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印象
http://blog.chelder.com.cn/u/yizhuqiucao/10225.html
國慶即將來臨,各單位、工廠、商場、小區大門也都掛起了“歡度國慶”的橫幅,一種過大節的氣氛顯現出來了。
無事,回憶起了我曉事以來所“歡度”的國慶節。具體情況確實已無法詳敘,但也有些印象:
20世紀五六十年代,是我的學生時代,那時還沒有收音機,更沒有電視,報紙也很難看見,信息主要從老師講課、校長報告得來,從家鄉的生產隊長、父母那兒得來。國慶前夕,或學校組織看電影,或學生老師自編自演些小型文娛節目(記得我還參加過幾次呢),十一早上學校舉行的升旗儀式特別隆重,那是必須行禮唱國歌的。
1975年至1985年,我在軍營當兵,國慶多是在“戰備值班”中“歡度”的,最多部隊組織看看電影什么的,這也許叫做“內緊外松”。轉業到工廠,我成了“筆桿子”,“歡度國慶”的板報、壁報上少不了我的文字。
20世紀90年代以后,“歡度國慶”的內容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半A級斗爭”這個曾經是人人天天講、月月講的經典詞匯已經退出了歷史舞臺,退出了人們日常交流的語匯。市場經濟繁榮了,人們“歡慶”的方式和內容轉向了經濟和娛樂。節前,鋪天蓋地的商業廣告充斥著各類報紙、廣播、電視,人們的眼球不停地搜尋著哪兒有好吃的、哪兒有好玩的。人們變得很有錢了,把那飛機、火車、汽車、輪船擠得爆滿。
像我這樣不愿意出門的就坐在電視機前看“祖國輝煌成就”,看名山大川影像、看“七天樂”而“歡度國慶”。
(睡蓮)
國慶回眸
http://user.qzone.qq.com/652374649
國慶節在家休息,看電視新聞對祖國各地欣欣向榮、蒸蒸日上的報道,讓我感慨萬千、浮想聯翩。
1978年,我21歲。帶著夢想,第一次走進北京。國慶日那天,我獨自一個人爬上了香山。站在高高的山頂,我幻想著未來……
1985年,我第一次出國去新加坡短期學習,看到人家建設得如此現代化,商品琳瑯滿目,而自己卻囊中羞澀……
1995年,我帶隊出國考察,情況就大不一樣了。中國已經開始走向富裕,我們再也不去采購什么彩電、冰箱,已經有能力出入高檔酒店、賓館,外國人也開始對我們客氣了……
2005年,我是因私出國,國外的商品對我們已經沒有太大的吸引力了,更感覺不到國外比我們有什么好的。
祖國的滄桑巨變,由弱到強,讓我們“50后”感慨萬千!自己祖國強大的感覺真好!(忠恕咖啡廳)
文明悠久數千載,
聲滿環球譽九州。
古代雄風今亦在,
今朝盛世志未酬。
各行各業同心干,
南北東西爭上游。
兩岸人民盼統一,
國強民富萬千秋。
(幽雪欽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