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紹森
編 者 按
人在夕陽,卸下重擔,拂去征塵,賦閑在家,正是梳理記憶、體味今朝的大好時機。然而,老年期癡呆癥無情地摧毀了老人的記憶寶庫,使本該絢麗多彩的晚年變得黯然失色,使余生在迷惘與孤寂中度過,這是何等殘酷的人生結局!
為了幫助老年朋友遠離癡呆,留住記憶,本期特約業內專家介紹老年期癡呆癥的防治知識。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到來,老年期癡呆癥呈逐年上升趨勢。以北京為例,60歲以上人群老年期癡呆癥發病率為3%~8%,而80歲以上人群則發病率高達30%。據估計,目前全球約有2000萬癡呆患者,中國約有500萬~700萬,其致殘率和致死率僅次于腫瘤和心腦血管病,居第三位。
老年期癡呆主要分老年性癡呆(也稱阿爾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癡呆兩大類。前者是由于大腦中出現了“老年斑”和神經纖維纏結等病理改變(即腦的變性)所引起;后者是由于腦血管病(即腦中風)所引起。
如何早期發現癡呆?由于記憶力下降是老年人普遍存在的現象,所以一些早期癥狀很容易被忽視。如果老人經常出現丟三落四,眼前的事情很難記憶,或者出現時間觀念上的混淆,以及在熟悉的地方經常迷路,應引起注意,不要以為是上了年紀的緣故。如果隨著時間推移,過去的事情也不能回憶,則更應引起足夠重視,及時就診。此外,早期癡呆的老人還常出現性情的改變,如做事猶豫不決,性格由原來的平和、開朗、大方,無故變得自私、小氣或煩躁,為點小事就大發脾氣,甚至對周圍人有語言或行為攻擊。平時感興趣的事,如養花、養魚、打牌、下棋等變得不愿意做或不能集中精力去做,有時整天待在家里毫無目的地重復同一件事,如把雜志從書架上搬下來再放上去,等等。這些都可能是老年期癡呆的早期表現。
當然,是否患有癡呆不能僅憑上述一兩個癥狀就可以確定,必須到醫院通過智力檢測、腦CT或磁共振及其他化驗檢查才能明確診斷。
如何應對老年期癡呆?迄今沒有特效藥物。目前臨床上常用的能改善病人智力的藥物,如膽堿酯酶抑制劑—艾斯能、安理申和哈伯因,僅對早期和中期癡呆有一定效果。血管性癡呆的患者還可服用擴張血管和促進腦代謝的藥物,以及針對高血壓、高血脂等進行相應的治療。
對于老年期癡呆,未雨綢繆勝于亡羊補牢。健康的生活方式,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堅持用腦,如下棋、打牌及堅持寫日記等,對老年期癡呆都具有積極預防作用。經常食用富含維生素C、維生素E、β-胡蘿卜素及微量元素硒的食物,以及富含卵磷脂的豆類食品對防止腦的老化有一定作用。
編者提示:更多有關老年期癡呆的信息,請關注本期58頁“保健新知”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