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曉菁 葉志清
研究生作為高等學校具有較高知識層次的學生群體,相對本科生而言,擁有政治追求、專業知識、學習經驗、生活閱歷等諸多方面的優勢,如何把這些優勢轉化為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寶貴資源,為低年級本科生提供有效的指導和幫助,使他們能夠適應大學生生活,明確未來的發展方向,提高成才質量。探索“研本共建”,把研究生的“導人”與“育己”結合起來,構建研本互動式的大學生教育管理新模式,這是新時期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有效舉措。
一、構建研本互動式大學生教育管理模式的現實意義
1.研本互動式教育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現代管理思想強調人的因素是第一位,核心是對人的尊重和信任,即要以誠相待、民主平等、尊重人的主體地位。傳統的學生管理模式,把管理者當成管理的主體和中心,學生則是處于從屬的、被動的“被管”的位置,研本互動式教育管理模式淡化了主客體關系,讓研究生以“學生導師”的身份深入到本科生中,了解他們的學習、工作、生活情況,并為他們提供各方面的咨詢和幫助,充分發揮研究生學歷和朋輩優勢。這是在充分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基礎上,堅持主客體雙向交流、共同受教育的一種自我教育形式,讓他們在互教互學、平等交流中促進素質、品質得以養成,情趣、愛好得以發展,精神生活得以豐富。這種模式寓教育于多種互動活動中,更加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更加貼近學生思想實際,更加符合學生時代特點,是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實現手段。
2.研本互動式教育有利于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知識經濟社會的到來,人們的個性不斷發展,民主意識和自立意識不斷增強,個人利益受到重視,社會群體日益呈現出利益多元化、選擇自主化、思想多樣化和驅動實惠化的特點。傳統的學生思想教育管理由教師與學生形成“單向”灌輸格局,在新的形勢下,它的效果在減弱,功能在弱化。而互動式人本管理強調的是多極化管理,既強調管理者對被管理者的管理,同時又強調被管理者對管理者的反饋管理,“雙向流通”,這樣更利于管理信息的溝通與交流,管理機制靈活,管理渠道暢通,管理效率提高。研究生一方面表現為學生的身份,是本科生的同齡人,另一方面又往往是本科生追求的榜樣。研本互動式教育模式就是在此基礎上,通過雙向交流、優勢互補、相互促進,達到雙贏雙收、共同進步,在互動的教育管理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
3.研本互動式教育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覆蓋面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高校招生人數大幅度增加,高校中從事學生德育工作的專職教師數量增加遠遠跟不上學生數量的增長。由于學生人數多,輔導員工作量大,很難顧及到每一個學生,而專業教師也不能有更多時間和機會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和指導。基于這樣的現狀,通過整合學校資源,充分利用研究生群體的資源,挖掘研究生群體的自身潛力,讓研究生與本科生在思想教育、學習科研、生活工作中全面共建,高校學生的思想教育管理就可以覆蓋到宿舍、教室、實驗室,覆蓋到本科生的日常生活中,從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覆蓋面。
4.研本互動式教育有利于加強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如何加強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研究生綜合素質,尤其是與專業素質相匹配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文化素質,也是當前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所面臨的重要而緊迫的課題。研究生的綜合素質的提高需要從日益成熟的本科生教育管理體系中吸收養分,獲取相應的資源。一方面,本科生的激情與朝氣、活躍的思維以及對成才的渴望,都是值得研究生學習的閃光點。在開展共建工作的同時,也激發研究生不斷進行自我改造,不斷完善提高。另一方面,本科班級規范的工作制度和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也為研究生提供了鍛煉和提高的平臺。可以說,共建活動是建立在不同學生層次基礎上,在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領域中實現資源共享、互利共嬴,以達到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目的的合作模式。
二、導生制:研本互動式大學生教育管理的運作模式
“導生制”一詞譯自英文“monitorial system”,是18世紀末19世紀初由英國國教會牧師Andrew Bell和公誼會教師Joseph Lancaster同時創行的一種教學組織形式,又稱“蘭貝制”或“級長制”,曾在英國和美國流行過數十年,為英、美兩國普及初等教育做出過重大貢獻。它的組織形式是這樣的:教師上課時先選擇一些年齡較大或較優秀的學生進行教學,然后由這些學生做“導生”,每個導生負責把自己剛學的內容教給一組學生。有了導生的幫助,教師的教學工作量大大減輕了,因而能夠教育更多的學生。
導生制產生的最主要原因是教育資源的缺乏。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的熱潮正在興起,如何解決因教育資源和學生數量之間的嚴重不對稱所帶來的一系列問題,前人的經驗給了我們極大的啟示,研本互動式教育正是一種基于“導生制”的教育管理運作模式。
1.思想交流,加強思想建設
導生大部分是思想進步、有進取心的優秀研究生,有許多還是黨員或入黨積極分子。經過耳濡目染,這類導生以同輩人的榜樣力量影響和帶動了一批本科生積極進取、樂觀向上,使得許多本科生在思想和行動上積極靠近黨組織,有力推進高校學生黨建工作。通過組織研究生參加本科生班級開展的學團章、學黨章——雙學小組活動,共同學習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加強思想、組織、作風建設。通過這些學習和討論,加強研究生與本科生對當前的國際形勢和黨的路線、方針的認識,使研究生同學了解本科生的思想動態,及時地組織他們進行溝通,統一認識,提高雙方思想修養和理論水平。
此外,通過導生組織開展寓教于樂、富有成效的思想工作,加強了研本之間的思想交流,可以使廣大本科生思想政治素養逐漸提高,集體觀念和榮譽感不斷增強,人生目標和奮斗方向更加明確,為順利完成大學的學習任務打下了堅實的思想基礎,同時也提高雙方思想修養和理論水平。與此同時,加強了研本之間的思想交流,縮短了彼此間距離,為開展學習輔導奠定了基礎。
2.學習輔導,優化學習風氣
研究生導生擁有的學習經驗,有利于引導本科生端正學習態度,確立學習目標,形成良好的學習方法。對于新生,研究生導生介紹大學的“學分制”“選課制”,總結自身歷次選課的經驗,根據新生的基本狀況,指導新生合理地進行選課,避免選課學習的盲目性;此外,導生們還幫助同學學會如何利用圖書館、網絡等學校資源以及如何和教務處等行政部門打交道等。由于有了導生的隨時隨地的指導,為新生打開了了解大學的方便之門,少了抱怨和茫然,多了理解與認同。研究生下到低年級晚自修教室,對本科生進行形式多樣化的學習輔導,在務實和務虛方面雙管齊下,通過組織模擬考試、批改模擬試卷,晚自修答疑,開展關于英語學習、專業學習、就業、考研和考研動員等多種形式,為本科生提供力所能及的學習幫助,有效地增強了本科生學習的自覺性、目的性,使他們在成績上得到明顯的提高。
3.科研訓練,培養創新素質
對于高年級學生,激發他們進行科技創新、參與第二課堂活動的興趣和目的性,一直以來都是研究生導生工作的重中之重。研究生發揮科技長處,引導本科生進入課題組、參與實驗、調查有關資料,加強對本科生科研方面的引導和輔助,幫助思考和解決研究中的疑難之處,讓他們參與科技制作、科技論文撰寫、創業大賽等。本科生通過參加第二課堂,對本專業研究有進一步感性的認識,對基本的實驗方法和過程有一定的體驗,這給他們今后的獨立研究和畢業設計打下了一定的基礎,動手實踐能力和思考創新能力都有很大程度的發揮施展,豐富知識、拓展視野,營造良好的課外科技活動氛圍,促進一批批優秀人才的涌現。
4.生活導行,促進養成教育
研究生擔任本科生助理輔導員(班主任),對本科生生活上進行“零距離”指導,有助于幫助他們適應大學生活,提高獨立生活能力。尤其是新生,對各種事物充滿了好奇與渴望,對未來滿懷憧憬與夢想,他們會以昂揚的斗志和高漲的熱情投入到學習生活中去,同時也會對新的環境和教育、教學、管理模式感到茫然無助、不知所措。研究生導生通過介紹學校概況、講解課程設置、傳授生活經驗、化解寢室矛盾、交流學習方法、分析就業形勢等,幫助他們迅速適應新環境、盡快養成好習慣,引導他們立足現實、放眼長遠、明確目標,樹立起自尊、自信、自立、自律、自強的健康心態,使他們生活能力得到改善、思想狀況日趨穩定、同學關系更加融洽,大大加快了適應性教育和養成教育的進程。
5.心理疏導,化解心理困惑
研究生和本科生在年齡上相近,不存在思想代溝,彼此更容易進行交流,更容易引導本科生正確對待并處理各種矛盾,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大學生正處于思想成長時期,他們的思想不僅容易受到社會環境中多種因素的影響,也容易受到人生中的具體挫折的影響,對各類事物敏感且容易改變對事物的判別。當他們遇到交友、就業、情感、經濟等各種心理困惑,很自然會想到和自己年齡相仿又不會嘲笑自己的研究生導生,而導生的傾聽與解答幫助他們有效地釋放了壓力,緩解甚至化解遠離親人的學子們的憂慮。
6.職業引導,明確奮斗目標
研究生擁有的社會閱歷,使他們具備對本科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指導的能力。本科生在研究生的指導下進行自我評估,判斷自己的職業發展取向,確定自己的職業選擇、未來的發展目標,進行正確的職業生涯設計,然后制定出恰當的行動計劃,認真執行,并且在交流、對照中不斷作出評估與反饋。對于本科生新生,重點指導他們怎樣規劃四年的大學生活,全面提高綜合素質。針對高年級學生學術發展的需要,以及確定個人今后的發展方向,幫助他們在學術競賽、科研論文寫作、未來人生發展等方面取得成功。例如,對于一些決定考研的大三學生,導生為其提供一些考研信息,包括考研輔導咨詢、復習時間的安排、輔導書的選擇、考研輔導班的選擇、報考學校的信息等;另外,由于大三學生已經初步具備了本專業的基礎知識,因此還將讓部分品學兼優的大三學生擔任研究生的科研助手,加強他們的學術研究能力,使理論和實踐更好地結合,為走上工作崗位打下堅實基礎。在導生的指導下,本科生在校期間進行不間斷地完善和補充,使自己與社會發展、所學知識與專業進步、自身潛力與將來職業發展能夠同頻共振。
三、強化研本互動式教育管理的對策
1.健全研究生導生的選拔和培訓機制
研究生導生具有教師和學生雙重身份,考慮導生人選時不但要看學習成績,更重要的是他的交流能力、心理素質和思想覺悟。研本互動式教育實施成效關鍵在于導生的榜樣示范作用,而導生工作比較瑣碎,倘若導生對其角色定位及職責認識不到位,必定會影響實施效果。因此,必須加強對研究生導生進行培訓,給予他們包括心理健康、團隊精神等心理學和教育學方面的一些培訓,也要加強師德、師言、師行等的教育,要讓導生能充分認識到自身的重要性和價值,充分利用這個平臺在服務別人的同時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2.確定研究生導生的職責和工作制度
研本互動式教育關鍵在于“導”,研究生做為導生,切忌“插手代辦”“以管代導”,不能陷于繁忙的事務堆中,更多地是通過引導的方式來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思想和行為。導生是班主任和輔導員的有力助手,如果對學生管得太多,會使導生工作變得簡單而機械,對學生的個性發展有一些負面影響,甚至會引起學生的反感,使其產生對抗情緒,失去研本互動式教育的活力。導生的主要角色還是學生,建立導生日記、導生工作報告會制度、導生學習考察制度等工作制度,這有利于最大限度利用研究生導生資源,促進研本互動教育規范化、制度化。
3.建立研究生導生的工作考評及激勵制度
研本互動式教育作為學生管理工作模式創新的一種探索,對研究生導生必須建立相應的考評機制,以便及時總結經驗,表揚先進,明確努力方向,促進工作提高。學院可以實際制訂研本互動教育的工作目標,明確研究生導生的責任,按學期對他們進行考評。考評以導生的自我總結和工作記錄為基礎依據,以學院、教師、學生三方面的評價意見為主要依據,通過總結交流會、師生座談評議、調查問卷等方式來進行。導生經考評合格則予以續聘,不合格則予以解聘。給予優秀導生適當的表彰獎勵,并在全校宣傳優秀導生的先進事跡,推廣優秀導生的工作經驗。
4.導生制與導師制相結合,構建全過程育人體系
研本互動式教育模式有許多優勢,但也有自身的弱點,如研究生導生本身也是學生,就會存在權威性不夠、經驗不足等問題。針對以上問題,可以把“導生制”和“導師制”結合起來,優勢互補。對低年級學生的指導主要由研究生和高年級學生發揮傳幫帶的作用,實行“導生制”,而三、四年級學生則配備教師導師進行指導。平時由研究生導生指導的低年級學生,定期參加導師組織的高年級學生思想交流、學術討論,導生則積極協助導師開展工作,這樣更有助于形成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良好氛圍和工作格局。
總之,研本互動式教育管理模式,以“導生制”的模式運作,充分發揮研究生的優勢,進一步增強本科生思想教育實效,培養本科生對專業學習的興趣,提高其學習效率與成績;同時增強研究生的責任心和黨員意識,發揮研究生的帶頭和示范作用,激發研究生學習和科研的積極性,達到互動共建、優勢互補、雙贏雙收、共同進步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樓群英.關于高校研究生參與本科生德育工作的探討[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4(6).
[2]隗金成,從潛.高校新生推行“導生制”的探索與實踐[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7(5).
[3]鄧敏.中國的“導生制”探微[J].上海教育科研,19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