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田勘
2008年10月18日凌晨,著名電影導演謝晉在故鄉上虞突然去世,享年85歲。謝晉的死因是心源性猝死。
謝晉的去世自然會讓人懷念其在電影事業上的成就和對中國電影的貢獻,從而,深感惋惜。但與此同時,謝晉的去世也提出了一個尊重生命自然規律的問題,這對于生者十分重要。
謝晉去世,就其個人原因而言,很可能是并不甘于“廉頗老矣”,而是希望“老驥伏櫪,志在千里”。這從他希望在離世之前還要拍兩部電影中看得出來,更從他的生活方式中表現出來。因為謝晉不服老,所以從來不讓人陪他,出門從來不帶秘書。因此,這一次他是獨自成行,參加“春暉中學百年校慶上海校友會”,而且是跟著春暉校友坐大巴去上虞的,家人和秘書均未隨行。在上虞,謝晉被安排到酒店9樓獨自人住一個房間。
這對于謝晉和其他人來說,都是一個忽略或犯了大忌,沒有遵循生命的自然規律。無論在國內還是國外,對生命的認識都有值得借鑒的經驗,其中一條便是:七十不做客,八十不出游。意思是,年過70歲,就不宜到別人家去做客,否則。突然犯病死亡,會給主人家帶來瓜田李下的嫌疑,甚至引起法律糾紛;年過80歲,就不宜外出旅游,因為年齡畢竟不饒人。
雖然“七十不做客,八十不出游”是過去經驗的總結,其實也符合今天的現實。因為,人類進化到今天,即使健康和福利條件好的國家,人均預期壽命最高也不過70~80歲,所以,人到這個年齡段已經是進入了“冬天”,因此,內心可以不服老,但行為方式卻應當服老,遵循老年人的生活方式。
人在25歲以后,各種臟器就開始衰老了,而到了70~80歲,精力和體力更是衰退得厲害。出門在外,即使是青壯年都有“在家千日好,出門一日難”的不便,更何況老年人外出,更有諸多不便和身體不適。首先,經常外出會打亂老年人在家里有規律的生活,同時,老年人也很難馬上適應不熟悉的生活環境,這對機體是一種挑戰。其次,老年人外出對飲食和氣溫等方面的變化也較難適應,畢竟不像青年人那么適應力強,也因此會導致免疫力的下降,再加衛生和飲食條件不一定能保證,因此很容易患病。
另一方面,外出旅游和會友,難免會引起心理的劇烈波動,加重老年人的精神負擔。例如,觸景生情,看到物是人非,會勾起對過去的種種傷感或興奮,對心腦血管也是一種加倍的壓力。如果本來就有心腦血管病或隱性的心血管病。就可能導致不測。同時,聚會時遇到同窗、同仁和好友,難免感慨萬千,甚而酒逢知己千杯少,開懷暢飲。這種情況也讓有心腦血管病的老年人不適,很可能遭遇不幸。謝晉這次的心源性猝死大概就與這些情況有關。
這種情況,其實在古今中外都有很多例子。例如。英國著名的發明家瓦特就是因為違反“七十不做客,八十不出游”的古訓而猝死的。瓦特83歲時還身體硬朗,精神矍鑠,但是,他與妻子乘坐馬車去倫敦旅游,結果在路上便有些不適,回家之后便染病不起,1個多月后便溘然長逝。
當然,遵循生命的自然規律并非讓老年人不游覽、不運動,而是要做好針對老年人特點的生活安排。逝者已矣,在紀念謝晉之時,我們也應當汲取尊重生命和尊重自然規律的教訓。
(編輯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