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語本刊
我非常喜歡《鑒茶圓桌》這個欄目,通過這個欄目我能了解到許多茶葉的品飲知識和觸摸到品者豐富且細膩的感情。我從小就生長在綠茶的故鄉,我們這里產有西湖龍井、徑山茶等名優綠茶,可是在鑒茶這個欄目中未能讀到關于綠茶的品鑒文章。我想今后能否增加一些綠茶的內容。
杭州 曾小姐
編輯部回復:感謝您對我們的支持和關注。您的建議很中肯,作為鑒茶欄目,就應該體現中國茶類品種的多樣性。為了把這個欄目辦好,我們今后在采編的過程中會盡量注意到這些細節,給讀者呈現更加豐富的中國茶葉知識。您的寶貴建議,我們會積極采納的。
在上期的《獨家閱讀》欄目中。讀到《中國茶,從奧運到世博》時,感到非常的激動和欣喜。我是一名老茶葉工作者,愛茶如命。對中國茶有著深厚的情感。翻閱中國茶業發展史,中國茶的歷史那么輝煌,這讓我作為一個生長在茶葉國度的人感到無比驕傲。就當世博會離我們越來越近的時候,中國茶進入聯合國館,這是中國茶業發展史上一件值得大書特書的事。我希望能在貴刊上看到更多關于中國茶在世博上的表現情況,讓更多的中國人都為中國茶吶喊助威。
婺源 謝先生
編輯部回復:謝先生。從來信中能深刻地感覺到您的滿腔熱情,我們也深受感染。誠然,作為中國的國飲,茶是中國人的生活飲料,亦是中國人的精神飲料。這次中國茶進世博的消息傳開以后,茶界以及社會各界的人士都感到歡欣鼓舞,為之一振。關于上海世博會上中國茶的表現,我們會進行積極跟蹤報道的。希望您繼續關注我們。
echo寫的《每一杯都是健康下午茶》這篇文章,讀了以后感覺好溫馨、好浪漫,精美的圖片加上清新的文字,讓人感到眼前一亮,心情也隨之放松。但是,如果能加上這些茶的制作方法就更完美了,這樣我能在自己的家中制作一杯屬于自己的下午茶。
深圳 連小姐
編輯部回復:感謝您對echo的支持。echo是上海的一個都市白領,這篇美文是她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時泡茶飲茶的一些小體會,她的文字充滿了濃厚的生活氣息和時尚氣息。您的建議我們會及時轉達給作者的。
封面茶畫
張利烽,山東人,畫家、策劃人,現居云南,為職業畫家。張利烽主持有《晨報茶社》、《靜遠堂談藝錄》等專欄;出版有《一品茶畫一利烽茶畫檔案》、《靜遠一利烽茶畫檔案貳》等畫冊;策劃有《靜遠堂談藝錄》系列書籍。
掐指算來,我畫茶畫已有數年,回頭看去,在茶畫的這個領域動手創作的不少,真正出彩的不多,當然也包括我的。不管我畫的好壞與否,但得承認畫“茶畫”這個題材的人不多。
茶畫早已有之,吳門的文征明、陳老蓮等都畫過不少膾炙人口的茶畫,但是把“茶畫”單獨列出來的很少,拿出來單獨創作的就更少了。我之所以畫茶畫,是因為自己喜歡喝茶,且喜歡茶壺,自己又是畫畫的,那些年畫畫的時候就把茶壺畫到了畫里面,慢慢習慣了。畫了人物就在下面加上一把茶壺,幾個茶杯,于是這就成了茶畫了。朋友們后來看到了起哄,利烽的畫不叫人物畫了,干脆就叫茶畫吧!呵呵,于是茶畫就這樣叫開了。
2008年春,我來到宜興做了一個小的工作室。試著把自己的茶畫刻到茶壺上面表現。紫砂我很早就有過接觸,但是了解得不是很深,這期間的嘗試令我對紫砂的特性有了直接的了解,覺得受益匪淺。當然,在紫砂上面表現茶畫的筆墨效果其實很難,因為紫砂不是瓷器。可以直接用顏料在坯體上面描繪,接近于平時的用筆用墨,紫砂上面的表現先要將書法和繪畫描繪于生坯,還要借助刻刀進行二次創作。也就是因為這樣的二次傳達,很多筆墨上面的東西就丟了,書法還好,國畫的墨韻就很難企及了,畢竟這是陶,不是紙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