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芳蓮
尿石癥——人體異常礦化的表現
在生命活動過程中,人體時時會產生這樣那樣的廢物,這些廢物必須不斷地從體內排泄掉,否則,它們聚積起來就會毒害人的機體。這些廢物與體內多余的液體會結合形成尿液,而尿液必須通過一條道路排出體外,這條道路就是“尿路”,在醫學上被稱為“泌尿系統”。
尿石癥是指尿路中異常生成的結石性病變,實際上是人體異常礦化的一種表現。
人體的礦化是一個受控過程,是在一定的部位,按一定的組成和程度來完成,與全身的新陳代謝有著極其密切的聯系。人體的正常礦化主要是調控牙齒、骨骼等的形成,而異常礦化則是在身體中發生異位組織鈣化,如腎鈣化,以及各種結石的形成,如:尿路結石、膽結石、牙石等。
(1)腎臟里的石頭長在腎臟內的結石稱為“腎結石”。尿石癥最初是在腎臟中產生的,據統計,尿路結石86%都是起源于腎臟。腎臟里為何會長石頭呢?腎結石的形成原因有以下幾種:一是尿路有畸形。易使尿液流動不暢而生成結石;二是尿路有慢性感染,細菌、細胞殘片可形成結石沉淀中心;三是體內鈣代謝發生紊亂而形成結石:四是腎臟的尿液生成過程和酸堿調節能力異常,使尿液濃縮,尿液酸化而形成結石。
(2)輸尿管里的石頭輸尿管結石一般是卡在輸尿管的腎結石。那么,腎結石為何會卡在輸尿管呢?原來,結石在腎臟形成后,常常會在尿液的沖擊下,被沖出腎臟隨波逐流進入輸尿管。輸尿管正常為25—30厘米長,但整條輸尿管的管徑并非都一樣粗,其中,有3個地方比較狹窄,由上而下分別是:腎臟出口處的輸尿管、跨過骨盆腔上緣髂動脈及靜脈處的輸尿管、輸尿管進入膀胱處,這3個狹窄處就是結石較容易卡住的地方。
(3)膀胱里的石頭膀胱里的結石稱為膀胱結石,膀胱結石多數在膀胱內形成(原發),少數來自腎臟。好發于10歲以內男性兒童,與營養不良有關;而老年人,膀胱結石常由前列腺肥大引起尿液滯留所致。
(4)尿道里的石頭尿道結石多為腎臟、輸尿管或膀胱結石向下排出時堵塞于尿道所致。多見于有包莖的男孩,結石常嵌頓于尿道前列腺部或尿道外口。
選擇正確的治療方法
究竟選擇哪一種治療方法,應根據每個病人的全身情況,結石部位,結石大小,結石成分,有無梗阻、感染、積水,腎實質損害程度以及結石復發趨勢等綜合考慮,并制訂治療方案。
如果結石比較小,臨床癥狀又不明顯,沒有腎積水及其他合并癥,在估計結石可能自行排出的情況下,可以先接受藥物排石的方法。
如果結石較大且排出管道較小,則服藥根本無法排出,就可以采用體外沖擊波碎石。如果合并輸尿管狹窄或結石引起嚴重腎積水,腎功能嚴重受損、感染,應考慮開放手術治療。對一側腎實質嚴重萎縮合并嚴重腎積膿而對側腎臟功能正常者可行患側腎切除。對結石過大(直徑大于3厘米)或合并前列腺增生癥、膀胱腫瘤等疾病時應手術治療。對原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引起的結石,則需要手術切除甲狀旁腺。
走出治療中的常見誤區
病人在尿石癥的治療上,要走出一些常見的認識誤區,否則,輕則貽誤病情,重則導致腎臟功能受損甚至衰竭。
(1)腰已經不痛了不用再治療了。經常腰疼的馬女士去年在醫院檢查時發現,左腎有粒黃豆大的結石,經常出現腎絞痛。后來在同事的介紹下,她找了一位治療結石很有名氣的家傳中醫,吃了幾服中藥后,腰疼再沒有發作過,馬女士也就放心了,沒有再去檢查。今年在單位的體檢中,卻發現結石已經長到花生米那么大,醫生建議她盡快治療。馬女士很疑惑:我一點也不痛,難道也需要治療嗎?
(2)藥物排石不傷身。自從體檢查出有粒綠豆大的結石后恐怕碎石傷身,孟女士特別注意各類排石藥物,一種“碎石、化石、排石三位一體”的藥讓她躍躍欲試。特別是在一位同樣患有結石的親戚服用這種藥物成功排石后,她毫不猶豫地買了2000多元1個療程的藥服用。1個月過去了,經檢查,體內的結石一點都沒有變小,這究竟是為什么?藥店服務員說她可能不太敏感,建議她再買1個療程的藥物,孟女士心想:要是再不敏感怎么辦?其實,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種能夠確切排結石的藥物。研究證明,即使不做任何治療,0.3—0.5厘米的結石(綠豆大小)有13%~18%會自然排出,醫學上稱之為“自然排石率”,如果服用藥物后的排石率沒有超過自然排石率,就很難證明這種藥物能有效排石。
(3)沖擊波碎石可一次搞定。也許是遺傳基因的關系,在鄉下的哥哥發現左腎結石后1年,35歲的小丁的右腎也發現了一粒結石,大概有2厘米×2厘米×3厘米,與哥哥的結石形狀相似。記得哥哥在家鄉的醫院采用超聲波碎石,一次就把結石搞定了。小丁也希望醫生能夠幫自己一次性搞定。可是,專家卻要求小丁分幾次碎石,不能一次性治療,否則可能損壞腎臟。聽了專家的話,小丁趕緊讓哥哥做檢查,B超發現,由于一次接受了過重的碎石治療,哥哥的左腎受損,現在已經萎縮了。作為治療尿路結石的首選手段,沖擊波碎石設備和技術已經普及,如果沒有嚴格控制使用方法,超聲波在打碎結石的同時也會傷害腎臟。一般大于花生米的結石就得分次治療。如果粗暴地單單以碎石為目的,輕則導致腎臟功能受損,重則會因血管攣縮而導致腎臟萎縮。
(4)碎石能無限制的打下去。有一些小的醫院,根本沒有專業的泌尿外科大夫,出資買了一臺體外沖擊波碎石機就給病人做碎石,完全是從商業的角度出發。這是很有害的。因為不了解結石的性質,碎石之前也不做靜脈尿路造影檢查是否有輸尿管狹窄,結果把結石粉碎以后,全堵在輸尿管里面,本來尿液還可以從結石的縫隙里流出來,一打碎以后像泥沙一樣將輸尿管完全堵塞住了,病人出現腰疼、發燒、腎功能急劇下降。他們做廣告說“包打”,“包打”就是讓病人一直打下去到打好為止,打5次、10次,甚至更多次。有個病人經過十幾次碎石后整個腎臟遍布結石,全是碎塊,但輸尿管狹窄,一點也排不出來,這是很危險的。所以,要到正規醫院做靜脈尿路造影檢查,醫生根據結石的數目、大小、位置,以及有沒有合并梗阻和積水,來決定是做沖擊波碎石治療,還是輸尿管鏡取石治療,或者是手術治療。一般來說,如果腎臟只有1個結石,做體外沖擊波碎石不要超過3次,如果3次結石還沒有打下來,再往下打效果就不好了。
把好“進口”關,結石不相隨
(1)嘌呤成分過多的食物不宜多吃。動物內臟、海產食品、花生、豆角、菠菜等均含有較多的嘌呤成分。嘌呤進入體內后,要進行新陳代謝,它代謝的最終產物是尿酸。尿酸可促使尿中草酸鹽沉淀。如果一次過多地食用了含嘌呤豐富的食物,嘌呤的代謝又失常,草酸鹽便在尿中沉積而形成尿路結石。
(2)應慎吃菠菜。體內草
酸的大量積存,是導致尿路結石的因素之一。菠菜、豆類、葡萄、可可、茶葉、橘子、番茄、土豆、李子、竹筍等這些人們普遍愛吃的東西,都是含草酸較高的食物。據分析,尿路結石中,最主要的成分為草酸鈣。我國尿路結石病人的結石成分為草酸鈣者,約占87 5%。在平時,一個正常成人,每天從尿中排出草酸鹽為12-40毫克。這些草酸鹽一部分來自食物,如果食物中草酸攝入量過多,尿液中的草酸鈣又處于過飽和狀態,多余的草酸鈣晶體就可能從尿中析出而形成結石。在上述食物中,含草酸最高的是菠菜,而菠菜又是人們常吃的蔬菜之一。那么,吃菠菜會使尿中草酸排泄量發生怎樣的變化呢?專家通過研究發現:200克菠菜中,含草酸725.6毫克,如果一人一次將200克菠菜全部吃掉后,尿中草酸排泄量明顯增高,特別在食后2-4小時達到高峰,8小時后仍高于試驗前水平,比未食菠菜者增加草酸20~25毫克,接近于正常24小時尿草酸的平均總量。可見,尿路結石病人不宜再吃菠菜,因為他們尿中的草酸鈣本身已處于過飽和狀態,若再食,就可能加重病情。如果尿路結石病人通過手術已除去了結石,忌吃菠菜就可預防復發。健康人食用菠菜時應先用開水把菠菜燙一下,然后把菠菜撈出來,再進行烹調。經測定,這樣可以把菠菜中50%的草酸先處理掉,大大減少了菠菜草酸的含量,這對預防結石是有益的。
(3)應少食用酸菜。腌制的酸菜中含有大量的草酸和鈣。由于酸度高,食用后不易在腸道內形成草酸鈣排出體外,而被大量吸收,經腎高濃度的排泄,排出草酸鈣結晶,容易沉積形成腎結石或其他部位的尿路結石。腌制酸菜過程中,維生素C被大量破壞,另外,由于酸菜中含硝酸、鹽酸、草酸以及其他有機酸等酸性物質,進食后整個消化道形成酸性較大的環境,這對于人體吸收其他蔬菜中的維生素C有很明顯的抑制作用。人體缺乏維生素C,使抑制腎內草酸鈣沉積和減少結石形成的能力降低,這樣就大大增加了成石的因素,因此,不要大量或長期食用酸菜。
(4)不要吃得太咸。在理論上,由于太成的飲食導致的高尿鈉,可加重腎臟的工作負擔,抑制腎小管鈣的重吸收,產生高尿鈣和增加結石形成鈣鹽的飽和度,并可增加尿酸一鈉的飽和度,導致尿酸鹽誘發的草酸鈣結晶,干擾治療腎結石藥物的代謝過程,此外,攝入高鈉還可降低腎臟對枸櫞酸的排泄。有專家對14名正常人做研究證實,高鈉飲食會增加尿鈉、尿鈣和尿pH,而明顯降低枸櫞酸的排泄,因此認為高鈉飲食可增加尿中鈣鹽結晶的傾向??傊嬍骋宓?,適當限制食鹽(每天用量不要超過5克)的攝入,可減少鈉、鈣、尿酸和草酸鹽經腎排出,有利于防止尿路結石的復發。
(5)不要過量服用魚肝油?,F代醫學研究表明,血液與尿液中的鈣增加時(尤其是驟然增加時)最容易形成腎結石,而使血鈣增加的原因之一是體內維生素D的增加。由于魚肝油含有豐富的維生素D,有促進腸膜對鈣、磷吸收的功能,驟然增加尿液中鈣、磷的排泄,勢必產生沉淀,容易發生腎結石。所以,不要過量服用魚肝油。
合理飲水,防“石”之道
盡量多飲水是防治尿路結石的既簡單又重要的措施,可謂一本萬利。多飲水能補足人體需要的水分,從而可以減低結石成分在尿液中的過度飽和,并防止結石促進物的聚合。合理飲水不僅有利于防止尿路結石的發生,而且即便有了尿路結石,不管是什么類型,增加水的攝入,稀釋尿液也可促使結石的排出,延緩結石生長速度,防止碎石或取石后的復發。
那么,究竟怎樣才能獲得足夠的飲水量呢?
(1)應喝多少水:應保證每天有2000毫升以上的“尿量”,用“尿量”來確定飲水量,對于這一點,有的人肯定很難理解,也覺得難以操作。以往也常見一些報道,說一般情況下尿路結石病人要保證每天的飲水量超過3000~4000毫升。實際上,這并不準確。因為人體水分的排出,除了尿液,還有汗液。假如在炎炎的夏季或在大量運動之后,或常處于高溫條件下的工作者,通過汗液排出的水分增多,在喝相同水量的情況下,“尿量”必然會大大減少,所以,以“尿量”來確定飲水量最為客觀。然而,每次排尿都測定“尿量”在現實生活中是難以做到的,有一個簡單的方法即觀察排出的尿液。當你發現尿的顏色比較黃,而臭味又比較濃的時候,就趕快喝水,使肉眼觀察尿液呈無色或淡黃色。當然,飲水過多易增加泌尿系統負擔,所以也不要無限制的飲水。
(2)水的質量很重要:水的質量對結石的發病可能產生一定的影響。以前認為,水的硬度越大越能導致結石的形成,當前的研究結果正相反,水的硬度增加,各種礦物質越多,越容易被結合成不溶性的物質,從而減少礦物質在腸道的吸收。水中含鎂等微量元素,是良好的結石抑制物。
(3)什么時間喝水:一句話,切忌渴了再喝。很多人往往在口渴時才想起喝水,而且往往是大口吞咽,這種做法是不對的。喝水太快、太急會無形中把很多空氣一起吞咽下去,容易引起打嗝或是腹脹。喝水,應該一口一口慢慢喝。一般認為,夜間尿路結石容易形成,因此,主張維持夜間尿量。在睡前飲水500毫升,可起到較好的排石效果。白天里,應將飲水量適當地均勻分配,分多次飲用,切不可在短時間內一下子飲過量的水,要讓每小時都有適量的尿液沖刷尿路,這樣可以將剛剛形成的微小結石,以及鈣離子、尿酸等有利于結石形成的物質及時排出體外。餐后1~3小時,由于處在吸收的高峰期,大量的代謝產物被腎濾過,因此,此時加大飲水量,可以有助于排出代謝產物,起到防治結石的作用。
(4)喝什么樣的水:如今市場上各種純凈水、礦泉水和飲料五花八門,廣告宣傳更是誘人。那么,人們究竟該如何選擇呢?其實,從健康的角度來看,白開水是最好的飲料,它不含熱量,不用消化就能為人體直接吸收利用,一般建議喝30℃以下的溫開水最好,這樣不會過于刺激胃腸道的蠕動,不易造成血管收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