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正定巨碑出土八年后的考證

2009-12-24 10:49:08樊志勇
文物春秋 2009年5期

樊志勇

【關鍵詞】正定巨碑;五代時期;安重榮;成德軍

【摘要】出土于2000年的正定巨碑,經考證為五代時期成德軍節度使安重榮的德政碑。本文在此基礎上,引述史籍中的有關資料,對該碑的名稱、立碑時間、歷史背景及殘碑文字等再作探討,并就碑文中所反映的五代時期真定的政治、軍事、歷史情況及成德軍與后唐、后晉、契丹的關系進行了論述。

2000年6月22日,在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正定的舊真定府衙南百米處的一建筑工地,出土了一件重約107噸的巨型青石■■碑座及18塊大小不等的巨碑殘塊。如此碩大之物,觀者前所未見,聞者前所未聞,有關巨碑的名稱、碑之主人、刻碑年代、碑文內容及毀埋原因等問題,引發了社會的廣泛關注。

一、有關巨碑身世的研究

最早對正定巨碑進行綜合研究的是《正定巨碑主人及被毀原因初探》[1]一文,作者從五個方面做了考證,認為巨碑刻立年代應在后唐明宗(926~933年在位)以后,北宋慶歷四年(1044年)之前;該碑應是企圖僭偽稱帝的當地節度使為自己刻立的所謂紀功碑;碑文中的“勝州刺史”為確定該碑與安重榮的淵源關系提供了重要線索,所記的人物事跡也與史籍記載的安重榮身世相符;巨碑刻立不久即被毀應與安重榮謀反被誅有關。

復旦大學陳尚君教授在《新出石刻唐代文學研究》一文中認為:“此碑應即《冊府元龜》所載后晉天福二年太子賓客任贊撰文的《安重榮德政碑》。幾年后,安重榮謀反被殺,碑也遭砸碎。”[2]

作為正定本土子民,筆者深感明晰家鄉寶物之真實面目系責任所在,故在巨碑出土八年之后,擬在《正定巨碑主人及被毀原因初探》(以下簡稱《初探》)一文的基礎上再作探討,一方面從史籍中尋找到一些與安重榮及巨碑有關的新資料,二是對殘碑文字(圖一)再作研究,以為更進一步地分析研究巨碑的名稱、撰文與刻立時間,碑所反映的五代時期成德軍的政治、軍事、歷史、文化等問題提供依據。

二、對巨碑相關問題的幾點考述

1、巨碑的名稱、撰文與刻立時間

《冊府元龜》卷820記:“晉安重榮為成德軍節度使。天福二年,副使朱崇節奏:鎮州軍府將吏、僧道、父老詣闕,請立重榮德政碑。高祖敕:安重榮功宣締構,寄重藩維,善布詔條,克除民瘼。遂致僚吏、僧道詣闕上章,求勒碑銘,以揚異政。既觀勤政,宜示允愈。其碑文仍令太子賓客任贊撰進。”《全唐文》第116卷載晉高祖《允成德軍請立節度使安重榮德政碑敕》:“安重榮功宣締構,寄重藩維,善布詔條,克除民瘼。遂致僚吏、僧道詣闕上章,求勒碑銘,以揚異政。既觀勤政,宜示允愈。其碑文仍令太子賓客任贊撰進。”兩書對巨碑的名稱及撰文時間有明確的記載,即碑名為《安重榮德政碑》,撰文時間應為后晉天福二年(937年)。該碑被毀時間是在天福七年(942年)正月初二安重榮被害不久,故其實際樹立的時間最多僅4年左右。

做此推論的原因是:其一,該碑確已立起。《宋高僧傳》卷22《狂僧曹和尚》載:“鎮州釋曹和尚者,恒陽人也。不常居處,言語糾紛,敗儒穿履,垢面暗膚,號瘋狂散逸之倫也。……府帥安重榮坐鎮數年,諷軍吏州民,例請朝廷立德政碑。碑之將樹之日,其狀屹然。曹和尚指之大笑曰:‘立不得!立不得!人皆相目失色。主著驅逐,曹猶口不絕聲焉。至重榮潛萌不軌,秣馬厲兵,垂將作逆,朝廷討滅,碑尋毀之。”屹,高聳直立貌;其狀屹然,說的是曹和尚目睹到巨碑的高聳貌。天福六年(941年)臘月至天福七年(942年)正月初二,“重榮潛萌不軌”,“碑尋毀之”,說明此碑在安重榮被討滅之后不久即被毀。由此判斷,碑毀時間應該是在天福七年。

其二,該碑立碑的時間應不等同于撰文時間,即該碑不可能是在天福二年(937年)所立。《冊府元龜》、《全唐文》中記述了天福二年晉高祖石敬瑭敕“其碑文仍令太子賓客任贊撰進”,但均未曾記有立碑之事。另析當時實況,真定城中本無巨石,如此之巨大的石料從真定西部山區運至城內,也只有在嚴冬以水成冰后,石在冰上行運至城中。即便天福二年的臘月已將巨石運來,但將其打制成形、鑿刻文字等,該碑在當年也不可能樹立起來,除非是在此之前有前任節度使或安重榮本人已將這巨石運至城中,這種可能性雖有,但極小。由此判定:該碑非天福二年(937年)所立,而其立碑之上限最早應在天福三年(938年)。

2、刻立《安重榮德政碑》曾得到皇帝的敕準

《冊府元龜》明確記載了成德軍副使朱崇節奏晉高祖石敬瑭:“鎮州軍府將吏、僧道、父老詣闕,請立重榮德政碑。”《宋高僧傳》也記述府帥安重榮“諷軍吏州民,例請朝廷立德政碑”。諷,就是說法含蓄,不明說,在此是說安重榮暗示鎮州軍吏州民上書朝廷為己立碑。在出土的殘碑上有“鎮州軍□官吏耆……”的碑文,其中“鎮州軍”后面應為“府”字,此正好與《冊府元龜》的記述相吻合。而《全唐文》所載晉高祖《允成德軍請立節度使安重榮德政碑敕》就是石敬瑭的批示。在殘碑中有“敕撰”二字,亦正好與史書的記載相符,證明此碑是奉晉高祖石敬瑭之敕而撰寫的。以上說明,此碑在刻立之前曾向朝廷奏請,并且得到了晉高祖石敬瑭的敕準,還詔令太子賓客任贊為其撰寫了碑文。

3、安重榮、李寶臣立碑時均非“企圖僭偽稱帝”

此兩通碑都是當時的皇帝為表彰兩人之德政、功績而敕建的。據《資治通鑒》卷281所記,安重榮是在天福二年(937年)正月初二被石敬瑭任命為成德軍節度使,并且“丙辰,重榮奏已視事”。五代時期的安重榮大年初二受命,大年初三就職治事,足以說明安的勤政。《新五代史·安重榮傳》載其“雖武夫而曉吏事,其下不能欺”,在正定巨碑殘碑文中有“上既聞異政,洞察群心,思九域之……”的記述,說明安重榮懂得吏治,辦事認真,政績突出,使鎮州一帶得以保境息民。出土殘碑中還有“德惟其賢,賢之與能,公皆有矣”等文字,說的是安重榮賢能德才兼備。碑文與《冊府元龜》及《全唐文》中的記述正可相互印證。石敬瑭得天下,安重榮有顯赫戰功,而937年又是安重榮關鍵的一年,即正月初二受命,初三赴鎮州上任治事,同年晉高祖即為他敕撰德政碑文,從任職時間上看尚不足一年。客觀上說,這一年的安重榮一是感激石敬瑭的提拔重用,二是他本人精明能干、處事決斷、勤政治事,做了一些令軍府將吏、僧道、父老所擁戴的有德之事。晉高祖敕立其碑,也足以說明他在鎮州政績突出。既然立此巨碑之前有請示,也有御敕,安重榮還有許多德政,那么說他立此碑是“欲謀自立為帝”是不成立的。至于天福四年安重榮“有飛揚之志”,至天福六年臘月舉兵反晉,那是后事。

現位于正定常山影劇院前的“李寶臣紀功碑”,全稱為《大唐清河郡王紀功載政之頌碑》。李寶臣,原名張忠志,“安史之亂”中安慶緒委任他為恒州(治今正定)刺史。761年,張忠志舉恒、趙、深、冀、易、定6州二次降唐,唐肅宗詔其“擢禮部尚書,封趙國公,名其軍曰成德,即拜節度使,賜鐵券許不死”,并賜其姓李,名寶臣。李是成德軍第一任節度使,“李寶臣紀功碑”立于永泰二年(766年),是奉唐代宗之敕令而立,記載了李寶臣從758年統治恒州起,至永泰二年(766年)期間的政績和功德。從碑文中看,李為保護和促進鎮州生產力的發展辦了不少好事,所以說此碑也不是李寶臣“企圖僭偽稱帝”而立。

據《資治通鑒》卷281、卷283的記載,安重榮控制鎮州的時間應為天福二年(937年)正月初二(任成德軍節度使)至天福七年(942年)正月初二(被害),時間正好5周年。《初探》所說“唯有后晉天福年間(936~943年)控制鎮州六年的成德軍節度使安重榮……”,應為937~942年,安重榮實際控制鎮州的時間為5年。

4、安重榮于天福元年不曾被委任為勝州刺史、北面招收指揮使

為考證殘碑中“勝州刺史、依前充西北面……”的碑文“與史籍記載相近”,《初探》文稱:“《通鑒》記載:安重榮在投靠石敬瑭以后,于天福元年也曾經被委任為勝州刺史、北面招收指揮使。”筆者查閱相關資料,《資治通鑒》成書于宋元豐七年(1084年),在此之前并無“通鑒”之名,成書之后,一些書中有時也將《資治通鑒》簡稱為《通鑒》。《初探》所說的《通鑒》,應是《資治通鑒》的簡稱。查《百衲本資治通鑒》中有關安重榮的記載,只有936年五月后,戊申,“振武西北巡檢使安重榮戍代北,帥步騎五百奔晉陽。重榮,朔州人也”;八月癸亥,“石敬瑭以劉知遠為馬步都指揮使,安重榮、張萬迪降兵皆隸焉”;同年十一月,“契丹主作冊書,命敬瑭為大晉皇帝”,“制改長興七年為天福元年”;天福二年春正月乙卯,“詔以前北面招收指揮使安重榮為成德節度使”;并沒有安重榮在投靠石敬瑭以后曾經被委任為勝州刺史、北面招收指揮使的記載。查中華書局版《資治通鑒》,有關安重榮的記載文字同于《百衲本資治通鑒》,只是在“詔以前北面招收指揮使安重榮”之后以小號字加注了“此以在晉陽圍城中所授安重榮軍職言也,故曰前”的文字。此注為元人胡三省對《百衲本資治通鑒》研究的一人之見,筆者認為其注有誤。同時,胡本《通鑒》中亦沒有安重榮“于天福元年也曾經被委任為勝州刺史”的記載。從時間分析,石敬瑭于936年十一月做了后晉皇帝,之前被后唐重兵圍于晉陽,后在契丹軍的幫助下,石敬瑭集兵力入洛陽,滅了后唐。用兵之際的石敬瑭此時不可能委任安重榮去勝州,而在937年的正月初二他即任命安重榮為成德軍節度使。《舊五代史·安重榮傳》記載:其父安全,后唐明宗時“勝州刺史、振武蕃漢馬步軍都指揮使”。殘碑中的“勝州刺史、依前充西北面……”,應是指安重榮的父親安全曾任過勝州刺史。

關于“北面招收指揮使”的官職,《遼史·太宗紀》中有“六月,北面招收指揮使安重榮以部曲數千人入城”的記述,說的是936年六月,安重榮率部曲千人入晉陽城投石敬瑭一事。此說明,在936年六月安重榮投靠石敬瑭之前,已經是“北面招收指揮使”了,而非在投靠石敬瑭之后,于天福元年(936年)被委任此職的。

5、在安重榮與李寶臣的兩碑之間不“應該是唐代到五代時期成德軍節度使的藩帥府第”

正定古城自東晉永和八年(352年)四月前燕慕容恪取常山筑安樂壘于此,后398年正月北魏道武帝移常山郡治于安樂壘,歷隋入唐并在盛唐時期穩定了真定城郡、府治所的政治地位。又自“安史之亂”至天福年間安重榮立碑,不論為郡、為府、為軍,其地方最高政權的官署衙門在真定城內均應占據為首的尊貴之地,即其郡衙、府衙、成德軍衙門一直都是建在真定城內中軸線北大街西側高臺上——今正定縣府所在地。今正定縣府前的常山路是于1959年開始規劃、拆遷、修建的正定迎賓大道,從前并無此路。而今正定華陽賓館的東南角處,原本是真定府門前鐘鼓樓所在地,穿鐘鼓樓南去,依次是衙門口、府前街至今中山路(橫貫東、西城門間的大道)。從前此街口有一座木質素色的高大牌坊,上書有“古常山郡”四個大字,這里一直是進出真定府衙的正道。安重榮德政碑出土處與今常山影劇院處的李寶臣紀功碑,兩碑并立于真定衙門口之南、府前街中間地段的一左一右,東西相距約90米。《初探》中亦寫道:“北宋時期歐陽修出任河北西路都轉運按察使期間,曾在真定府署(今縣政府大院)對面隋龍藏寺舊址發現了《隋龍藏寺碑》,并在他的《集古錄》中有明確記載。他說:‘龍藏寺碑,齊張公禮撰。龍藏寺已廢,今在常山府署之門,書字頗佳。歐陽修發現龍藏寺碑的地址,距今巨碑發掘地點僅50米左右。”此段記述,一是確切地表明北宋時期真定府署已在今正定縣府所在地;二是說明龍藏寺碑及李寶臣紀功碑在北宋時期均已立在正定府署衙門口之南、今府前街的東西兩側;三是說明安重榮碑北50米左右原立有龍藏寺碑,而龍藏寺碑又立于府署之門西南處。既然北宋時期的真定府署衙門就在今縣府所在地,那么成德軍的衙門應在何處呢?筆者認為,在唐及五代時期,自成德軍被唐肅宗命名以后,歷任節度使均掌管著真定地區的軍事、政治、經濟最高權力,不論是第一任節度使李寶臣,還是安重榮及其繼任者,他們的衙門均應設在之前真定城內最高政權的官署所在地。北宋時期的府衙也不可能是在新選的地址建,其所在地應該就是唐及五代時期成德軍的衙門,不論哪一位節度使的紀功碑均應是立在成德軍衙門口——今正定縣府之南、府前街北中段的兩側。而安重榮、李寶臣兩碑之間約90米的距離之內,又怎么可能“是唐代到五代時期成德軍節度使的藩帥府第”呢?

6、對殘碑兩句碑文的解讀

殘碑中刻有“……疲俗水為船而陸為驥豈讓夷吾金如粟而馬如羊未慚張奐……”的碑文,《初探》將此斷句并解釋為:“‘豈讓夷!吾金如粟,而馬……,顯然是夸耀鎮州金銀如粟一樣多,馬匹強壯,豈能畏懼契丹蠻夷。”筆者認為此碑文中的“水為船而陸為驥”對應著“金如粟而馬如羊”;而上句中的“豈讓夷吾”則對仗著下句的“未慚張奐”。夷吾,春秋初的政治家,姓管,名夷吾,字仲,助齊桓公改進宗制、富國強兵,成為春秋時期的第一霸主。張奐,東漢大將,任武威太守時實行平徭均賦,革除了凡二月、五月出生的孩子及與父母同日生者全部處死的當地陋習,百姓便為他生而立祠,以示愛戴。殘碑中的此段文字是撰寫者、太子賓客任贊在盛贊安重榮的德政,不僅可與當年的管仲相比,亦不遜色于東漢的張奐。如將其斷為“豈讓夷!吾金如粟而馬……”,并解釋為“豈能畏懼契丹蠻夷”,那就是借給任贊十個膽,這位奉石敬瑭之敕而撰碑文的太子賓客也絕不會撰寫這樣得罪石敬瑭以“父事”之的契丹的文字。

《初探》文中寫道:“安重榮喜歡使用鐵鞭為武器,……號‘鐵鞭郎君。在殘碑文字對碑主人的盛贊中有‘戟射小技,孰偕勇略,鞍橫長槊……。槊,就是鐵鞭。這都與安重榮身份相符。”其實,槊與鞭皆為古代兵器,槊是由矛與棒演變而來的。《正字通》一書中云:“矛長丈把謂之槊。”《現代漢語詞典》:“槊,是桿兒比較長的矛。”而鞭則是用鐵制成的有節而沒有鋒刃的短兵器。槊又怎能就是鐵鞭呢?再,《初探》在引用上句殘碑文字時,將碑文中的“戟射小枝”誤識為“戟射小技”。戟是古代一種在長柄一端裝有青銅或鐵制的槍尖、旁邊附有月牙形鋒刃的兵器,這月牙形的鋒刃又叫做戟小枝。《三國演義》說呂布在150步開外轅門射戟之事:“當下,呂布一箭正射中畫戟小枝。” 碑文中的“戟射小枝”是盛贊碑主人“善騎射”、并有百步之外一箭能射中戟小枝的精湛箭術。

三、從殘碑窺五代時期的后唐、后晉與契丹

五代是處于唐、宋兩大統一王朝之間的一個短暫分裂時代,也是唐末藩鎮割據的繼續。五代前后53年,時間短暫,戰事頻繁。真定作為兵家必爭之地,戈兵擾攘,幾無虛日。出土的巨碑殘碑文字,對研究五代時期真定的政治、軍事、歷史、文化,特別是成德軍與后唐、后晉、契丹的關系也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在唐末政治陷入混戰的時期,北方的少數民族契丹乘機發展起來,五代時期,契丹不斷南下侵擾中原,后唐莊宗李存勖、明宗李嗣源順應廣大軍民意愿,抗擊契丹南侵。921年十二月,耶律阿保機攻幽州,陷涿州,直至定州,李存勖本來正在攻打鎮州的張處瑾,立即率軍攻打契丹,先后在新樂、望都大敗契丹,一直追到幽州。923年,李存勖在李嗣源、李從珂、石敬瑭等大將支持下,滅后梁建后唐,改元同光。同光元年四月,改鎮州為北京,十一月復改為成德縣。924年正月,契丹侵擾,莊宗命李嗣源為北面行營招討使,將兵救幽州。925年,詔以李嗣源為成德軍節度使,坐鎮真定,聲援幽州抗擊契丹。莊宗李存勖在位四年,“遇內亂而崩”, 926年,明宗李嗣源繼位,改元天成。殘碑中有“……明宗皇帝任之……”,惜前后均無文字相連,不知“任之”當為何意。筆者認為其意可能有二:一是指明宗李嗣源在925年任過成德軍節度使之職。二是殘碑中有“上在北京日授光祿……”的記述,其“上”應是指石敬瑭;“北京”指今太原,而不是指今正定;“授光祿……”等官職是“明宗皇帝任之”,詔授給石敬瑭的。《舊五代史·高祖紀一》有“明宗即位,改元天成。五月,嘉帝光祿大夫、檢校司徒”的記述,帝指的是石敬瑭。

后唐末帝李從珂是明宗李嗣源的養子,他殺掉閔帝李從厚而繼位。李從珂與真定也有關系,史載他本姓王,其母魏氏為鎮州平山人。李從珂即位后,以石敬瑭久居太原,擁兵自重,詔任其為天平節度使,欲削其權。936年五月初十,石敬瑭自晉陽起兵反叛。五月二十日,李從珂發兵圍石敬瑭于晉陽。五月下旬,原本在代北地區戍守的振武西北巡檢使安重榮“帥步騎五百奔晉陽”,投靠石敬瑭。八月初,后唐的軍隊“筑長圍以攻晉陽。石敬瑭以劉知遠為馬步都指揮使,安重榮、張萬迪降兵皆隸焉。知遠用法無私,撫之如一,由是人無貳心。石敬瑭親乘城,坐臥矢石下”,晉陽城池堅固,后唐軍急攻不下。《資治通鑒》中的上述記載,在出土殘碑中有著相同的記述:“賞勸時屬偽庭失德,群盜挺(起)……。”賞勸,是指李從珂下詔委任石敬瑭為天平節度使,把石從晉陽調鄆州一事;偽庭,是指末帝李從珂的朝廷。《舊五代史》有“偽將張敬達引軍逼城設柵”,說的是李從珂命大將張敬達率大軍圍石敬瑭于晉陽之事。殘碑中的“外則親當矢(石)”,“內則設固金湯”,指的是在晉陽守城戰中,石敬瑭為鼓舞士氣,親自登城坐臥在圍軍的矢石投射之下,視察部屬兵卒,守城將士齊心協力,城池防御堅不可摧。殘碑中的“(遵)帶礪而誓山河,別■良史,公竭誠佐”,是太子賓客任贊以重筆稱贊晉陽之戰是對后晉的建立意義重大的關鍵之戰,而在這次大戰中,“公竭誠佐”,“公”指的是安重榮,是褒獎、盛贊安重榮竭盡忠誠、全力輔佐石敬瑭滅后唐之事。這應該是安重榮德政碑中記述安的主要功績之一。

936年九月,契丹耶律德光率騎兵5萬援救石敬瑭,并大敗后唐軍。殘碑中的“遠扈萬乘,來定三川”與《資治通鑒》中“九月,契丹主將五萬騎,號三十萬,自揚谷而南,旌旗不絕五十余里”,記述的都是此事。同年十一月,“契丹主作冊書,命石敬瑭為大晉皇帝”。天福二年(937年)正月,石敬瑭拜安重榮為成德軍節度使。時后晉新得天下,石靠賣國登極,遭人唾罵,又兵火之余,國庫殫竭,民間困窮,而契丹征求無厭。安重榮雖系武夫,但通曉文吏之事,在任期間勤于政事,務農桑以實倉廩,通商賈以豐貨財,鎮州一帶得以保境息民。天福三年時,安重榮已對石敬瑭與契丹約為父子,割讓燕云十六州,以為“此晉之萬世恥也”,對契丹王朝也深惡痛絕。《資治通鑒》記:天福六年(941年)“成德軍節度使安重榮恥臣契丹,見契丹使者,必箕踞謾罵,使過其境,或潛遣人殺之;契丹以讓帝,帝為之遜謝。六月戊午,重榮執契丹使拽刺,遣騎掠幽州南境,軍于博野,上表稱‘愿自備十萬眾,與晉共擊契丹。表數千言,大抵斥帝父事契丹,竭中國以媚無厭之虜。又以此意為書遺朝貴及移藩鎮,云已勒兵,必與契丹決戰。”臘月,安重榮聞山南東道節度使安從進舉兵反晉,便“大集境內饑民,眾至數萬,南向鄴都,聲言入朝”。石敬瑭急派天平軍節度使杜重威率兵征討,兩軍鏖戰于宗城(今河北廣宗)西南。安因部將反叛,被杜重威大敗,僅率“十余騎走還鎮州,嬰城自守”。天福七年(942年)正月初二,“鎮州牙將自西郭水碾門導官兵入城,殺守陴民二萬人,執安重榮,斬之。……石敬瑭命漆其頭顱,函送契丹。并改鎮州為恒州,改成德軍為順國軍,以杜重威為節度使。”而后為消除安重榮的影響,杜將安重榮“碑尋毀之”,并深埋于地下。

安重榮戎馬一生,后雖覬覦皇位,“每謂人曰:‘今世天子,兵強馬壯則為之耳!”但終因不滿后晉膝與契丹割地賣國,以為萬世之恥而起兵反晉。安重榮雖兵敗身死,但他的這種民族氣節卻得到了后世的敬仰,清代史學家王夫之點評說:“事雖逆而名正者,安重榮也。”

正定巨碑及■■碑座重見天日已有八年,現存正定開元寺內,風雨的侵蝕已使其青石風化嚴重,特別是■■碑座背部駝峰右側那幅繪有端坐于麒麟之上的碑主人及14位栩栩如生的隨從人物的線刻畫(圖二),充分彰顯了五代時期正定工匠的繪畫水平和藝術風采,現已模糊難辨。切盼能得到有效的保護。

————————

[1]梁勇:《正定巨碑主人及被毀原因初探》,《文物春秋》2000年5期。

[2]陳尚君:《新出石刻唐代文學研究》,載《中國文字研究》[日]第28期,2002年。

〔責任編輯:許潞梅〕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天堂视频| 91精品专区国产盗摄| 亚洲精品动漫| 高清无码不卡视频| 热99精品视频| 国产高清不卡| 亚欧成人无码AV在线播放| 无码内射在线|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国产区| 免费日韩在线视频| 久久精品无码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无码电影| 国产精品成人AⅤ在线一二三四| 白浆视频在线观看| 美美女高清毛片视频免费观看| 成年午夜精品久久精品| 国产丝袜丝视频在线观看| 婷婷色婷婷|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亚洲日韩精品伊甸| 69综合网| 99久久国产精品无码| 国产亚洲成AⅤ人片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无码在线看|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青草app| 成色7777精品在线| 就去吻亚洲精品国产欧美| 亚洲热线99精品视频| 成人一级黄色毛片| 国产人人射| 国产欧美视频在线| 9cao视频精品| 日韩一级毛一欧美一国产| 欧美成人免费| 精品国产一二三区| 色婷婷天天综合在线| 思思热在线视频精品| 久久午夜夜伦鲁鲁片不卡| 玖玖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va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新AV天堂| 伊人91视频| 久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三级| 国产精品第一区| 呦视频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午夜福利麻豆| 成人午夜福利视频| 欧美一级专区免费大片| 国产高清在线丝袜精品一区| 一级毛片免费高清视频|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观看| 91精品专区| 99视频全部免费| 国产麻豆永久视频| AV不卡国产在线观看| 无码精品国产dvd在线观看9久| 国产福利免费视频| 欧美激情首页| 国产精品yjizz视频网一二区| 尤物精品国产福利网站| 久热中文字幕在线| 国产精品成人不卡在线观看| 成人蜜桃网| 丰满的少妇人妻无码区| 在线欧美国产| 亚洲啪啪网|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午夜|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秒拍1o| 亚洲欧美不卡| 久热99这里只有精品视频6| av在线5g无码天天| 国产亚洲美日韩AV中文字幕无码成人| 99在线视频精品| 高清精品美女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九九九| 国产女人18毛片水真多1| 国产麻豆91网在线看| 国产一区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av剧情无码精品色午夜| 亚洲第一黄色网址| 美女啪啪无遮挡| 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