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本的能源形勢與能源戰略
(一)日本的能源形勢
1、日本能源主要依賴進口,一次能源供應結構相對比較均衡
日本的煤炭、石油、天然氣都依賴進口。石油進口占石油一次能源供應量的99.6%,天然氣進口占天然氣一次能源供應量的96.5%,煤炭進口占煤炭一次能源供應量的99.1%。日本國內一次能源供應的結構顯示,煤占21.2%,石油占45.6%,天然氣占16.1%,核電占12%,其他可再生能源占5.1%。石油是最主要的能源,但其他能源的比重已經比較均衡。
2、日本能源消費增長總體呈下降趨勢
1971年以來,日本最終能源消費增長率和石油消費增長率總體呈下降趨勢。天然氣消費增長率自2001年以來上升比較快。由此可以看出日本多年來實行的節能以及能源結構調整政策發揮了作用。
3、日本石油進口主要依賴中東
1971年以來日本從中東的石油進口量呈現“V”字型,90年代末以來出現回升,進口量基本保持穩定。中東進口占全部進口的比重始終保持在70%以上,而且在80年代下降到70%左右之后,近年來又回升到90%。
從日本海外權益油進口來源看,中東所占的比重遠高于其他地區,2001年之后雖然逐步下降,但仍保持在50%以上。2004年以后前蘇聯地區權益油進口比重增長較快。亞洲和歐洲權益油進口比重自2004年以后有所下降。
(二)近期日本能源戰略特點
1、明確提出加大自主開發油田力度
由于本土能源有限,因此要想實現原油自主開發比例40%的目標,就意味著日本必須加大海外投資油田的力度。2006年公布的《新國家能源戰略》特別強調要扶持國內大石油公司,以便于與國外對手展開競爭,進行海外開發。
2、采取戰略的、綜合性的對策以確保能源資源
包括積極開展首腦外交和政府間的雙邊磋商;通過締結自由貿易協定(FTA)和投資協定、提供政府開發援助(ODA)和國際開發銀行的貸款等,與資源提供國建立戰略關系。
3、確立自立的、符合環境要求的能源結構
在推進節能的同時,大力推進核能、太陽能、風能等清潔能源的發展,繼續降低石油在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重。
4、重視和強調在亞洲和世界解決能源、環境問題過程中發揮主動性
強調日本要運用自己處于世界領先地位的節能技術,在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推進與亞洲各國的能源合作方面發揮主動性。
5、明確提出5項2030年要達到的能源戰略數字目標
(1)在過去30年日本已經提高能效37%,到2030年要再提高30%。
(2)發展太陽能、風能、燃料電池以及植物性燃料等新能源,將對石油的依賴程度從目前約占能源供應的50%降低到40%。
(3)將運輸業對石油的依賴程度從目前的100%降至80%以下。
(4)將核電比重提高到30~40%或更高。
(5)通過收購海外石油公司和參與海外石油開發等手段,將在海外自行開采的原油在原油進口中所占比例從目前的15%提高到40%。
二、日本在石油天然氣領域F口的實踐
為了保證穩定、優惠的石油供應,日本政府于1967年成立了日本石油發展公司(JPDC),作為母公司推動海外石油資源的勘探和開發。在成立初期,其主要職能是為海外石油勘探、開發提供必要的資金和債務擔保。1972年,JPDC為了實現能源多元化,增加了天然氣業務。1978年公司更名為日本國家石油公司(JNOC),并增加了石油儲備業務。2004年JNOC與MMAJ(即日本金屬礦產開發金融機構)合并,成立了JOG-MEC。
對于勘探項目,JOGMEC最高可出資50~75%,其余部分由私人公司出資,雙方共同成立項目公司,進行油氣勘探。JOGMEC雖然擁有項目公司50~75%的股權,但沒有項目公司經營的議決權,不干涉公司經營。對于開發項目,JOGMEC可為項目公司提供最高50~75%的債務擔保,為國際協力銀行等金融機構所提供的貸款擔保。另外JOGMEC可提供最高50%的資本購置所需的資金。項目公司的資本金和其余部分的貸款由私人公司提供。
日本政府對海外油氣項目的資金支持主要由JOGMEC、JNOC和JBIC(國際協力銀行)提供。2001~2006年三家機構的支持金額為2950億日元、2314億日元、4729億日元、2995億日元、3758億日元和10346億日元。2004年由于重組,JOGMEC沒有提供資金支持,2005年后恢復支持,2006年日本政府對海外油氣項目的投資增長迅猛,增速達175.3%。
總體來看,通過政府40多年來實行的支持油氣海外開發的政策,日本在勘探開發領域取得了相當的進展,保證了本國的能源安全。并且在這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從日本2001年以來的海外權益生產油及權益進口油的情況看,海外權益生產量增長比較明顯,權益進口量基本持平。從比例來看,海外權益生產量占國內需求的比重近年來一直在上升,2006年達到17.5%。但權益進口量占總進口的比重有所下降。同時石油權益進口量占石油權益生產量的比例有所下降。這種情況與政府的初衷是不符的。政府希望其所支持的企業能夠最大限度得把海外的權益油進口到日本,但由于成本以及所產的原油的品質不同,企業往往覺得將權益油就近出口能獲得更好的收益,因此不能保證將權益油都進口到日本來。政府對于不能達到要求的企業并沒有采取強制性的措施,企業在這方面享受了一定的自由度。
三、與我國能源FDl支持政策的比較及啟示
(一)我國海外油氣開發
從我國三大石油公司的主要投資區域看,中石油主要在非洲、中亞、俄羅斯、中東、亞太地區的26個國家有投資項目;中石化主要在非洲、俄羅斯、中亞,南美和中東地區;中海油主要在亞太、非洲和北美地區的10個國家有投資項目。從三大公司2007年海外油氣開發的情況看,中石油的石油海外權益儲量和生產量最高,分別為21058萬噸和2997.8萬噸,海外權益產量占總產量比重為21.8%。中海油的天然氣海外探明儲量和權益產量最高,分別為17690億立方米和248億立方米,海外權益產量占總產量比重達25%。中石化的石油海外權益產量占總產量比重達到16.7%。可見三大公司的海外權益產量已占有相當比例。
(二)我國能源FDl支持政策
油氣資源海外開發是我國“走出去”戰略的一部分。目前支持“走出去”的主要政策分六類:
財政政策方面。國家設立了多種支持海外投資的專項資金。包括:對外經濟技術合作項目資金、對外承包工程保函風險專項資金、中小企業國際市拓資金、支持紡織企業“走出去”專項資金、境外經濟貿易合作區發展資金等。
信貸政策方面。國家鼓勵政策性銀行和各大商業銀行積極開展包括商業信貸、優惠信貸等多種信貸業務,拓展企業海外投資的融資渠道。政策性銀行主要是中國進出口銀行和國家開發銀行。2004年國家發改委與中國進出口銀行聯合發出通知,將對“國家鼓勵的境外投資重點項目”給予信貸支持。根據此文件,中國進出口銀行在每年信貸計劃中,專門安排一定規模的境外投資專項貸款,用于支持國家鼓勵的境外投資重點項目,并享受出口信貸優惠利率。項目主要分為四類:(1)境外資源開發類項目;(2)能帶動國內技術、設備出口和勞務輸出的境外生產型項目和基礎設施項目;(3)能利用國際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的境外研發中心項目;(4)能提高企業國際競爭力,加快開拓國際市場的境外企業收購和兼并項目。
國家開發銀行是另一家重量級政策性銀行。國開行已與一些大型企業集團簽署了戰略性合作協議,為其海外投資提供資金支持。
保險政策方面。國家成立了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承接出口信用保險和對外投資保險等業務。
稅收政策方面。國家出臺了出口退稅、避免雙重征稅等政策。
外匯政策方面。國家取消了境外投資外匯風險審查和匯回利潤保證金制度;放寬了購匯額度,下放了審批權限;允許境外企業所得利潤用于增資或境外再投資;允許境內企業以自有外匯、購匯或國內外匯款進行境外投資等。
產業政策方面。國家發改委2006年公布了《境外投資產業指導政策》,將境外投資項目劃分為鼓勵類、允許類和禁止類。其中海外能源開發屬于鼓勵類。政策規定對于鼓勵類項目,國家在宏觀調控、多雙邊經貿政策、外交、財政、稅收、外匯、海關、資源信息、信貸、保險等方面給予相應政策支持。
(三)對我國的啟示
1、長期不斷地實行支持政策,并將其提高到戰略高度
日本很早就切實認識能源的戰略地位,并在此基礎上制定了長遠國策。從上世紀60年代以來,一直堅持貫徹相關支持政策,積極推動境外投資。
2、大力支持私人企業
由于海外油氣勘探開發的風險很大,如果沒有政府的支持政策,私人企業不會有很高的積極性。日本政府在給予私人企業資金支持的同時,始終強調保持企業經營權的獨立性,政府并不對其經營加以干涉。私人企業認為政府支持最大的好處是,當項目開采石油成功后,政府可以將所持有的股份優先出售給私人企業,而與其他跨國公司合作沒有這種優惠條件。
3、對于油氣勘探給予特別支持,支持力度大于開發項目
勘探項目的風險遠遠大于油氣開發項目,而一旦成功,收益非常大。作為私人公司很難獨立承擔這種巨大的風險,因此日本政府長期以來一貫堅持給予探礦項目比阡發項目更大的資金支持。
4、低油價時期把握投資機會
在低油價時期,雖然石油價格低了,但同時探礦權,開采權等投資成本也降低,是投資的好機會。JOGMET不干涉企業的經營。但通過其研究部門,為企業免費提供咨詢,會積極建議企業在低油價時期尋找好的投資機會,擴大投資。
5、充分認識到海外投資項目貸款的高風險
過去石油公團曾向企業提供貸款,當探礦貸款項目沒有成功,或受外界因素干擾而無法繼續時,由于不希望結束項目,仍繼續給予新的貸款,或減免貸款公司的利息,再加上上世紀90年代日元升值而油價下降等因素的影響。導致石油公團的損失越來越大。這種風險非常值得引起我們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