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宇 孔令娜

齲病是影響青少年健康的常見疾病,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列為三大需要重點防治的疾病之一。上海市崇明縣10余年來堅持對在校學生實施齲齒防治措施,為了解本縣學生齲齒防治措施的效果,確切掌握防治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今后學校齲病防治的可行方法,現對崇明縣6所監測點學校中小學生2005—2007年的恒牙齲病資料進行統計分析和齲病防治效果評價。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來源
崇明縣6所監測點學校學生的監測資料。其中3所小學一~五年級的學生8 077人,年齡7~11歲;3所中學預備班~初三年級的學生8 200人,年齡12~15歲。
1.2 方法
1.2.1 齲病防治措施 2005—2007年,每年對6所監測點學校學生進行口腔健康檢查,發現齲齒及時現場充填治療,并配合健康教育,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
1.2.2 口腔檢查 由2名專業口腔醫生對所有學生進行口腔檢查。
1.2.3 檢查標準 齲齒(D):按WHO齲齒診斷標準進行檢查,牙齒的窩溝或光滑面的病損有底部軟化,釉質有潛在的損害或溝壁軟化者診斷為齲齒;有暫封物的牙、已充填牙有齲計入齲齒。齲失牙(M):因齲而喪失的牙齒。已充填牙(F):有永久性充填物無齲的牙,因齲做冠修復計入已充填牙。
1.3 資料分析
采用專業數據輸入和統計軟件對學生的檢查資料進行統計,把連續3年的齲病患病情況進行比較分析。
2 結果
2.1 恒牙齲齒情況
2005—2007年,小學和中學的學生恒牙患齲率均呈逐年下降趨勢(表1)。
2.2 恒牙齲齒充填比
2005—2007年,6所監測點學校學生恒牙齲齒、齲失牙、已充填牙構成情況見表2,恒牙充填的牙數構成比呈逐年上升趨勢。
2.3 12歲恒牙齲均
2005—2007年,小學和中學在校學生恒牙齲均呈逐年下降趨勢(表3)。
3 討論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的飲食結構及進食習慣也發生了明顯變化,如酸性食品的推廣、進食零食次數的增多、食糖量的增加等,使齲病發病越來越嚴重,尤其是兒童青少年對齲病的敏感性高,更易發病。齲病的發生不僅是一個局部的牙齒疾病,還將直接影響兒童的牙齒排列與上下頜牙齒之間的對應關系,妨礙牙齒系統功能的發揮。齲齒的危害將影響兒童的一生,兒童時期齲病患病狀況及治療情況應得到重視和監督。
隨著口腔醫學的發展和人們健康意識的增強,早晚刷牙和使用含氟牙膏等基本的口腔保健措施已經得到大部分人群的認可。然而,通過就醫來進行口腔保健的行為還不普遍,尤其是兒童和青少年。
鑒于上述現狀,崇明縣加大了對全縣學生口腔衛生知識宣教的力度,將口腔衛生保健納入全縣學校健康教育課程,深入學校進行口腔健康檢查建檔并且進行現場充填。本文資料顯示,本縣監測點學校學生的恒牙齲患率及12歲恒牙齲均呈逐年下降趨勢,同時恒牙齲齒充填比逐年上升。
健全的健康服務和良好的健康教育對學生齲病的預防和治療能起到積極的作用。健全的健康服務包括每年至少一次的定期口腔健康檢查,并在此基礎上按照自愿的原則進行充填治療,使齲齒得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同時,牙防人員還要積極開展口腔健康教育,向學生傳授基本的口腔衛生知識,培養其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還應注重對學校教師、學生家長的口腔健康信息的傳播,使教師、家長的言傳身教為孩子們樹立良好的榜樣,并且使學生的齲齒充填能得到教師和家長的大力配合。
雖然現場充填治療對青少年兒童的齲病防治起到積極的作用,但是由于牙科醫生的配備尚不能滿足大量的現場治療需求,因此,倡導以學校和社區為基本單位對學生實施基本的口腔健康教育和口腔保健措施,將學生齲病預防的重點轉移到學校和社區,把被動的齲病三級預防轉變為主動的一級和二級預防,將可以使在校學生得到充分的齲病預防和及時的口腔治療。
4 參考文獻
[1]張東林,唐暉,葉冬青.蕪湖市某小學學生齲病流行動態分析.中國學校衛生,2006,27(6):466-467.
[2]肖悅,梁芮,張勇平.深圳市實驗學校小學生齲病防治效果評價.中國學校衛生,2006,27(9):815-816.
(收稿日期:2009-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