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繼業
奧巴馬上臺近一年來,中美關系發展態勢良好,兩國高層會晤頻繁,戰略經濟對話機制確立,中美新聯合聲明進一步確立面向21世紀積極全面合作伙伴關系。
如此大好局面既得益于中美關系發展的歷史積累,也與一些有利因素有關。第一,中美實力地位與影響力的消長,金融危機背景下,對于中美關系的影響尤為突出。第二,奧巴馬一定程度擯棄了“單極獨霸”思想,講究在美國領導下構建“多極伙伴世界”,中國顯然是重要一極,因此其對華政策更傾向于使中國更深層次融入國際體系、并發揮更大作用。第三,奧巴馬政府重視氣候變化、核安全等全球性問題,而且在他看來,中國是“解決幾乎所有全球性問題的鑰匙”。這促成中美在這些問題上加強合作。第四,一些敏感突出問題對中美關系大局干擾下降。兩岸和平發展使臺灣問題在中美關系中的重要性下降;奧巴馬在人權、宗教、意識形態等方面對華姿態相對收斂;中美經貿摩擦雖很激烈但兩國貿易關系并未高度政治化。
然而,近段時間以來,一些跡象表明這些有利因素正發生微妙變化,且很多對中美關系影響較為負面。
首先,中美實力變遷趨勢雖未變化,但越來越多的美民眾將中國崛起視為威脅,美國皮尤中心最新民調顯示53%的民眾認為中國是威脅美的崛起大國,71%民眾認為中國經濟上是嚴重威脅。與此同時,美國經濟也逐步企穩,奧巴馬政府拉住中國“渡難關”的動力衰減,反而為確保美在后危機時代的主導地位,大肆向中國轉嫁危機,從要求中國減少對美貿易盈余,到與歐洲一道強壓人民幣升值等。
其次,奧巴馬對華政策的不確定性增加。奧巴馬外交變革總體效果不彰:伊核、朝核問題難解,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反恐形勢趨緊等。面對內外交困局面,奧巴馬政府修正其對外戰略的可能性增大。美對華政策也因此面臨調整可能,其中講究權力平衡、軍事遏制成份可能上升,特別是在后危機時代、中美結構性戰略矛盾加劇情況下。前共和黨總統候選人麥凱恩近期呼吁,美歐聯手對付中、印等新興國家。
再次,中美在全球性問題上進入深層博弈階段,矛盾摩擦上升。中美在氣候變化等問題原則上有一定共識,但隨著合作深入,觸及更多的具體細節問題,而這類問題更為攸關地反映兩國具體國家利益,雙方合作將更為艱難。美在哥本哈根大會上對中國“發難”就有所預示。
最后,臺灣、涉藏、經貿等問題可能急劇升溫。奧巴馬政府即將對臺新軍售,其高層也放話表示,奧巴馬將在“合適的時間”見達賴。經貿方面,美對華貿易金融保護主義上升,也可能由于美元貶值、中國美元資產縮水,觸發兩國金融領域糾紛加劇。同時,鑒于當前奧巴馬執政地位有所下降、國會在對華決策中地位上升,美國2010年面臨中期選舉、各派政治勢力撥弄涉華敏感問題可能性加大。▲ (作者是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學者。)
環球時報2009-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