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于2007年春季的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危機,在2008年逐漸演變成一場席卷美國和全球的金融危機。2008年3月16日,美國第五大投資銀行貝爾斯登被摩根大通銀行收購,9月15日,第四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向美國破產法院申請破產保護,第三大投資銀行美林被美國銀行收購,9月21日,碩果僅存的兩大投資銀行高盛和摩根斯坦利轉型為銀行控股公司;在歐洲,比利時富通金融集團、英國北巖銀行等大型金融機構相繼被政府接管;在亞洲,日本向金融體系注資上萬億日元,以緩解該國銀行業的危機。目前,這場危機仍然沖擊著美國和全球的金融市場和實體經濟。在美國金融危機向全球進一步蔓延的背景下。我國的銀行業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考驗。
一、美國金融危機的成因
(一)要國政府不當的房地產金融政策為危機埋下了伏筆
為了刺激內需,在上世紀30年代和70年代,美國政府分別設立了房利美和房地美。“兩房”雖是私人持股的企業,卻享有政府隱性擔保的特權,因而其發行的債券與美國國債有同樣的評級。從上世紀末期開始,在貨幣政策寬松、資產證券化和金融衍生產品創新速度加快的情況下,“兩房”的隱性擔保規模迅速膨脹,其直接持有和擔保的按揭貸款、以按揭貸款作抵押的證券由1990年的7400億美元爆炸式地增長到2007年底的4.9萬億美元。在迅速發展業務的過程中,“兩房”忽視了資產質量,這就成為危機爆發的“溫床”。
(二)美國貨幣政策推波助瀾
為了應對2000年前后的網絡泡沫破滅。2001年1月至2003年6月,美聯儲連續13次下調聯邦基金利率,從6.5%降至1%的歷史最低水平,而且在1%的水平停留了一年之久。低利率促使美國民眾將儲蓄拿去投資、銀行過多發放貸款,這直接促成了美國房地產泡沫的持續膨脹。此外,美聯儲的貨幣政策還“誘使”市場形成一種預期:只要市場低迷,政府一定會救市,因而整個華爾街彌漫著投機氣息。然而,當貨幣政策連續收緊時,房地產泡沫開始破滅,低信用階層的違約率首先上升,由此引發的違約狂潮開始席卷賺錢心切的金融機構。
(三)金融衍生品的“濫用”,拉長了金融交易鏈條。助長了投機
“兩房”通過購買商業銀行和房貸公司流動性差的貸款,通過資產證券化將其轉換成債券在市場上發售,吸引投資銀行等金融機構來購買,而投資銀行利用“精湛”的金融工程技術,再將其進行分割、打包、組合并出售。在這個過程中,最初一元錢的貸款可以被放大為幾元、甚至十幾元的金融衍生產品,從而加長了金融交易的鏈條,最終以至于沒有人再去關心這些金融產品真正的基礎價值,這就進一步助長了短期投機行為的發生。
(四)監督的失職加劇了危機的形成
如果說次級抵押貸款及其證券化的參與者是受利益驅使而忽視風險的話,那么美國金融部門沒有予以及時監管則是巨大的失職。受制于不干預市場的傳統,盡管美聯儲等金融監管部門早就已經開始注意到貸款標準的放松,但是美聯儲并沒有及時的規范金融機構的某些行為,錯失了防范危機的好時機。而且美聯儲還在一邊不斷加息的同時,另一邊卻繼續鼓勵貸款機構開發并銷售多品種次級房貸,直到2007年3月美國新世紀金融公司瀕臨破產,次貸危機爆發后,美聯儲等才對市場進行必要的干預,使更多的貸款公司主動或被迫迅速收縮住房抵押貸款,住房市場需求不可避免的受到影響,加劇了危機的形成。
二、美國金融危機給我國銀行業監管的警示
(一)鈦識和防范房貸的市場風險
一方面銀行商業化進程中,銀行貸款的自主權使得銀行貸款方向會因國家的產業政策的調整而帶來風險;另一方面因企業的違規經營也會使企業因市場變動存在的經營風險通過貸款轉化為銀行風險。當市場向好時,房地產價格上揚會提高抵押物的市值,誘使銀行不斷地擴大抵押信貸的規模。但是,當市場發生逆轉時,房價走低,銀行處置抵押物變難。即使拍賣抵押物,其所得收益也不足以償還貸款。這不僅給貸款銀行帶來大量的呆賬壞賬,還會危及銀行體系的安全及整個經濟的健康發展。因此,銀行需要在風險和收益中做出理性的選擇,提高識別和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
(二)利率和匯率風險
現階段我國經濟正處在需要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關鍵時期,如果金融危機沒有爆發,我國將可以利用比較有利的外部環境,逐步進行自身匯率、利率方面的改革。但危機的爆發,一定程度上壓縮了我國利率和匯率政策的調整空間。而近期國際貨幣之間匯率的大幅波動,人民幣匯率的變化,以及國內的利率調整,都加大了銀行管理利率風險和匯率風險管理的難度。
(三)未來全球經濟下滑的風險
IMF在最新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將全球2009年經濟增長率調低至3%,并且預測發達國家的增長率可能接近于零,2009年全球進入衰退(經濟增長率低于3%)的機會增加到25%,全球經濟減速不可避免現已基本成為經濟學界的一致觀點。出口一直是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之一,美國長期是我國最大的出口目的地,占全球GDP的比重已達18.2%的美國消費增速被拉低后,必然造成我國相當多企業的利潤下滑甚至經營困難,這可能導致銀行壞賬率的升高。一般來說,外貿減速經過6~12個月的傳導,反映到企業的財務報表;而企業財務報表再經過6個月左右的傳導,反映到銀行的財務報表。因此,我國銀行業的利潤增速將會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