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拜張藝謀、陳凱歌、顧長衛、賈樟柯、王小帥等正牌大腕兒或文藝界大腕兒所賜,世界上數得上名頭的電影節我們已經耳熟能詳。從我們開始在這些頂級獎項上披荊斬棘開始,所帶來的積極影響數不勝數,比如我們知道什么是文藝片,什么是商業片,我們也知道了又文藝又商業才能滿載而歸。
比起奧斯卡大叔或者柏林兄弟,1946年就已經設立的另一個獎項——托尼獎就不怎么為人所知了。這個戲劇和音樂劇方面的大獎在國內并不走紅的原因非常明顯,一是國內的戲劇或者音樂劇市場始終處于半夢半醒的狀態,有人堅持卻不知該怎么堅持,有人胡整自然觀眾對胡整不屑一顧;二是沒有哪個做戲劇或者音樂劇的中國人得到過國際上的肯定,沒有響亮的名聲何來燦爛的劇場擁擠的人潮,簡單的商業運作模式硬是在國內戲劇市場無法開動。
這回就不一樣了,咱們凝結了中國式智慧、創意、理念、態度與一身的國產戲劇大片《少林武魂》入圍了最佳特別劇場節目獎。與同期獲得提名最多的音樂劇《怪物史萊克》不同,《少林武魂》并沒有很絢麗的舞臺效果,也沒有耳熟能詳的故事基礎,只是看一眼《怪物史萊克》的劇照,就知道別人作為音樂劇完全是各個角度全面開花的類型——化妝、舞臺、服裝……所有這些在樸實的《少林武魂》中都不明顯,我們是用“KONGFU”再次敲開了頂級殿堂的大門,美國人民也不覺得審美疲勞,大贊“中國傳統文化與百老匯文化在美國文化中心地帶紐約如此和諧地融合在一起,實在是一件值得大書特書的事。”
于是我們明白了,原來CROSSOVER依然是王道,傳統文化和現代藝術形式CROSS一下,就能達到皆大歡喜的效果。這一出劇在此條新聞爆出之前一直默默無聞,不難想的是,不論“老托尼”最后怎么對待它,遠洋凱旋之后,《少林武魂》必然會打出“老托尼”的名號走紅一圈。皆大歡喜不止如此,我們也因此知道了“老托尼”,知道了原來戲劇和音樂劇也有它們的奧斯卡。“三贏”還體現在可預見的對國內戲劇市場的刺激,堅持的人們看得見曙光,胡整的人們也該知道混亂的、拼盤式的、四不像的戲劇或音樂劇實在沒什么搞頭了,他們的引退也為撥得云開見月明的戲劇市場做了點貢獻。
當然以上種種猜想終歸是猜想,電影院終于不再門庭冷清之后,我們懷有另一個美好的心愿——百花齊放吧,藝術市場的明天終歸是光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