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當前企業遇到的主要問題
受金融危機和國內外市場等因素的影響,清遠工業發展速度有所放緩。自去年四季度以來,各項經濟指標呈大幅下滑,個別甚至出現負增長。今年二季度以來。生產逐步穩定,工業經濟有回暖企穩跡象,但增速低位徘徊、利潤下降、虧損較大的態勢不變。空前的危機造成企業發展的諸多瓶頸,主要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需求萎縮、訂單銳減
受國內外市場低迷影響,市場需求大幅萎縮,企業產品訂單普遍銳減。其中,以采礦業、有色金屬加工、紡織服裝、電子家電等行業尤為突出。據調查,企業出口歐美、日本及香港地區的在手訂單數量普遍出現下降趨勢,訂單數量、成交價格降幅均在30%左右。今年訂單數量、成交價格、預計利潤率和預計出口額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全年出口訂單將下降3~4成。如采礦業方面,今年一季度全市規模以上采礦企業停產27家,占全市108家規模以上停產工業企業的25%,主要分布在“三連一陽”地區;食品加工行業方面,受國際食品檢測標準的提高和“食品安全”事件影響,出口受到直接沖擊;電子行業方面,由于歐美等發達國家對電子數碼產品的消費銳減,產品使用周期不斷拉長,造成需求不足、銷量減少,使電子家電企業訂單深受影響;服裝行業方面,出口訂單也有較大幅度減少,如高新區的廣葉織造,出口下降30%以上。
(二)市場疲軟、產能不足
部分行業受內外市場的沖擊,生產極不穩定,產能難以釋放。如采礦、有色金屬加工、建材、陶瓷等下滑明顯。由于這些企業多數粗放經營,技術含量低,在經營成本上升、產品價格波動、下游企業滯銷的大環境下,面臨難以為繼的生存困境。如作為清遠的支柱產業,有色金屬冶煉及加工業自去年下半年以來一直停滯不前,銅材價格的持續低迷,企業生產積極性低落,行業發展嚴重受阻。據市再生金屬行業商會不完全統計,整個再生金屬行業在這次的金融危機中損失超過30億元。如高新區廢舊材料回收加工業有20%以上企業破產倒閉,60%以上企業市值縮水一半。
(三)成本上升、利潤下降
企業經營成本上升和產品價格波動,對企業生存造成直接威脅。一是原材料價格波動大,工資成本上漲和出口檢測標準的提高加大了企業經營成本;二是人民幣大幅升值,出口利潤蒸發縮水,直接影響了出口企業的盈利率;三是開征土地使用稅等新稅種后,企業稅負方面的支出較大,給困難企業帶來較大的資金壓力;四是《勞動合同法》實施之后,企業用人風險和成本加大,尤其是支出增大,工資成本平均上漲20%以上,使過去靠廉價勞動力作為競爭優勢的勞動密集型企業遭到重創。
(四)資金短缺、融資困難
當前,銀行考慮自身的風險、利潤,對中小企業貸款更加嚴格。企業抵押物不足,財務成本高、銀行貸款程序復雜,加上中小企業信用擔保的機制體制不健全,企業融資渠道狹窄,導致企業貸款難、融資難。加上市場不景氣,企業庫存量增大,資金被大量擠占。國家加強外匯管制,也拉長了出口企業流動資金的周轉周期,部分企業資金周轉十分困難。去年以來,雖然中央和地方金融機構加大力度,加大對中小企業的信貸規模,但真正操作上實效不大。今年以來,清遠各級中小企業管理部門積極引導企業申報省“政銀企”合作專項資金、技改創新貸款貼息補助以及清遠第一批貸款貼息專項資金,本來是有利于幫助企業促進融資、擴大投入和生產,但由于今年以來真正獲得銀行貸款的企業為數不多,貸款額少,尤其是縣(區)普遍如此,致使申報項目不足,白白失去了各級財政扶持的良好機會。
(五)勞力緊缺、用地困難
隨著工業迅速發展,用工需求也不斷擴大,但勞動密集型企業的工人以及技術型員工的供求矛盾也較突出,招工難已成為一些企業發展的重要問題。此外,人員流動過于頻繁,員工隊伍不穩定,也影響了企業正常生產活動。
(六)前景不明、信心減弱
企業信心受到沖擊,增加了生產、投資的不確定性,不少企業處于駐足觀望狀態。尤其是出口導向的外資企業受影響較大,影響了增資擴產的積極性。加上國外金融機構在危機中大受沖擊,金融市場信用缺失,信貸供給減少,對外投資相對減少,項目實施困難重重。一些外商放棄了投資、增資打算,生產積極性下挫。據清城區統計,今年1~4月份,全區沒有新增外商投資項目,只有增資企業1家,合同外資金額比去年同期下降91.45%。
(七)配套不全、招商緩慢
道路、交通、水電等基礎設施對工業發展影響明顯,清遠是后發地區,在工業發展的配套、服務上遠遠跟不上企業發展的需要,園區的生活配套設施不盡完善,教育、醫療衛生、文化娛樂、市場等社會配套服務跟不上,致使好的項目難以落實,企業的穩定和擴大生產受到影響。如作為連州工業龍頭的粵連電廠,由于當地電網投入不夠,輸電線路不足,發出的電不能完全上網,造成“卡脖子”,只能維持7成的產能。全市招商引資愈加困難,表現在優質項目引進難度很大。一些優質項目對用地、配套的要求非常高,也影響到招商引資的成
二、應對措施
隨著經濟危機影響的深入,清遠企業面臨的困境會越來越大。如何突破發展瓶頸,幫助企業渡過難關等一系列問題與矛盾擺在政府和企業面前,也迫使我們認真思考,提出應對措施和辦法。為此,要積極推進做好如下工作:
(一)聚焦政策,共謀發展
今年是全球經濟形勢繼續發生深刻變化的一年,企業的經營將更加嚴峻,同時今年也是各級政府出臺政策最密集、政策“含金量”最多的一年。這些政策措施力度是前所未有的,有利于增強企業發展的信心和決心。因此,我們要用好用足用活這些政策,從金融、財政、稅收、環保、國土等方面支持企業加快發展,讓企業充分享受優惠政策帶來的好處和實惠。在落實相關扶持、優惠政策的同時,要深入基層、深入企業,加強對重點企業、重點行業、重點產業的調研,通過調查、訪談、座談等方式,了解真實情況,找到問題所在,提出應對措施,切實在幫助企業化解矛盾、解決問題上做點實事。當前,迫切需要大力宣傳有關扶持、優惠政策,如國家及地方減免稅費優惠政策,國家調整出口商品退稅率和社保繳費基數等政策以及落實扶持政策相關配套措施,要增加相關政策的透明度和可操作性。
(二)加強管理,降低成本
要幫助企業在危機下走出一條制勝的出路,加強企業管理,包括戰略管理、業務流程管理、信息化管理、法人治理結構管理、內部控制管理、行為規范管理等。要通過多種形式的宣傳、學習和培訓活動,強化管理,做強企業,擴大規模才能有效。同時,要引導企業開源節流,降低成本,盤活庫存,提高競爭力。要引導企業發揚和倡導良好的商業道德和操守,肩負起企業應有的社會責任,樹立良好的市場信譽,實現可持續發展。對我市高增長、有自主品牌、市場競爭力強、自主創新能力強的企業,建立“直通車服務”。充分發揮政府導向作用,扶持發展中小企業服務體系,構建各種服務企業的平臺,為企業發展搭建橋梁和紐帶。
(三)開拓市場,尋求商機
抓住《珠三角改革發展規劃綱要》、省政府《關于加快建設現代產業體系的決定》以及《清遠市產業發展規劃》文件出臺的歷史機遇,擺好位置、找準定位,著力推動向外拓展。搭建對外經濟技術和貿易合作交流的平臺,今年,要繼續組織舉辦“泛珠經貿洽談會”、“山洽會”、“中博會”、“產業轉移招商推介會”、“工業園區招商”等經貿活動,深化經濟技術合作交流的內涵。組織有市場開拓能力、有產品競爭力的企業參加各類洽談會、博覽會。引導出口企業開拓國內市場,擴大內貿份額。切實幫助企業打開外部市場、激活流通環節。
(四)強化創新,打造品牌
一要著力產業優化。引導和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推動主導產業高端化、新興產業規模化、傳統產業品牌化,優先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二要加強節能減排。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和政策導向的作用,堅持結構調整、技術進步、加強管理“三管齊下”,深入推進節能減排。切實抓好清遠有色金屬、建材、化工、電力、紡織等五個重點行業和年耗能5000噸標準煤以上重點企業的節能降耗。加快實施節能減排技術改造工程,在重點耗能行業、企業推廣節能減排技術。三要支持企業加快產業升級,用好用活各項財政專項資金、挖潛改造資金、節能專項資金、產業技術研究與開發專項資金、創新項目貸款利息補貼。四要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優化企業創新環境,推動創新政策向企業傾斜、創新成果向企業集中、創新人才為企業服務。五要把實施名牌戰略、開發和培育優質名牌產品作為加速工業化進程中的一項突出的戰略任務來抓,通過開展以“培育名牌、發展名牌、宣傳名牌、保護名牌”為主要內容的爭創名牌的活動,支撐和帶動全市工業經濟發展。
(五)優化服務,解決融資
一是積極推進“政銀保企”合作,搭建融資平臺,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中小企業信貸支持力度,促進銀企合作,呼吁和推動銀行簡化中小企業貸款程序,降低貸款門檻。舉辦融資對接活動,向金融機構大力推薦優質的中小企業項目,促進金融機構與企業達成融資合作協議。二是推進信用擔保體系建設,規范管理擔保行業,以多種形式加強擔保機構從業人員業務培訓,推進擔保行業信息化管理,進一步提高素質、防范風險。有效為企業融資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包括項目分析、包裝、指導、資方對接等系列服務,幫助企業降低融資成本、促成融資。三是加快創建多層次的金融服務體系,放寬市場準入,建立金融機構與中小企業融資信息平臺,為雙方打開溝通綠色通道。要充分利用省、市扶持中小企業貸款貼息的優惠政策,發揮財政專項資金的放大作用,使更多的企業受惠,以加大投入、擴大生產、促進營銷。
(六)松綁減負,輕裝上陣
從發展大局和企業角度出發,本著“你發財、我發展”的目的,“放水養魚”,及時貫徹國家和地方有效應對危機的優惠政策,如當前要廣泛宣傳企業最為關心的廣東省八項稅收優惠政策等文件精神,為企業“松綁”、“減負”,力促企業做強做大,扶助企業良性發展。與此同時,要因地制宜、有的放矢,重點關注地方貢獻大、市場潛力好、節能環保型的企業。
(七)搭建平臺,促進招商
一是營造良好的招商環境。圍繞降低投資成本這一核心,敢于從一些既得利益開刀,敢于讓利,舍得讓利,深入挖潛,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想方設法把電價、水價、地價降下來。二是千方百計改善園區基礎設施建設,保障水、電正常供應,完善道路設施等,為深化招商引資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不斷完善工業園區的通訊、金融、商貿、教育、衛生等功能服務,積極改善生產、生活環境,為企業安營扎寨打下良好基礎。三是以各類工業園區為平臺做好宣傳推介,開展形式多樣的招商推介活動,尤其突出產業招商,延伸產業鏈條,加快產業集聚,并確保引進一批產業關聯度高、帶動能力強和技術含量高的項目。四是高度重視規劃工作,切實發揮規劃對于工業園區土地利用的指導和調控作用,推進農田保護區的流轉和調整工作,為企業用地創造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