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云 惠東明 杭 惠


蘇州市從2004年開始實施傳染病的網絡直報,該系統充分應用快速共享的網絡平臺,大大提高了醫療機構和疾病預防控制部門的工作效率。該直報系統軟件能自動生成傳染病報告綜合質量的評價指標,但這些指標只是對已進行網報的情況評價,漏報、遲報、紙質報告卡填寫質量以及卡網信息吻合情況均無法知道。為及時了解醫療機構傳染病疫情報告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改進疫情報告工作,2008年我們對蘇州市各市、區醫療機構的傳染病報告情況進行了隨機調查。
1 材料與方法
1.1 資料來源
蘇州市下轄12個市、區。三級醫院均分布于古城區(共3個區),按照分層隨機抽樣的原則從古城區各抽1家三級醫院,從其余的9個市、區各抽取1家二級醫院和1家一級醫院,共抽取各級各類醫療機構21家。21家醫院中2008年傳染病病例共254例,按照單純隨機抽樣原則從這些病例的傳染病紙質報告卡中,隨機抽取紙卡209張。
1.2 調查方法和內容
查看醫院的門診日志、化驗室陽性記錄、病案室記錄,把抽查到的法定傳染病病例與網絡直報系統進行核對,網絡未報的視為漏報;晚于規定時間報告的為遲報;紙質卡必填項目未填
者為不完整;有明顯邏輯錯誤的為不準確;原始卡的紙卡和網卡信息不吻合者為不一致。
2 結果
2.1 抽查病例概況
本次共抽查21家醫院,調查重點為腸道門診、內科門診、兒科門診、傳染科門診、化驗室以及病案室分科登記資料。共抽查傳染病個案254例,其中乙類傳染病占79.92%,丙類傳染病占20.08%,甲類傳染病沒有抽到。
2.2 報告質量情況
被調查醫療機構總漏報率為3.94%,共漏報10例,其中乙類6例,丙類4例。漏報最多的病種為手足口病和菌痢。
被調查醫療機構總遲報率為7.48%,共遲報19例,其中乙類17例(占總遲報數的89.47%),丙類2例(占總遲報數的10.53%)。
紙質卡片必填項填寫不完整率為13.40%,其中以“病人屬于”和“病例分類”未填寫為主,各占28.21%。
卡片不準確率為13.88%,其中以“菌痢臨床診斷和實驗室診斷混淆”、“乙肝填寫為臨床診斷”和“病例分類選兩項”為主,分別占27.59%、20.69%和20.69%。
原始卡的紙質卡和網絡卡填寫不一致率為19.14%,不一致的項目主要為“填卡日期”(36.21%)和“診斷日期”(22.41%)。
2.3 不同級別醫療機構報告質量比較
本次抽查了三級醫院的病例48例、紙卡34張;二級醫院病例160例、紙卡113張;一級醫院病例46例、紙卡62張。各級醫療機構的漏報率、遲報率比較接近(表1)。各級醫療機構卡片質量只有不準確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7.16,v=2,P<0.05)(表2)。
2.4 不同科室報告質量比較
本次抽查了門診病例101例(占39.76%),病案室病例144例(占56.69%),檢驗科病例9例(占3.54%)。經比較,病案室與門診的漏報率和遲報率差異均沒有統計學意義,兩科室合并后與檢驗科比較(用確切概率法),檢驗科漏報率顯著高于病案室與門診部(表3)。
3 討論
2008年蘇州市的傳染病報告質量不太理想,在調查過程中發現漏報的主要原因來自三個方面:一是臨床醫生對法定傳染病的病種和診斷原則掌握不夠。比如部分醫生不知道風疹、其他感染性腹瀉等疾病是需要報告的,有的醫院診斷“輪狀病毒腹瀉”卻沒報告。二是工作人員在網上錄入時未保存好或未審核前被別人刪除造成漏報。三是檢驗科和臨床門診信息銜接有問題。因為檢驗科只有病人姓名、年齡等簡單信息,診斷和報告一般由臨床醫生結合化驗單完成,當病人未取化驗單或者沒有把化驗結果給醫生看時,造成漏報。遲報的主要原因是病人出院后化驗結果才出來,或者陽性化驗單沒有及時送給臨床醫生。紙質卡片填寫的完整性和原始卡卡網一致性反映了填卡醫生的責任心和醫院的管理水平。卡片填寫不準確的原因大多是臨床醫生對傳染病診斷原則和卡片各項目的理解不夠正確,比如部分醫生僅憑丙肝抗體陽性一項就診斷為丙肝;菌痢實驗室診斷要求志賀菌屬培養必須陽性,但是有的醫生誤認為大便常規檢查顯示膿血便就是“實驗室診斷”了;卡片項目中“訂正病名”應該填訂正前的病名,而很多醫生填成訂正后的病名;還有出現“乙肝臨床診斷”的錯誤搭配等。
不同級別的醫療機構報告質量評價指標經比較,只有不準確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主要原因是一級醫院工作人員素質、接受培訓的機會和醫院管理等方面都差于二級醫院,往往由于沒有正確理解項目的涵義導致填寫不準確;三級醫院(尤其是傳染病院)門診量大、傳染病病例多,醫生填寫卡片比較倉促,而且三級醫院的機構級別一般較高,轄區管理難度較大;另外,傳染病醫院的醫生長期形成的傳染病方面的一些與網絡直報新要求相沖突的理念難以糾正。
綜上所述,影響傳染病報告質量的主要因素是醫生對法定傳染病報告規范和診斷原則的掌握程度以及醫院各相關科室之間的銜接。疾病預防控制部門要對醫療機構疫情專報人員定期進行《傳染病防治法》、《傳染病信息報告管理規范》和《法定傳染病診斷標準》等內容的培訓,醫療機構疫情專報人員再對臨床醫生進行全員培訓。醫院各相關科室之間的銜接依賴于良好的管理機制,醫院管理部門要制定傳染病相關的報告管理制度以及獎懲辦法,并加強各臨床科室主任之間經常性溝通和信息反饋。除了經常性自查之外,疾控部門也要經常對醫療機構進行抽查和定期督導。
4 參考文獻
[1]陳晨,楊曉英,韋在華,等.北京市醫療機構傳染病報告質量的現況分析.首都公共衛生,2007,1(2):72-75.
(收稿日期:2009-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