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近年來,蒙城縣第一人民醫院取得了日新月異的變化。從一個醫療設備不足200萬元的醫院,發展成一個醫療設備總價4000萬元、皖西北地區綜合實力最雄厚的縣級醫院。
一個縣級醫院為什么能在短時間內取得如此成就?日前,記者帶著這個問題走訪了該院院長楊效連同志。
楊效連1949年10月出生,1999年9月至今擔任蒙城縣第一人民醫院院長。他曾在解放軍97醫院工作,1980年被參選為省骨科學會會員?,F為蒙城縣外科學會名譽會長、亳州市專家庫成員。
10多年來,他把自己全部精力都投入到蒙城衛生事業發展以及第一人民醫院的建設中,為蒙城縣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做出了不懈努力。
自1987年以來,在他的努力和帶領下,率先在蒙城縣開展了骨科醫療科研工作。他先后開展了四肢創傷治療、骨關節結核病的病灶清除療法。近幾年來,蒙城縣第一人民醫院骨科又先后開展了骨科多項先進技術,而今治療技術得到較大的提高,在皖西北地區的縣級醫院中享有較高的聲譽。1999年,在華東六省一市的縣級綜合性醫院評比中,醫院被評為“優秀醫院”。
目前,醫院已實行了電腦網絡一體服務。醫院已連續三屆被評為省級文明醫院、省級誠信醫院、市十佳文明醫院。醫院醫療設備總價值在周邊縣、市獨居魁首,醫療技術水平對周邊縣、市也有著很強的影響力。
作為縣級綜合性醫院的蒙城縣第一人民醫院,擔負著為全縣城鄉居民提供醫療保障的重任,精湛的技術和現代化的醫療設備是醫院發展的前提。楊效連院長堅定不移地把人才培養、技術建設當作事關醫院發展興衰來對待。自1990年以來,醫院每年都要選派一批素質較高的醫療技術人才到北京、上海等地進修深造,確保醫院的技術不斷得到提高,切實解決廣大城鄉居民就醫的困難。
近年來,醫院開展了一批省內乃至國內都較為領先的技術項目:1999年開展了超聲引導下的介入治療技術,CT、磁共振引導下介入治療技術,并率先在全國縣級醫院中開展了骨外組織瓣移植術、斷肢再植術、內固定、髓內釘治療等先進技術;老干部病科還參與 《CCS-2-2第二項中國急性心肌梗塞研究》;普外科開展了腹腔鏡治療膽結石技術……該醫院的技術服務成功地輻射到了周邊的縣、市,醫院的田氏中醫喉科享譽省內外。
為了提高診療水平,楊效連院長還多方籌措資金,購置了一大批高科技醫療設備,如我省第一臺6排螺旋CT、DR,亳州市第一臺西門子磁共振,彩超、腹腔鏡、C型臂等。醫院投入使用的有日本產800MAX線電視、人工腎透析機、ICU、CCU病房、去脂機等,這些都為廣大患者創造了理想的就醫條件。
醫療硬件設備的改善,給患者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使他們免去了遠走他鄉治病的痛苦。醫療設備的更新,同時還給醫療技術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基礎,醫療技術水平的提高,又為醫院帶來更加廣泛的經濟、社會效益。
這些深層次的良性互動,是一個良好的決策著眼點。楊效連以他慧眼為第一人民醫院的發展搶得了先機。
醫德是基礎,管理是樞紐
楊效連始終把創造一個優質、溫馨、舒適、便捷的就醫環境作為自己的工作目標。為了樹立良好的窗口形象,他率先向社會推出了承諾服務舉措。規定各科室要明示承諾服務內容、設立舉報電話、認真實踐以“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宗旨。他率先垂范,并加強職工的醫德教育,倡導微笑服務,教育醫務人員增強自律性、愛崗敬業,禁止不合理收費。
醫院連續多年藥品主動降價,努力減輕群眾的經濟負擔。醫院減免了部分經濟困難的患者的醫療收費,并對生活困難的患者進行了經濟資助,引起了強烈的社會反響。在楊效連眼里,把縣第一人民醫院辦成真正的屬于人民的醫院,是醫院生存之本、發展之道。
在提高醫護質量、確保醫療安全工作方面,醫院實行了一系列的規范化管理。楊院長創造性地與科室簽定了《目標責任管理協議書》,將醫療質量、勞動紀律、醫德醫風、技術建設等各項管理要素全部納入科室目標責任之中,責任劃分明確細致,將醫院管理工作的每一個環節充分予以分值量化,增強整體管理上的可操作性。有效地激發了廣大醫務人員的工作主動性,創造性地開展了醫院管理工作的新局面。這一創舉在全市衛生系統引起了較大反響,周邊縣、市的醫院也紛紛前來參觀學習。
楊效連同志不僅把第一人民醫院建成了一座現代化的醫院,還主動扶植部分鄉鎮醫院。在設備、醫療技術業務上,給他們予以對口支持,使鄉鎮醫院的醫療水平得到了不斷進步,為保持縣、鄉、村三位一體醫療體系的穩定作出了貢獻,同時也把第一人民醫院塑造成了全縣醫療技術的中心……
“說丈不如行寸”,熟悉楊院長的人都知道,這是他的口頭禪。這句話也準確地反映了他的人格和處世原則。相信在其努力下,蒙城縣第一人民醫院必將迎來一個又一個的發展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