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頁寶 羅振敏 羅小翔
木薯,別名樹薯,是大戟科木薯屬多年生(熱帶亞熱帶)或一年生(溫帶)灌木,地下結薯,素有“地下糧倉”、“淀粉之王”和“能源生物”之譽,是一種用途廣、易栽培、經濟價值高的作物。目前以廣西、海南、廣東栽培面積最多,福建、云南次之,湖南、江西、貴州亦有少量栽培。江西撫州東鄉縣從2002年開始引入木薯試種及推廣,如今已擴大到吉安、鷹潭、上饒、南昌等地,栽培面積達2000hm2。木薯粗生易種,栽培相對簡單,但要獲得高產,必須采取科學栽培技術和嚴格的田間管理措施。“苗好七成薯”說明了苗期管理在木薯栽培過程中的重要性,因而,薯農在插種木薯后應按照一定的要求進行苗期田間管理,促進木薯苗全、苗壯,從而達到高產、高效的目的。
1及時清溝排水
木薯在3月底~4月初插植后,江西正處在多雨季節,如果田問漬水,會使木薯根系造成窒息,地上部幼苗葉脫落,甚至死株。此時應切實做好田間排水工作,疏通腰溝、中溝和圍溝,做到溝溝相通,排水通暢,雨停溝干。
2適時查苗補苗
木薯種莖栽植后,往往由于地下害蟲、蓋土過厚、漬水、肥藥及牧畜等原因造成部分缺苗,為此,應事先在田頭地角插一些種苗以備補苗。在植后的20~30天內,應及時細心地查苗補缺。補栽的苗成活后,要增施1-2次少量尿素水提苗,促進苗的生長。
3間苗
木苗植后通常有2~4個或更多的幼芽出土,如任其生長,每穴將有多個主莖,會造成蔭蔽和消耗養分。需要抹芽和間苗,一般在齊苗后,苗高15~20cm時進行,肥力中等以上或不缺苗的地塊,每莖留1株生長旺盛、粗壯的苗,其余的全部抹掉;貧瘠或缺苗的地塊每株可適當留1-2個幼芽生長。間苗原則為去密留稀,去弱留強。
4巧施壯苗肥
在5月中下旬,木薯長到20cm左右,此時,木薯根系短少,吸肥能力差,因此,需補充肥料來滿足木薯的生長需要,667m2施尿素20kg,施肥可選擇小雨天穴施,小面積可澆施。
5中耕除草
木薯中后期形成塊根需要土壤疏松、通氣良好的表土層,才能發育好。因此,植后3個月內的中耕除草有利于日后塊根增長,提高單株產量。一般在植后30-40天,苗高15-20cm時,就可進行第1次中耕除草,促進幼苗生長,植后60-70天進行第2次中耕除草,中耕除草可結合施壯苗肥進行。中耕除草不要鋤得過深,以免傷及塊根。4-7月份正處雨水季節,雜草滋生,如雜草少時可采取人工除草,雜草叢生需采用蓋草能或精禾草克防治雜草。
6防治病蟲害
木薯苗期病害很少,偶有少數蟲害發生,危害幼苗葉片的害蟲主要是紅蜘蛛,特別在干旱高溫季節,發生時葉背可見紅色小蟲,一般可選用73%克螨特2000倍液或25%滅螨猛1000倍液,每10天噴1次,連噴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