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是一組有關Facebook的最新數據:
增長速度:共有超過2.5億活躍用戶;超過1.2億用戶每天至少登錄一次;超過2/3的用戶已經離開了校園;增長最快的用戶群是35歲以上的中年人。
用戶參與:平均每個用戶擁有120個好友;在世界范圍內,每天大約有50億分鐘被消耗在Facebook上;超過3000萬用戶每天都會至少更新一次他們的狀態。

網絡應用:每個月,用戶會上傳10億張照片和1000萬個視頻;每一周,超過10億條內容(網站鏈接、新聞報道、博客文章、消息、照片等等)被分享;每個月會發起250萬個以上的事件或活動;在網站上活躍著超過4500萬個用戶小組。
全球輻射:有超過50種國際版本,還有40種版本正在開發中;大約70%的用戶來自美國之外。
平臺開發:吸引了來自180多個國家的100萬開發者和企業家;每個月有超過70%的用戶在使用Facebook的平臺應用;在Facebook平臺上,現有35萬個活躍的應用,其中,月活躍用戶超過100萬的應用有200多個。
移動性:6500萬活躍用戶現通過移動終端登錄Facebook,這些用戶與那些非移動用戶相比較,活躍度高出50%。
Facebook的大發展始于2007年5月。當時它推出平臺策略,受到極高的贊譽:“2-5年后Facebook可能成為互聯網上的第一目的地。它將是在線存儲、在線應用、電子郵件、博客,當然還有社交網絡的領頭羊”;“Facebook很容易變成明天的視窗”Facebook沒有辜負人們的期待,在2008年8月超越新聞集團擁有的MySpace,成全球第一大社交網站。
Facebook吸取了MySpace的小工具文化(widget culture),更全身心地擁抱第三方開發商,讓它們能夠更加輕易創造更有價值的應用。Facebook平臺眼下是應用軟件開發商成規模地迅速觸及網絡用戶的最好方式。這是極為出色的策略,把網站功能交付給成千上萬的開發員,并且讓用戶自行決定使用哪些功能,從而極大地增強了用戶的體驗。
在沒有向第三方應用開放之前,Facebook和其他社交網站沒什么兩樣,也即是說,用戶受限于網站特制的工具,例如你可以建立用戶檔案,加入小組,上傳照片和視頻,但只要你想做任何超越這些功能的事情,就束手無策了。Facebook所做的,是讓用戶安裝自己的軟件并在社交網絡中運行它們。這種想法看似簡單,實際上是一種革命。
由于第三方可以在其上開發復雜的應用,Facebook平臺是迄今為止互聯網領域出現的最接近于微軟在PC上開發出的操作系統的產品。如果Facebook成為一款整合所有功能的操作系統,未來將會占據大部分用戶的網絡時間。Facebook可以通過控制時間,進而控制廣告支出。
可以說,Facebook平臺構建了網絡平臺的黃金標準。這些標準包括:
●獲利:Facebook鼓勵開發者在小工具內安放廣告從而實現獲利。
●發行廣度:當你打造了一個偉大產品時,你所面臨的一大問題是人們無法發現并使用它。這意味著,任何能夠增加產品發行廣度的通路都可以成為收入源。Facebook不僅擁有大量活躍用戶,而且其平臺還提供了多種促進應用的病毒式傳播的機制。
●接觸用戶數據:社交網絡把互相關心的人們及其興趣聯系起來,平臺上的任何應用都能夠辨別一個用戶的朋友及興趣以便提供最佳體驗。例如Facebook的兩個小功能,News Feed和Mini-Feed,對于激活朋友圈子之間的互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通過News Feed,你可以對朋友最近的活動一目了然;通過Mini-Feed,則可以讓你的朋友了解你的活動。
●建立集成的沉浸體驗的能力:Facebook平臺上的小工具并非用戶檔案中的一個小小方盒,利用這一平臺,第三方軟件開發者可以開發與Facebook核心功能集成的應用程序。
●打破網絡開發中的“成功者詛咒”:通常來說,你的應用在網上越流行,你就越需要在與服務器有關的資源上花錢。小工具的開發者多為資金緊張的初創企業,它們往往無法在缺少幫助的情況下建起一個成功的網絡應用。Facebook平臺提供了充分的應用托管,因而在第三方開發者中大行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