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
日本目前葡萄酒年生產量在10萬噸左右,產量在世界上排名第28位,國產葡萄酒幾乎完全內銷,出口量很少。日本的主要葡萄酒產區是北海道、山形縣、新瀉縣、山梨縣、長野縣、滋賀縣、櫪木縣、京都、大阪、兵庫縣、官崎縣。作為亞洲最大的葡萄酒消費國,日本的葡萄酒市場95%依賴進口。但是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專業人士開始把注意力放在日本國產葡萄酒上,大量引進歐洲優良葡萄酒品種和國際釀酒人才。一些頂級飯店正在收集、儲存日本葡萄酒,百貨商店也設置了國產酒專柜。日本各地中小酒廠表現也非常不錯。位于小樽地區的Hokkaido酒廠只采用當地種植的葡萄釀酒,旗下Tsurunuma葡萄園種植面積約160公頃,很像法國、意大利葡萄園。專家稱,Hokkaid0酒園種植的歐洲霞多麗已經提高了國內葡萄酒的口味。2008年在廣州國際名酒展暨世界名酒節上,日本葡萄酒在此次展會上亮相,引起了眾多現場參觀者的品評與興趣。憑借日本人認真精細的行事風格,他們的葡萄酒完全有可能出幾個像“索尼”、“松下”這樣的國際品牌。
中國
目前中國的葡萄酒生產量排名世界第六。從葡萄園持續增長的趨勢來看,中國在2058年之后很可能會躍居世界第一大葡萄酒生產國。中國作為亞洲葡萄酒發展的風向標,國產葡萄酒發展迅猛,不僅在國內市場占據了大半壁江山,部分實力強大的品牌在向海外出口拓展方面也表現不俗。在2006年,張裕通過TXB向歐洲14個國家出口了25萬瓶葡萄酒,并首次進入了歐洲的超市、家庭郵購網絡、五星級酒店及漢莎航空公司的頭等艙等歐洲主流葡萄酒消費渠道;王朝葡萄酒在國際上獲獎無數,被農業部確定為無污染、無公害、無病毒、營養豐富的綠色食品,并遠銷法國、美國、英國、日本、瑞典、丹麥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中國土壤地形豐富多樣,而且隨著溫室效應的影響,全球葡萄酒生產區域北移,很多專家預測中國將是下一個“波爾多”,因為它的自然條件足以和最好的葡萄酒產地媲美。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提升和它日漸擴大的影響力,相信中國葡萄酒品牌也會隨著中國的強盛而沖出亞洲,走向世界。
印度
近年來,進口商蜂擁而入,印度葡萄酒莊園大肆擴張。過去五年,印度國產葡萄酒銷量增加30%~40%,約120萬箱,年增長率達25%。諸如帝亞吉歐、uB和保樂力加等大型葡萄酒集團一直計劃拓展印度市場,Chateau d’Ori,Big Banyan,Mercury酒廠以及Vallee de Vin等新企業則希望與印度本土大型葡萄酒企業Indage、蘇拉(sula)、格拉夫(Grover)一樣,能站穩國內市場。最近,為保護國內葡萄酒產業,馬邦政府強加了200%的消費稅,使得進口葡萄酒在印度市場大幅縮水,由于經濟危機和恐怖襲擊的影響,在印度的海外游客銳減,消費檔次拉低,眾多葡萄酒消費酒店、餐廳不得不消費價格便宜的國產葡萄酒。一些葡萄酒投資商抓住這一契機,選擇在印度國內投資建廠,如法國酒廠PernodRichardGroup和英國酒廠Diageo都在印度成立了子公司。新一輪的印度國產葡萄酒投資風波表明,印度的本土葡萄酒市場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