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商》
2009年9月20日 第18期
中國人通常把60歲稱為花甲之年。但對于一個國家來說,60年才算剛剛度過青春期。我們可以把這看作一個新商業文明的“史前時期”。期間,有惘然、躁動和迷失,也有勇氣、決心和魄力。
貨殖方思子貢賢。中國現在已經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但拋開位列財富500強的那些國有壟斷企業,中國既沒有世界級的企業,更談不上世界級的企業家。其中原因何在?除了政策、體制因素外,最為重要的是,中國的商業發展長期習慣于拿來主義,先學前蘇聯,再學日本,后來又學美國。本次經濟危機打破了一個舊世界,如同文章所說,“現代中國和世界一起站在了十字路口”。中國傳統并不缺乏商業文明,只是不具有現代企業特征。借用張之洞在其著名《勸學篇》中的話,“強中國,存中學,則不得不講西學”,原則是“舊(中)學為體,新(西)學為用”。一旦兩者相結合,在通往新世界之路上,中國必將帶給世界更多驚喜。
廣州讀者 曾西
營銷變革仍是溫州鞋業核心問題
溫州鞋業自進入品牌經營時代以來,其營銷模式大體經歷了四個過程:從無序批發到劃區域批發經營,到專賣店經營,再到企業一體化網絡營銷。走在渠道變革前沿的品牌也獲得了長足發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如奧康、紅蜻蜓、康奈。但在快速擴張的同時,溫州鞋業也不得不面臨兩個難題,即產品同質化嚴重,銷售通路也日益模式化。
2003年開始,奧康在專賣渠道建設上提出“多腿走路”的策略。首先重點加強自營店的建設,將其比例提升到20%以上;其次,提升專賣營銷網絡的建設質量,做到“開設一個成功一個,鞏固一個,帶動一片”;第三,講究戰術的選擇,“小城市開大店,大城市多開店”,將市場網絡編織得盡量不留空白,爭做區域強勢品牌。而紅蜻蜓集團則推出了“惠利瑪”鞋業超市,在吸收自身幾大品牌的同時,面向全行業吸納中高檔品牌。這意味著企業整合市場的時代開始向市場整合企業轉變。另外,近幾年商場重新興起,給溫州鞋業品牌提供了新的平臺,在提升品牌方面有著深遠的意義。
專賣店的優勢在于對鞋企的品牌形象有促進作用,受眾面廣,資金回籠相對較快,信息反饋及時且有效,缺點是產品單一,可選擇性差,廣告投入大,終端商經營理念與方法相對落后;商場的優勢在于投入費用少,消費者信賴程度高,缺點是進入門檻太高,零售價格高,機制不夠靈活,品牌形象不夠突出,資金回籠慢,對企業的管理要求高;鞋業超市的優點在于市場進入快,成本低,可選擇余地大,資金回籠也快,缺點是企業的品牌形象有所弱化,廠家和代理商相對被動,命脈被他人掌握。任何一種營銷模式都有一定局限性,企業唯一可以確定的就是營銷環境的不確定性。從過去到現在到將來,渠道問題仍舊是溫州鞋業的核心話題。
溫州 葉昭
中國企業如何超越外國制造?
前些日子,偶然看到一本豪華直投雜志,封面上印著一個大大的齒輪和四個大字“德國制造”。不知道中國企業是否深刻理解了“制造”——在我們開始高調“創造”之時。一個故事說,上海大眾工廠改造完成后,開始討論外墻應該漆什么顏色。中方管理人員的一致意見是灰色,理由是灰色不顯臟。但德國經理堅持要用白色。爭吵了很長時間,最后德國人的方案被采用了,但大多數人都在等著看笑話:“過一個月你再看吧!”結果十幾年來,圍墻一直干凈如新。中國人能否執著這種“白色”精神?
豐田以精益生產打敗了美國對手。在學習豐田上,韓國現代可謂最有代表意義。1998年,在美國有兩個笑話:“世界上最倒霉的10件事,其中第8件就是坐現代汽車”;“現代車,只有推它才會動,而且是在下坡的時候”。當時剛剛經歷了亞洲金融風暴的現代汽車負債66億美元,市值才10億美元。同樣在這一年,鄭夢九指出質量問題是企業的最大問題,并在車間視察時咆哮:“只有把質量提高到豐田的水平,才是生存的根本”。短短8年時間,現代汽車開始沖擊世界汽車五強,豐田承認:“從汽車的后視鏡里,我們能夠看到現代汽車正以飛快的速度在追趕。”再看著我國企業“學習豐田”,通常是四處考察,把標語掛的比房子還大,卻很少有大型企業老總經常巡視生產一線。
現在,不少中國企業已經在學習大眾、豐田甚至現代。遺憾的是:我們被動的跟著他們,似乎從來沒有主動改進自己,主動把自己的速度、節拍、思想提高以致超越他們。中國的確進步了,但世界的腳步也很快。中國想成為全球頂尖制造業強國,必須靜下心來師夷長技,再結合根植于中國土壤的傳統精神,將“低成本、高效率”的道路義無反顧地堅持下去,最終才能形成超越德國制造、豐田生產模式的中國之路。
新鄉 韓山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