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一向認為設計師是潮流風向的指向標,但這些時尚編輯們也是潮流的推動者。近日,福布斯公布了2009年美國最具影響力的時尚編輯,這些時尚的幕后推手們,如今正隨著時尚和人們越來越近而被所知。幾乎可以說,他們才是決定你下季穿什么的人。
排在權力榜首位的自然是冰山女王安娜#8226;溫圖爾,在上個月終迎來她的60歲生日。她的粉絲們還送禮物到《VOGUE》辦公室。感謝這一年的她,持續激發著時尚圈蓬勃的創造力;在她揮舞的時尚旗幟下,眾人依舊奉其言如秉承圣經;無論順境逆境,安娜#8226;溫圖爾都能自得其所而生機勃勃。這一年里,她一手組織了Fashing Night Out,收獲了屬于自己的紀錄片《September Issue》。
對于時尚女魔頭安娜#8226;溫圖爾而言,再沒有什么事情是大不了的。她說“我從來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么。”所以才在這種未知里繼續追尋。在安娜#8226;溫圖爾所監管的雜志中,《Vogue》廣告頁數急轉直下;《Fashion Rocks》就要停刊;而《Men's Vogue》已化飛湮滅,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不過,至少她還有那裝滿設計師服裝的衣柜,也許可以帶給她不少的慰藉。就像是心情不濟時的購物療法,安娜決定在今年9月10日---紐約時裝周第一天的時尚慶典(Fashion's Night Out)中,幫助大家記起差點被忘記的“購物快感”。這個活動大獲成功,并將明年再次舉行。導演R.J. Cutler拍攝的時裝紀錄片《The September Issue》中,有一個場景可以反映出她的影響力。那就是她如何影響了PRADA的設計。溫圖爾與Neiman Marcus集團行政總裁BURT TANSKY一起午餐時,溫圖爾和她的同事告訴TANSKY,MIUCC PRADA已經同意將服裝改換成更輕薄的面料,因為溫圖爾穿著PRADA的日常服裝時,覺得有點過重了。Tansky接下來問她是否可以促使設計師遵守交貨期,準時將服裝發貨給百貨公司。她則回答她可以試試。這些都反映了溫圖爾在時尚界的地位。穿PRADA的女魔頭還在她一手策劃和組織的活動Fashion's Night Out中穿上了PRADA的新款。她也很有自嘲精神。——實際上,作為一個連高中都沒畢業,一點也和美國上流社會引以為好的高層教育毫不相關的年輕人,在自己21歲的時候由劍橋高材生的父親的關系牽引下,在倫敦《HarpersQueen》雜志社中擔任編輯工作。6年后,出任時尚雜志《Happer’s Bazaar》的時裝編輯。之后又擔任《New York》雜志的高級主編,1983年溫圖爾正式加盟時尚圣經《Vogue》,開始絢麗的時尚權勢生活。
為什么這個女人會如此強勢的入主時尚圈,有統領世界之勢?這大概和她的硬朗作風有很大關聯。或許她的處事態度可以歸結為“典型的英式風格”。客觀、冷靜到冷漠。確實如此,無論她坐在秀臺前排還是在主持Vogue會議室的策劃會,就事論事,一切為需要考慮,為發展考慮的態度,足以讓人聯想起強硬的撒切爾夫人。然而,除了這一切,她為金童MARCJACOBS找到免費的作秀場地,并調節時裝周的作秀時間,讓他能心平氣和的留在紐約周作秀;也極力說服才華橫溢的PRTER SOM免費完成在美國經典老牌BILL BLASS的最后一季設計工作,并說服投資者和財團支持PETER SOM的個人品牌發展事業;全力提攜主打實用設計的非美裔設計師,如ALEXANDERWANG、JASON WU、Thakoon Panichgul等等,讓原本死氣沉沉的紐約周變得生龍活虎,成為眾多年輕設計師嶄露頭角的優質平臺。這讓你不得不佩服她在時裝推廣中作出的巨大貢獻,她很懂得如何推動將秀臺上光彩奪目的時裝轉變成真實的鈔票。
身為世界頂級時尚雜志的主編,溫圖爾更深知如何發展和把握人脈這個道理。相對時尚圈的浮華虛偽感,她對一手提攜的眾多設計師、攝影師、造型師、超模從未有過“你必須報答我”的協議,只是在他們需要幫助的時候及時伸手幫助。這個總是在時裝秀開場前最后一刻到位的女人,一個有著巨大能量的女性為所有人樹立了一個神話般的傳奇故事,并且這個故事還在繼續。
當然,除了溫圖爾,還有很多對時裝業很有影響力的編輯。看看我們的新全球時尚權力榜單。
CARNIE ROITFELD
法版《VOGUE》主編
CARNIE ROITFELD具有典型的法式CHIC,并樂享其中。她可能不像溫圖爾般強勢和為大眾所知。實際上她有她的風格,強勢和低調是這個法國女人真正的魅力所在,設計師TOM FORD在Gucci的成功上位,攝影師DAVID SIMS今時今日的輝煌,巴黎老牌時裝屋BALMAIN、BALENCIAGA、LANVIN的爆紅,解構大師MARTIN MARGIELA MASION的再度火爆都與她脫不了關系。“我喜歡在女性化攝影作品里帶點男性味道。這樣很法國,很性感。這是我倡導的文化,我的文化。”
JEFFERSON HACK
英國雜志《Dazed Confused》主編
我本來想將我心水的男人派在第一位的,奈何他也實在低調。據說《THE FACE》的倒掉和《I.D.》的老去都有它的一份“功勞”,不過能創立將這兩本老牌英國雜志比下去的新生代潮流先鋒雜志的人肯定不簡單。和雜志本身的英倫朋克式優雅態度一樣,主編Jerffson Hack也是如此。他可以有大到可以幫助KATEMOSS重返頂級時裝舞臺的能力,也有細小到能請動ALEXANDERMCQUEEN長期入座客座主編。他本能地關注時尚、攝影、藝術、文化,從流行到搖滾,從名品到小物,普遍性地關注新青年文化生活。
STEPHEN GAN
美國雜志《V Magazine》、《V Man》
和《VISONAIRE》主編
菲律賓裔美國人,是時裝雜志《V Magazine》、《V Man》以及頂級時尚雜志《Visionaire》的主編。做事比較低調,是CHANEL設計師KARL LAGERFELD的左右手,也是CARNIE ROITFELD的好友,并和眾大牌設計師、模特、攝影師關系很鐵。不定期出刊的頂級時尚雜志《VISONAIRE》更是顯現STEPHEN GAN獨特的視覺解讀能力。
ANNA DELLA RUSSO
日版《VOGUE》時裝總監
她以敢穿、盛裝出街出名,辦事豪放,說話頭頭是道,基本不拿高級禮服當回事,可以穿著五寸高跟鞋和Dolce Gabanna的米老鼠裙子過街,也可以一天換三套不同的衣裝只為看不同的秀。在全球最佳衣著榜上名利前茅,在推導時裝向成衣發展的道路上起到了明朗的模范作用。身為前《Vogue L'uomo》的總編,現任日版《Vogue》時裝總監,筆頭功夫和人脈關系自然不差。
Franca Sozzani
意大利版《Vogue》主編
Franca Sozzani 是意大利版《Vogue》的主編,策劃過很多攝影與藝術方面的展覽;她亦醉心于寫作,陸續出版了不少關于時尚、藝術、服裝方面的書籍。她成功的平衡了“藝術與商業”的關系,讓所有時尚人和廣告商為登上意版《VOGUE》趨之若鶩。它擺脫了讓模特單純擺造型的拍時裝片的套路,讓時裝片講話。讓它們不再是單純的照片而是涉及政治,社會問題,明星八卦等現象內核……而又美感十足的藝術品。
KATIE GRAND
《LOVE》主編
今年春天橫空出世的《LOVE》雜志使KATIE GRAND重新被大家所關注。37 歲的Katie Grand 是全英國最酷的時尚雜志主編和造型師。她那完全素顏的面孔、低調平常的穿著讓人難以想象她的家中有滿滿兩屋子的衣服、鞋子和包袋,她的日收入可達4000 英鎊。她12 歲就開始看《Vogue》,并夢想進入該雜志工作。多年后,她創辦了比《Vogue》更酷的時尚雜志:《Pop》和《Lo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