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陽紅
合唱藝術是聲樂藝術中最有表現力,內涵最豐富的一種演唱形式。同時它又是一種相互配合,相互協作的集體藝術。因此,讓孩子們參加合唱訓練,無論從提高他們的音樂修養,豐富其想象力,擴大視野,以及演唱能力和表演能力的提高,還是加強他們的協作精神和集體榮譽感,都是大有裨益的。通過多年的童聲合唱訓練,筆者認為,在合唱訓練中滲透德育,比單純的說教要好,這不僅符合國家的教育方針,也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有效促進學生綜合素質提高,有利于培養目標的實現。如何在合唱訓練中加強德育滲透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合唱隊的組建要考慮德育工作
合唱隊是個大熔爐,學生參加合唱訓練,可以讓他們感受到老師的信任,增強學習和生活的自信心。也可以通過合唱隊培養和諧的人際關系,使他們感受集體的溫暖。甚至可以通過音樂的熏陶,使他們增強對生活的熱愛,形成高尚的情操,成熟的人格。
(二)運用歌曲的內容進行思想教育
1.欣賞歌曲,啟發思想
老師根據不同的歌曲內容,進行適當的分析,把握歌曲的思想、靈魂、創作背景,有時可以借題發揮,以啟迪學生的思想。如在演唱《發個信息給爸爸》時,引導學生從歌曲歡快的節奏中體會新一代少年兒童幸福地生長在祖國的懷抱中;從歌詞“發一個信息給爸爸,爸爸,爸爸,快回家”等,指導學生體會:爸爸為了建設國家日以繼夜的忘我工作,舍小家,為大家的高尚情操,以及子女用現代化的手段發信息給爸爸表達思念的真摯情感。
2.演唱歌曲,表達思想
在演唱時,學生能正確感受并善于把歌曲的思想情感表達出來,這是一個把歌曲的靈魂逐步內化為個人思想的過程。教師要引導學生有表情地唱,有感情地唱。如:演唱《七子之歌》時要表現出澳門人民盼望回歸祖國和對祖國母親的向往和熱愛,對殖民統治憎恨和抗爭之情。
(三)合唱訓練過程的德育功能
學校合唱隊訓練是一種集體性的教學和歌唱活動,個人的演出必須服從整體的要求;訓練的過程也是一個嚴格的紀律約束的過程;一次好的訓練也是一次高尚的藝術享受和情感熏陶過程。
1.集體主義思想的培養
集體主義教育是學校德育內容之一,目的是使學生正確處理個人與集體、集體與集體關系。合唱隊員是合唱隊集體中的一員,要養成集體活動中應有的組織紀律性,自覺遵守合唱隊的行為準則,要培養熱愛集體的觀念,形成對集體的責任感和榮譽感。我在排練《翅膀的天空》時,因為學生身高不一,影響演唱和表演效果,為了使學生們看起來更協調些,我決定讓個矮的同學踩上木板,調節高度。同學們知道后,主動帶著木板上下場,自己反復演練,怎么樣放木板不影響演唱效果和舞臺形象。由于同學們的共同努力,演出取得了極好的效果,孩子們也從中體會到了團結的力量。
2.良好自覺性的養成
良好的習慣是健全人格的重要標志。要讓學生明白合唱是一個團隊的協同作戰,需要大家齊心合力步調一致的配合,需要心口合一,人神合一,團結得像一個人一樣,才能進入美的境界,才能唱出最美最動聽的聲音,才能表達美的心聲撥動美的心弦。培養自覺性要注意分類指導,有些學生一開始就能自覺執行,而有些學生就要從強制到自愿再到自覺執行。可以從一個站臺姿勢,一個演唱表情等細微方面抓起。兒童心理學家陳鶴琴說:教導兒童服從真理、服從集體,養成兒童自覺的紀律性,這是兒童道德教育最重要的部分。
3.合作精神的培養
“一滴水,只有匯入大海,才能掀起駭浪;一個人,只有融入集體中,才能真正體現個人才華”。良好的合唱意識是一支合唱隊的靈魂所在。在教學中潛移默化地陶冶學生的群體意識和合作精神,是貫徹音樂教育的人文屬性的重要方面。在合唱教學時,使學生明確自己聲部所處的地位、應負的責任、聲部進入與退出的時間、力度的把握、音色的調節等都需要各自把握好自己的分寸,并互相認真傾聽,配合好各聲部,聽從指揮,才能創造出美好的合唱效果。
4.用教師良好形象影響學生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合唱教學中,教師高尚的思想,嚴謹的作風,對藝術孜孜不倦追求的態度,豐碩的藝術或教學成果,都是無形的榜樣,時時刻刻感染著學生,影響著學生的思想、感情和行動。
總之,在合唱這門豐富多彩的藝術中,有著廣博精深的學問,需要我們去不斷學習、探索、研究,為學生創造一種更完美、更和諧的合唱氛圍。只有這樣我們的童聲合唱才能真正啟迪少年兒童的智慧,陶冶他們的情操,使他們的身心得到健康全面的發展,達到審美的目的。
(作者單位:岳陽市洞氮小學)
責任編輯:楊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