時應是用手一點,地理區域或地形區必須圈出來,這是科學、規范的指圖方式。從最基本處做起,學生才能養成良好的指圖習慣,而良好的指圖習慣又會使地圖的作用得以完美的發揮。
3.說圖。為了使大多數學生真正明白圖像的意義,學會“圖文結合”,教師必須對學生進行圖像的強化訓練。只有強化訓練 ,學生才能把相關知識落實到圖上,并能在頭腦中形成圖像,從而做到“看圖說話 ”、“無圖思考”。讓學生邊指圖邊講解,課堂氣氛顯得輕松、活潑,同時也使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及創造思維能力得到了鍛煉和發展。
4.析圖。所謂析圖是指學生在閱讀地圖的基礎上,分析探索地圖上所反映的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系以及地圖符號沒有直接表現出來的地理事物及其規律。如通過分析地形圖中某地區的經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及地形特點推斷出該地的氣候特點、生活習俗、主要物產等。
5.填圖。填充地圖是一個學生知識再現的過程,是在讀懂地圖、分析地圖基礎上,對學生的一種檢驗、訓練。填充地圖時,教師應讓學生認真觀察原圖,注意各種地理事物的位置關聯,從而做到心中有數,下筆準確,字跡工整。填圖時應從上而下,自左而右,符號、顏色、線條要與原圖一致。
6.繪圖。其并不是讓學生繪制精美、準確的地圖,而是繪制一些簡單、常用的簡易地圖及圖表。如人口柱狀圖、氣溫曲線圖、各區域的輪廓圖……筆者就曾經教學生用方格縮放法繪制過敦煌的地圖,學生非常感興趣,教學效果也非常好。由此我知道讓學生自繪地圖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能力,而且能使學生在畫的過程中掌握知識,并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總之,地圖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載體,是地理知識的骨架。地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做到認真選擇合適的地圖、傳授有效的讀圖方法,設置恰當的思考問題,以讓學生形成良好的讀圖習慣,從而真正做到“心中有圖,心中有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