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一直作為葡萄酒消費大區而受到廣泛關注,但據本屆煙臺國際葡萄酒節動態和以往媒體數據顯示,亞洲葡萄酒市場格局似乎已在微妙中發生轉變:亞洲不僅僅是潛力巨大的葡萄酒消費區,它同時也躋身于葡萄酒生產區行列,從被動的消費市場變為主動的生產市場。
韓國葡萄酒現身煙臺葡萄酒節
本屆葡萄酒節規模空前,海外參展位123個,但參展商大部分來自大家都耳熟能詳的葡萄酒生產國,如法國、智利、澳大利亞等等。記者在A館中參觀的時候,突然眼前一亮,發現“韓國葡萄酒”的展板醒目地佇立在展區門口。受慣常的偏見影響,本來覺得亞洲生產優質特色葡萄酒還要在心里打一個問號,不嘗也罷,但還是帶著一份好奇走了進去。
由于玻璃酒杯已用完,工作人員用普通的一次性塑料杯給我倒了1/3左右的容量,雖然器具不對,但品酒常識和禮儀還是照舊進行。我先湊近聞了一下,頗為驚訝,轉向與我同行的媒體記者,她也顯現驚訝的神色,點頭表示贊許。如果在品嘗別的葡萄酒時,那些許氣若游絲的“優雅”還需要捕捉,那這款酒的“優雅迷人”確是燦然綻放:不躲不閃,不藏不掖。只要靠近,那種天然的植物芬芳就敞開了她的心扉,而且恰到好處,不濃烈刺鼻也不淡如空氣,一如韓國的女明星,不管如何驚艷,總不失親和端莊的魅力。接著嘗了一口,讓舌頭整個浸泡在酒液中,雖然說不上有多么復雜的層次和結構感,但人口柔順甘甜,一絲絲單寧的苦澀感在舌根部位才有所表現。之后再回味,清冽甘美的感覺在口腔內壁揮之不去,用“余音繞梁,三日不絕”來形容是再貼切不過。通常口感甜的紅葡萄酒總是和劣質畫上等號,但接觸到今天這款葡萄酒,在驚訝于她的優雅迷人的同時,也不禁產生這樣的感觸:不愧是地緣、文化相近,還是亞洲人知道亞洲人愛喝什么樣的葡萄酒!
十年預熱
在對他們的葡萄酒表示贊賞之余,記者和生產廠家的負責人Kim先生聊了起來。這款葡萄酒是用一種類似于中國玫瑰香的葡萄品種釀造而成,香氣馥郁,糖分充足,是韓國自產葡萄酒中最好的一款,零售價如果用人民幣換算大概在275元左右,主要針對30歲左右的成年女性。金先生是第一次來中國參展,想通過熟悉中國葡萄酒市場,找到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之后開始進入中國,現在并不急著尋找。在進入中國之前,他給自己10年時間的預熱期,因為10年之后中國葡萄酒市場肯定會更開放,更成熟。面對中國激烈競爭的葡萄酒市場,金先生說這不一定是多大的挑戰,在他那里也沒有競爭一說,每家的葡萄酒風格和特色都不一樣,都會有自己的消費群體。歐美地區確實會生產一些不錯的葡萄酒,但韓國人或中國人不一定喜歡,而他的葡萄酒,也許在歐美市場上不一定暢銷,但在亞洲會受歡迎。只要他們堅持做最好的酒,最貼近老百姓的酒,他不覺得開拓中國市場有多難。這也是他為什么計劃用10年的時間在中國葡萄酒市場打一場持久戰。他們計劃開拓中國市場除了對自己的產品自信,與中國鄰邦,文化相近的優勢,和近年來“韓流來襲”,國內人熱衷于去韓國觀光旅游分不開,這使得中國人,特別是年輕一代對韓國有了更多了解和認識,國內20出頭的哈韓小女生現在還不是他們的目標消費群體,但10年的時間卻正好。
韓國葡萄酒的消費情況和中國差不多,年輕新一代的消費群體正在崛起,他們更樂意接受物美價廉的葡萄酒,價位在一兩百元之間。在談到他與葡萄酒的一些故事時,金先生說,他做葡萄酒的初衷是由于韓國農村經濟越來越不好,種植的葡萄為農民增收沒派上什么用場,他就想為農民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情,于是收購他們的葡萄釀酒,后來又專門種植特殊釀酒葡萄,這些開始和掙錢沒什么關系。雖然聽到很多企業家在媒體面前講到自己的故事時說出發點與掙錢無關,總是令人半信半疑。但從他平靜溫和的表情和不事張揚的言談中,我不禁肅然起敬,企業家的社會責任感或許在整個時代中都很缺失,真正愿意用實際行動來承擔的,更是少之又少。
展望亞洲葡萄酒未來
風水輪流轉,在英國調研機構佳納地亞公布的2007年葡萄酒銷售十強中,來自“新世界”的美洲和大洋洲企業占據了五席,而且前五名中,除了法國保樂力加公司外,均是來自“新世界”企業。可見,在葡萄酒世界總是長江后浪推前浪。而現在的亞洲葡萄酒作為后起之秀,有更多的優勢和信心在國際排名中一爭高下。
近水樓臺先得月,亞洲發展中國家現存的葡萄酒消費群體數量就很龐大,亞洲人的女性消費群體和男性消費群體他們喜歡什么口味的葡萄酒,還是亞洲人自己最了解吧;地緣優勢、文化習俗相近,葡萄酒可以在亞洲區內擴展進出口貿易,而不非得舍近求遠與歐美貿易,是不是更節省成本又更便利呢,同時又可以刺激亞太地區的經濟繁榮發展,可以說是一舉兩得的事;亞洲地形、土壤豐富多樣,良好的自然環境也可以保證釀出國際頂尖級葡萄酒。
展望未來,亞洲葡萄酒走向國際舞臺只是一個時間問題,10年或者20年,風從東方來,讓全世界也開始領略亞洲葡萄酒的獨特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