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額信貸(Microfinance),從國際流行觀點看,是指專向中低收入階層提供小額度的持續的信貸服務活動。其包括兩個基本層次的含義:第一,為大量低收入(包括貧困)人口提供金融服務;第二,保證小額信貸機構自身的生存與發展。20世紀70年代以來,小額信貸機構在政府信貸項目陷入困境,農村正規金融市場幾近關閉的情況下為各發展中國家的農業信貸帶來了新的曙光。
農村小額信用貸款有力地支持了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和農業產業化的發展,但是其作用的發揮,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小額信貸本身能否實現可持續發展。而我國小額信貸在發展上始終未能取得長足進展的根本原因就是片面重視小額信貸扶貧效益而忽略小額信貸組織可持續發展。
小額信貸可持續發展是指小額信貸機構可以不依賴外界優惠資金等條件而獨立生存并發展壯大,它的本質含義是指在沒有或剔除所有補貼的前提下,機構的經營收入能夠覆蓋成本。小額言貸機構的可持續發展主要取決于三個基本要素:利率、風險控制和成本控制。
一、利率
對小額信貸可持續性利率的衡量包括兩個方面:其一是運作可持續性利率,即機構創造收入能維持其運作的利率;其二是經濟可持續性利率,這取決于小額信貸機構是否有資助性投入來維持運作。如表1所示,選取中國扶貧基金會注冊的開展時間最長的項目為例,利用可持續化指標來衡量小額信貸項目的可持續性,目前我國小額信貸扶貧項目可持續發展陷入困境,小額信貸機構運作成本比較高,壞賬率非常高,使得總成本過高,為了達到可持續發展所需要采取的貸款利率比實際高出很多,而現實中小額信貸機構采取的7%的利率帶來的利息收入去承擔資金成本、直接經濟損失、投入中的大量人財物力、包括宣傳、交通、工本、人工等大量的間接費用支出,是非常艱難的,同時也面臨著高風險。
造成這種困境的原因主要有:第一,國家宏觀經濟政策的影響。我國政府對貸款利率實行嚴格的管制,對小額信貸項目的貸款利率在政策上給予一定的靈活性,但上下浮動的范圍仍然受到限制。對于民間的小額信貸機構,央行規定其貸款利率可以在基準利率的2,3倍之間浮動,央行特批的6個省區試點地區可以在基準利率4倍內浮動,其余的都只能按照商業貸款的基本利率計算。第二,從經濟學的角度看,扶貧是一種經濟行為,應該考慮成本和效益。而更多的人卻把扶貧看作慈善活動,為了幫助貧困人口,應該提供低息貸款甚至是無償援助,而國內其他大部分項目也并未把經濟的持續性作為其主要或首選目標。
二、風險控制
風險發生的直接結果是降低信貸資產的質量,導致壞賬,侵蝕機構的信貸資金,嚴重影響可持續性發展。而小額信貸風險的產生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第一,小額信貸政策效應風險。農戶小額信用貸款在全國范圍內推廣,農戶把其當成是政府部門的扶貧款項,往往欠債逃債,缺乏還款積極性。另外,國家沒有及時對農村信用社任何的資金扶持政策,農村信用社的自身和人民銀行的支農再貸款遠遠不能滿足農村經濟發展資金需求,農業生產與農村內需的政策功能根本無法體現,小額信貸作為國家貨幣政策的傳導工具不能有效及時地執行。第二,小額信貸經營風險。其中包括道德風險,操作風險,管理風險,市場風險等,由于農村生產力發展水平低下,信用環境差,農民信用意識淡薄,信用管理水平低,而小額信貸具有面廣額小,量大的特點,管理部門難以對各個環節的風險進行控制,缺乏風險的補償措施,而農業生產的弱質性決定了其生產經營受自然環境和市場環境的影響較大,就容易產生以上各類風險。

考察農村金融機構小額信貸風險水平的一個重要指標是不良貸款率。表2提供了2000~2007年農村信用社的不良貸款余額及其不良貸款率。盡管近年來由于監管的加強,不良貸款余額呈遞減趨勢,但總體的不良貸款規模還是很大的。因此必須提高小額信貸的操作管理水平,增強風險補償機制,才能保證其可持續發展。
三、成本控制
成本因素也制約著我國小額信貸業務的可持續發展。根據國際上通常使用的小額信貸機構績效評價愛體系,認30696ac6ae8bf60cf787b48ece242d1d為營業費用率低于10%,小額信貸機構才有可能實現可持續發展(營業費用率=營業費用/平均資產,這里平均資產指小額信貸的貸款規模)。而絕大多數中國小額信貸機構的這一比率均高于10%,較高的成本率使得項目大部分處于虧損狀態,難以持續。目前小額信貸貸款規模小,交易成本高,運作低效率。這些都要求小額信貸機構必須有效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建立完善的財務制度是降低成本的重要途徑。完善的財務制度機有助于機構對過去的經營狀況進行分析,以便及時的發現問題,加以改正;同時有助于增進外界對機構的了解,增加機構的客戶;另外,也對機構形成一定的壓力,督促機構不斷改善自身制度建設。
基于以上對小額信貸可持續發展問題的分析,應該從以下幾方面來加強和促進小額信貸的發展:
(一)加大新農村建設的資金投入力度,同時完善農村融資結構
第一,要完善金融供給制度,確保農業基礎設施和技術支持等項目資金的供給,使支農資金在制度的約束與規范下及時到位。加大對農業生產基礎設施和物資技術裝備的信貸投入力度,支持農業產業化、農村城鎮化發展。第二,拓展資金供給項目,開辦新型貸款品種,支持農業科技創新與科技推廣,促進農村科研項目的發展。通過各項制度和措施的落實,保證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新鮮血液的供給,為新農村建設提供有效的資金支持。第三,農信社自身要加大吸收組織農村閑散資金的工作力度,提高吸收存款的能力,建立區域性的農村信用社資金融通網絡,條件成熟時可以建立全國性的資金市場。第四,發展農村金融機構之間的資金借貸,健全農村金融組織體系,合理安排農村金融機構布局,疏通橫向資金融通渠道。
(二)堅持商業化運行方向,加快實現利率市場化
應堅持適應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商業化小額信貸的發展道路,遵循市場經濟運行基本規則的要求,盡量消除社會上對小額信貸社會公益性的認識誤區,強調小額信貸的有償性,增強貸款使用者的責任性。政府在小額信貸發展中應發揮一定作用,但政府行為必須服務于小額信貸機構的自主發展。為提高小額信貸機構的經營自主性,在可能的前提下,盡可能的賦予小額信貸服務機構相應的定價權,由貸款提供機構和貸款使用者根據平等談判確定相應的貸款價格。此時政府的職能突出體現在監督和培育市場,并運用符合現代市場經濟規則的宏觀經濟手段引導資金的流動。
(三)完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建立多層次的農村金融服務機構
農村小額信貸服務需求的多元化必然要求在農村地區建立構造多層次的、多元化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應充分利用各層次金融機構的現有資源優勢,構建完善的農村小額信貸服務體系;同時在當前農村信貸市場比較利益低下、多數金融機構不愿進入、原有金融機構還在退出的情況下,政府應在完善農村金融法規建設和農村金融市場監督手段基礎上,通過降低農村金融機構準入門檻、出臺各種稅收優惠政策、建立相應激勵機制等措施,有效促進更多金融資本進入農村金融市場,逐步建立繁榮、規范的農村金融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