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邊郎
2008年9月9日,媒體首次報道了甘肅14名嬰兒因食用三鹿牌嬰幼兒奶粉而患上腎結石病的新聞。截至9月21日,全國因食用三鹿牌奶粉而住院的嬰幼兒有1萬余人,并確認有4例患兒因之死亡。檢測表明,三鹿事件的“毒”源是因為奶粉中含有了過量的三聚氰胺。
“毒奶粉”震驚全國
此事震驚了全國。政府部門和高層領導下令:為了“奶粉兒”的健康,要對所有嬰幼兒奶粉及其他奶制品進行重新檢測。對服用奶粉的嬰幼兒則進行免費的篩查、診斷與治療;對含有三聚氰胺的乳制品一律從超市與商店下架。為此而動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國家質檢總局在9月16日的通報中說,在全國被抽檢的百余家奶粉企業中,有22家企業69批次的產品中檢出含有三聚氰胺,很多國內知名品牌也在其中。
據報道,美國、日本、韓國及其他國家和地區,也在我國出口的牛奶、奶粉、奶糖、餅干、雪糕、巧克力等食品中查出含有三聚氰胺。
這樣,就使消費者對我國奶制品大失信心,奶制品也隨之銷量驟減。
國家重拳治理
“三鹿毒奶粉事件”發生后,國家相關部門重拳治理,多名高官在“問責風暴”中落馬,如:中國質檢總局局長引咎辭職;三鹿集團所在地的河北地方官員,包括石家莊市市委書記、市長、副市長被免職:三鹿集團董事長因涉嫌“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的直接責任人而被刑拘;河北警方也抓捕了30余名涉嫌非法銷售、添加三聚氰胺的犯罪嫌疑人。國務院于9月18日還決定廢止施行8年多的食品質量免檢制度。河北省于10月7日啟動了問題乳制品銷毀工作。問題奶粉在該省涉及8個市、33家乳制品生產企業,這些企業庫存和召回的問題乳制品總計3.22萬噸。截至2008年10月25日,這些問題奶粉、乳品已全部被銷毀。
重拳治理加之企業自身評價度的急劇下降,使三鹿集團這個擁有3 000名職工、創業已30多年的企業于一夜之間陷入癱瘓,生產全面停頓。在三鹿集團轟然倒下的1個月后,當地的奶農感慨:“現在的牛奶喂豬都沒人要。”奶牛因為擠奶少而憋出了乳腺炎。三鹿的老職工一方面心里“感覺特別內疚”,一方面又希望國家出手救救這個企業,“有病就治病,不能眼睜睜看著它死啊!”“既然整個行業都存在這個問題,政府就不能只拿三鹿開刀。”
問題就在于“行業內都存在這個問題”,干嗎要有這種害人害己的“潛規則”呢?牛奶里原本是沒有三聚氰胺這類化工產品的,牧草和禽畜魚類飼料中也不應存在三聚氰胺,這都是利欲熏心者故意放進去的,也是監管不到位而造成的。
干嗎添加三聚氰胺
19世紀,德國有位著名的化學家叫李比希。此人在父親的影響下從小就對化學發生了興趣,且智慧超群,22歲已當上了化學教授,后來出版過《化學在農業和生理學上的應用》等重要傳世著作。有關記載告訴我們,三聚氨胺正是李比希在1834年用化學方法合成的,這種無味無色的單斜棱晶體,是用來制造塑料、涂料的化工原料,造紙、家具、紡織、皮革、電氣等行業也廣泛使用它。三聚氰胺本身沒有營養價值,但它的含氮量高達66%,是牛奶的150倍或奶粉的20多倍。氮是動植物蛋白質的重要組成部分,若在飼料中加入三聚氰胺,則可借此減少使用小麥蛋白粉,從而降低生產成本:若在奶制品中摻入三聚氰胺,則可減少奶或奶粉用量而獲暴利。
蛋白質是生命的基礎,在有些文字里,蛋白質的含意是“第一重要”,其作用可想而知。但食品中的蛋白質含量是以氮含量為指標進行測定的,因此,摻入三聚氰胺后,劣質奶制品的蛋白質含量就會“合乎規定指標”,劣質品就變成了“優質正品”。現在發現,我國許多地方出產的雞蛋里也檢出了超標的三聚氰胺,有關方面不排除不法分子針對飼料中需要蛋白質這一特點而人為添加的可能。農業部已要求在飼料生產和使用過程中杜絕添加三聚氰胺等違禁物和其他有害化學物質,以確保食用者的健康。
我國食品安全問題不斷
吃是人類生活中最重要的一件大事。“民以食為天”這句話,就高度概括了飲食對我們生存、生長和健康的無比重要的作用。可令人遺憾的是。我國食品安全問題不斷,這里且隨手舉幾則近些年來披露的食品安全案例——
重慶市一些職工在吃飯后出現消化不良、腹瀉、視力下降等中毒癥狀,原因是食用的大米是被工業石蠟“美容”過的,而工業石蠟對人有害。
2005年和2006年,從辣椒醬、辣椒油和咸鴨蛋等食品里,分別被檢出含有染色劑“蘇丹紅”。由于蘇丹紅里含有“偶氮苯”,當偶氮苯被降解,就會產生“苯胺”,而苯胺可以致癌。
近年來,廣東、浙江、香港、江蘇、上海等地,都發生過因食用了添加“瘦肉精”的豬肉而集體中毒的事件。僅2006年9月16日一天,上海就有300多人因“瘦肉精”中毒而就醫。瘦肉精學名為鹽酸克倫特羅,是一種平喘藥,添加到豬飼料里,可提高豬的瘦肉率,但人食用后可產生肌肉震顫、頭暈、嘔吐等中毒癥狀。
曾見過這樣一則調侃短文;“早晨,剝一只(蘇丹紅染紅的)‘紅心鴨蛋吃泡飯,外加幾片瘦肉精做的火腿腸;中午,蒸一條吃過藥的多寶魚,涼拌一份致病福壽螺;晚上簡單點,就煮一碗‘吊白塊粉絲湯。”有人說。這就是當今餐桌上的煩惱。
記得2004年農業部查出巨能鈣中含有雙氧水后,有篇文章披露了這樣的信息:“現今我國生產大米、小麥粉、肉制品、飲料、罐頭等15大類食品的300多萬家食品經營企業,60%左右不具備基本安全生產經營條件,約70%的沒有食品檢驗能力。”在此之前,已有人指出:我國幾乎舉不出多少真正安全的食品和可以生產安全食品的地區。上述說法不一定準確,但食品安全的嚴峻卻是不言而喻的。企業和國家。要對食品安全負責
國家雖對食品市場一再整頓,但實際情況的確讓人擔憂,今天的確還沒有多少真正安全的食品,我們無法對之樂觀,這就要求老百姓也要努力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盡可能到有信譽的商店、超市、農貿市場去購買正規企業生產的食品:盡可能不再購買曾經蓄意弄虛作假企業的產品,不妨讓這類昧著良心、坑害百姓的企業倒閉掉,以做效尤。從這個角度說,致數名兒童死亡和5萬多人得病的三鹿集團應該“死”,相關責任人應該處理、應該抓。
不隨便購買來源可疑或有弄虛作假之嫌的食品。不買畸形的魚、蛋、瓜、果,或色澤、外形等與正常食品有明顯不同,看起來有“惡俗感”、“害怕感”的食品。
買回的食品應按要求進行清洗、烹調和保管。
世世代代用“原始”方法生產的食品沒有讓人不安,而今科技發展了,生產手段先進了,大家居然不斷地要為吃而提心吊膽,實在難以理解。面對時不時冒出的有毒有害食品,每一個人自然應該小心翼翼。然而說到底,老百姓的自我保護能力終究是有限的,如果不是檢測并曝光,人們哪里知道蘇丹紅、瘦肉精?哪會想到奶粉、雞蛋、饅頭里竟會有可致病的三聚氰胺?因此,食品安全還是要靠政府的嚴格監管和企業的“以德為本”,食品安全的責任就在企業和國家有關部門。
(編輯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