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日無冤
同為白酒大佬,兩家企業氣質各異。
和記者相熟的白酒企業負責人在分析中國高端白酒企業各品牌的時候,曾直言不諱:“五糧液沒有文化,‘中國的五糧液、世界的五糧液’,我都不知道他們在訴求什么?”顯然,在這位負責人看來,茅臺對品牌形象的建設更具案例性和參考價值。茅臺的名氣則伴隨著長征、周總理等事件傳播開來,加上茅臺為自己在1915年世博會上的獲獎編輯了一個令國人自豪感頻生的“一摔成名”的故事,“國酒茅臺”的地位逐漸被國人接受。而五糧液走的路子似乎更直接,更符合自己的“商務、政務用酒”戰略:在博覽會門廳正面墻上,我們能看到的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等國家領導人關心五糧液的巨幅照片。
就像兩家企業在品牌塑造上堅持不同的策略—樣,很長時間以來,茅臺和五糧液在其他方面也堅持各自的路線,井水不犯河水。
在市場策略上兩家截然不同:茅臺在限制產能的同時,不斷提高產品附加值,成為國內利潤率最高的白酒上市企業;而五糧液則在上市后的十多年里不斷擴張產能,投入近60億元進行產能擴建和技術改造,最終形成了40余萬噸的年生產和包裝能力,成為國內產能最大的白酒企業。
而產品路線上,茅臺主打醬香、五糧液是濃香老大,交叉點也不是很多;多元化方面,茅臺以酒為主,著力打造茅臺啤酒和葡萄酒,五糧液的多元化涉獵的領域眾多,但均是在酒行業以外。
雖然兩家企業都著力塑造自身特色,但是,同一個市場上拼殺,競爭幾乎不可避免,尤其是近幾年,兩家針鋒相對的意味越來越濃。
近日有仇
先是互相試探。
五糧液股份公司董事長唐橋公開宣稱,將于2009年上半年推出醬香型白酒;茅臺集團總經理袁仁國則于3月26日在重慶召開的茅臺旗下公司習酒經銷商大會上振臂高呼:“習酒今年要在資本市場上市,成為濃香型白酒的拳頭產品—雙方要互搶地盤。”
更為直接的拼殺在8月到來。
2009年8月9日,茅臺集團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專家品鑒暨新聞發布會,高調推出了新開發的保健酒品牌——白金酒。而就在差不多一年前,五糧液聯合史玉柱推出“黃金酒”,宣布要改變中國保健酒市場。令人驚訝的是,茅臺方面并沒有否認“跟風說”,茅臺保健酒業公司北京辦事處主任陳寧認為,這是茅臺保健酒“跟市入市”的策略,是一個再簡單不過的商業行為,是無可厚非的。
五糧液和茅臺之間所透露出的意圖已經顯示:大佬之間分庭而治的時代已經結束了,上一波以漲價為主題的市場爭奪逐漸為“白刃戰”所取代。專家分析認為,兩家大企業從暗地里較勁到開展針鋒相對的競爭,意味著中國白酒市場的競爭已經趨于白熱化,對其他白酒品牌將是一場更為嚴峻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