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茶道歷史上,有這樣一則故事:日本茶道的開創(chuàng)者村田珠光曾得到過一體宗純和尚的啟發(fā)。村田珠光向一休求學(xué)期間,一次一休命人端一碗茶給珠光,珠光剛接茶在手,一休大喝一聲,一掌將茶打翻在地。珠光便從一休的行為中頓悟,遂答:柳綠花紅。
“柳綠花紅”后來成為村田珠光開創(chuàng)的茶道美學(xué)的基本思想。算來我習(xí)茶藝已有一年,就我對茶藝的淺薄認識,我理解的“柳綠花紅”即外界存在的美要用“自性”的認識來發(fā)現(xiàn),以一種唯心主義審美的角度,通過審察自己的本性從而感知己身以外的世界,認識客觀世界的美好。
七月,正是一個柳綠花紅的時節(jié),我在杭州西湖國賓館參加了一場中日友好茶會,多多少少也能從中體味到一些“柳綠花紅”的美意。
凈心
到達西湖國賓館的時候,茶會還沒開始,于是一行人在園中散步賞景。春色轉(zhuǎn)淡,夏意欲濃,空中還飄起了毛毛雨。在湖邊行走,風(fēng)從湖心吹來。幾片樹葉被吹落至水面。上天給了我們一瓢至清的甘露,春末的玉手偏要向其中投入些茶葉。似在茶會未開始時便為我們泡上一壺清茶。
日本茶道開始前,客人要先在茶室外的露院游賞。散步于賓館周圍的景致中,權(quán)當(dāng)這是一方極美的渾然天成的露院。 “有時奪人不奪景,有時奪景不奪人。有時人景俱奪”,身在景中,景通人意,人為其所動,這便是所謂的“人景俱奪”吧。
會議廳被布置成了臨時的茶室,白色的桌布、茶具已備好陳列其上。參加茶會的人們已入座,面帶友好的微笑,茶室簡單而安靜。
這讓我想起一則故事:有一次武野紹鷗舉辦茶會,趕上了下大雪。紹鷗打破常規(guī),取下壁龕上擺放的茶花。放上了一缽用石菖缽盛著的清水,他想讓客人用一顆清凈的心欣賞門外的美景。我想,在茶室里安靜等待觀看茶道的賓客們應(yīng)該和我一樣,此刻正是懷著這樣一顆清凈的心。
茶禪
作為開場。浙江林學(xué)院茶文化學(xué)院的學(xué)生帶來了綠茶的沖泡茶藝,用的是清透的玻璃杯、青瓷的水盂、賞茶盒、茶葉罐。全場安安靜靜,三位表演者淡定從容,好似已超越手中的一切進入另一番天地,我從她們的表演中看出了一絲禪意。之后,杭州永福寺的明行法師表演的正是禪茶茶禮,禪意更濃,但三位學(xué)生表演時不經(jīng)意讓我捕捉到的那些許禪意卻更讓我回味。
學(xué)習(xí)茶藝的人知道,好的茶藝師不僅手上的泡茶功夫要練到位,更重要的是泡茶時給人的感覺。將自己融入到一個超越自我、忘記自我的“無我”之境中,觀看者也隨著超脫塵世,被帶入佳境。學(xué)生們的表演簡單樸實,自然地將我們帶入一個極靜的世界中,遠遠飄來似有似無的梵音,伴隨著茶香,美確實是要用心才能體會到的。
在中國,茶禪本一味,即茶與佛有著相同的本性,所謂“塵心洗凈興難盡,世事之濁我可清”。茶與禪同是追求精神的提升,興味相投,意趣相通。中國寺院有禪茶,參禪者喝茶,禪早已與茶沾染上千絲萬縷的關(guān)系。
茶禪傳入日本,卻道出了另一番意味。榮兩禪師二十七歲時到中國求法,曾兩度入宋,得禪得茶,為日本傳禪傳茶之始,被奉為禪祖禪師。而真正在日本提出“茶禪一味”思想的是村田珠光,他將茶從精神上與茶連接起來,使茶原本在禪宗里只是“禪道具”的地位得到提升。
而日本茶道美的一種基本理念稱為“幽玄”。即幽深、含蓄,不完全將意思表露出來,顯露它的一部分,剩下的讓對方回味。比如,在茶道表演中的光線喜暗,有時擋上葦簾子。有時不將名貴茶具和自己的才能全部展露出來等。這一美學(xué)理念用禪語表示便是“無底”,給人“本來無一物”的境地時又蘊含著“無一物中無盡藏”的意趣。
靜楓流的冷水泡茶,令我印象深刻。玻璃杯具、竹制的賞茶荷、葫蘆形狀的茶葉罐、水盂中清冷的水,泡茶的女子清麗且氣韻不凡,動作行云流水。冷水泡茶慢慢濃,茶水喝起來沒了澀味,反而醇厚,回味中隱隱透出些豆米香。
腦海中不由得又浮現(xiàn)出另一個故事:有一天,義政將軍忽生感慨,世間有趣的事我都做得差不多了,還能做些什么?在旁的能阿彌說,把茶爐的聲音想象成水霧中瀑布的回聲、暴風(fēng)雨拍打竹林的聲音、遠山松濤的鳴響,不是也很有意思嗎?
每個人的內(nèi)心世界是不同的,所看到的美也因此不同, 正如同樣的茶,每個人品到的茶味也不盡相同。有人能比別人看到更多的美,能在泡茶時進入一個比別人更開闊的天地,是因為他們的心思更細膩,心胸更廣闊。我們應(yīng)具備感受美的能力,無論所用的茶具是好是壞,泡茶所用的水是熱是冷,都有一種美意和一番獨特的滋味。就像能阿彌說的,世間有趣的事無處不在,連傾聽茶爐燒水時的聲音都是有趣的,就看你能否從中感知。客觀的事物無法改變,卻可以用內(nèi)心的感知力將其變得美輪美奐。
尾聲
中國茶道主張“廉美和敬”,日本茶道崇尚“和靜清寂”,這是不同民族思想差異所帶來的差異性。就其觀賞性來說,我卻覺得界限沒有這般分明。茶具的選用、動作的講究、流程等各有不同,但中國、日本茶道中表現(xiàn)出來的精神狀態(tài)、美的意韻是相通相似的。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語言,我們也能品嘗出茶湯中浸潤著的絲絲美感。
茶會結(jié)束時,我意外得到了一把白色的小折扇,上面是一個“和”字。此次的茶會不虛此行。
川端康成說,要使人覺得一朵花比一百朵花更美,而今天我發(fā)現(xiàn)了如何從一片茶葉中看到一片茶園的那種綠意開闊的美。引用川端康成在《美的存在和發(fā)現(xiàn)》中的一段話,回到茶葉最初的生長狀態(tài):
“那片茶園將好些山丘連在一起……它沐浴著清晨和傍晚的陽光,朝陽或夕陽的斜照,使茶樹的行列之間形成了濃郁的低谷。田里低矮的茶樹大小整齊,枝繁葉茂,除嫩葉外,茶葉的顏色一片深綠,略微偏黑……黎明時分,青綠的茶樹又仿佛靜靜地安息。有天傍晚。我從火車的窗戶看去,山丘上的茶園好像青綠的羊群在靜靜地安眠。”
想象有關(guān)茶的一切美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