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華安,宋卿小村,盛產茗茶。看園園町町,梯層疊上,霧里藏畫。化石黃土,營養地凝,根吸精華壯葉芽。睿軒茶,杯杯透蘭香,神怡倍佳。察考蘭香淵源。張氏先祖宋朝茶卿。望高山云處,舊町依存;茶館遺址,余韻猶香。日改月移,先祖去久,老樅新苗茶道興。今昔比,更盼有明朝,復銷東京。
————通記《沁園春·睿軒茶》
走進茶鄉華安,品韻佳香源名茶,感受睿軒茶文化,置身千年古茶都,仿佛回到茶館林林總總的宋朝年間。翻開佳香源創辦人張家族譜,譜中詳細記載著張家茶事:先祖張睿軒于宋高宗年間(公元1127年~公元1163年)出任京官,在宮庭掌管茶道。其生三子:興宗、隆宗、盛宗。興宗、隆宗進國學,盛宗中進士。睿軒因子責得尊,被賜茶卿。后興索繼父業,并將制茶技藝傳于成祖、應仁、通叟、伯從、國寶、子惠。南宋亡后,張家隨皇族趙氏入閩,定居華安。張氏家族幾經波折后,子惠在宋卿開茶園而繼祖業,為紀念先祖睿軒,特立社名宋卿社,譜中記載子惠長子公潢往臺北府開基茶業;子惠第五代孫,遂資往安溪遠集里開基茶業。由此可見張家對臺北、安溪茶業具有很重要的影響,華安的茶史至少可追溯千年以上。
傳承千年制茶工藝
佳香源茶業創辦于1998年,源于睿軒茶行,秉承了張睿軒千年制茶工藝,成就天生極品。有《張睿軒制茶歌》為證:茶宜子午山,赤土化石,陽風霧繞,二葉開蕊日中采,………
欲知茗中極品,吾日難求醇怡香;
人間眾口別好,唯皇適口是留連;
斤茶可換斤金,下品堆山化成土;
麻澀苦甘韻醇,靈活識變可登天;
留下口訣真傳,非吾子孫別無姜。
可見,千年之前的張家制茶工藝可與現代最先進的制茶技術相媲美,歌中所述制茶秘方只要領會其中奧妙,茗中極品。醇怡香之茶自是可求。佳香源資深制茶專家精心研制,繼承了前輩的制茶工藝并發揚廣大。
依托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
佳香源茶業位于國家森林公園、全國鐵觀音主產區華安縣,擁有鐵觀音優質茶基地1萬多畝及福建最大的華山鐵觀音有機茶示范基地1000畝。是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這里是一片迷人的土地,清山秀水。高聳入云的九龍山連綿起伏。涓涓的云水溪流光溢彩,蕩漾著茶鄉豐韻的茶香與茶道。這里土壤肥沃,氣候溫和,泉水叮咚,云氣氤氳。良好的生態環境,具備了生產優質茶、有機茶的天然優勢。“好山好水出好茶”,與鄰縣安溪相比,華安一年可產五季茶葉,形成了比安溪早上市15~20天的春季“明前茶”和遲上市的冬季“冬片茶”兩大特色優質茶葉,創下了“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獨特優勢。走入佳香源華山基地,滿眼是茶,茶山、茶園、茶歌、茶人,只見山坡上、田野上,一片片、一壟壟鮮嫩的茶園翠色欲滴,滿載茶葉的小轎車、摩托車穿梭往來,來自全國各地區的商賈云集。但聞茶香陣陣,茶農們正忙于制茶。山區小縣茶市如火如荼。
正是如此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佳香源產出的茶葉氣味香甜,別有風韻。說起佳香源茗茶,在閩南一帶自是有口皆碑。
不斷創新制好茶
佳香源茶業集科研、種植、生產、加工、銷售、服務、文化研究為一體。有著獨特的傳統制茶技術,品茶也有自己的傳統標準,其香、味、氣、色調得尤為突出。然而已擁有千年種茶、制茶經驗的佳香源人并不滿足現有的制茶工藝,最早把空調請進茶房,并設計搖青定時器,空調起到控制溫度、減少濕度、消除雜昧的作用,做出的茶特別新鮮、清香。
在實踐中,佳香源茶人總結出制精品茶葉要過五關,即天時、地利、品種、采摘、工藝。從茶苗的選育到種植、采摘、制作等工藝都非常講究。過去,一加工出的“毛茶”用紙一包就推上市場,現在, “毛茶”還要經過揀枝、揀片、篩選、風選四道加工程序,質量上精益求精,使茶葉外形美觀,檔次更高。
公司始終堅持以“貨真、價實、質優”為經營宗旨,以“誠信、快捷、準確”為原則,以“建設強大影響力的交易平臺、發揮華安高山鐵觀音茶的優勢”為己任。公司相繼開發了中華睿軒、一代天驕、華山進士、十八進士、謝天香、醇怡香、滿庭香、有機茶等系列產品。
占盡了天時、地利、人和的佳香源秉承了發展的理念,面對后WTO時代的機遇和挑戰,如何將茶產業推向一個新的高度,使它真正走向世界的過程中,經歷過艱辛的探索也收獲了成功的喜悅,如今走上了“又好又快”發展的快車道。
實施品牌發展戰略
中國茶產業發展至今,面臨的是自身內部機制的改革壓力和外部國際品牌涌入中國市場的競爭壓力。佳香源茶業積極探索品牌之路,先后參加在澳門、上海、浙江、福州、廈門、漳州等地舉辦的各類茶王賽、茶業博覽會,憑借佳香源鐵觀音茗茶色香味形俱佳、品質上乘的優點,多次獲得國內國際茶葉品質鑒評大獎及各種認證,產品暢銷海內外。公司致力于提升鐵觀音茶葉品質,打造“睿軒”國際品牌,先后榮獲:
中國名茶特別金獎
福建省著名商標
福建省名牌產品
福建省鐵觀音三個“省名茶”
參加聯合國糧農組織政府間茶葉工作組第18屆會議之名茶展示
中國茶葉流通協會團體會員
海峽兩岸花卉博覽會暨農業合作洽談會暢銷產品
首屆新城杯茶王賽鐵觀音金獎
……
隨著科技的注入、質量的提高、品牌的樹立,經受了市場檢驗的佳香源茗茶,正在不斷搶占新的制高點,應該說佳香源茶業在近幾年的各種評鑒參賽中是獲獎級別最高、頻率最多的福建茶企業,成為了福建最具潛力的茶企業之一。
招商聯姻漂亮轉身
做強做大是企業的取勝之路,華安縣政府大力發揮山多地廣、生態良好的優勢,立足“興茶富民”戰略,積極鼓勵本地茶企業走出去,請進來,著力扶持當地茶產業向更強更大的方向規模性發展,多方搭建平臺。栽下梧桐樹,引來金鳳凰,佳香源于2008年“9·8”國際(廈門)投洽會上積極推介,引進戰略伙伴投資3800萬元在華安發展有機茶示范基地。佳香源搶抓機遇,巧借平臺,成功對接,完成了企業改建重組,建立健全現代企業制度,實現了歷史性飛躍,以更高的標準、更高的定位謀劃佳香源的未來前景。
重組后的佳香源(福建)茶業工貿有限公司,迅速掀起了二次創業熱潮,在加強管理、改進工藝、提高質量的同時,以現代企業制度規范發展,實施“打響品牌、科技興茶、全國連鎖”戰略,加強無公害栽培技術以及茶葉系列開發的科學研究,進一步挖掘“睿軒”千年的文化底蘊和佳香源茶文化的歷史探索,成功開發了千畝有機茶示范基地,修建打造佳香源茶業大廈和漳州旗艦店,有效促進了佳香源茶業的又好又快發展,在同業中異軍突起,成為閩南茶業界冉冉升起的一顆新星。
文化之路,發展之源
佳香源秉承“做強茶產業,弘揚茶文化”的企業宗旨,在發展歷程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企業文化,他們有自己的茶歌,有自己的茶詞,有企業的行為規范,有自己的發展規劃。就在秋日如水的月夜里填詞一首,以饗讀者:
《滿庭芳·詠佳香源茶》
雅燕飛觴,清談揮麈,使君高會群賢。
密云雙鳳,初破縷金團。
外爐煙自動,開瓶試、一品香泉。
輕濤起,香生玉乳,雪濺紫甌圓。
嬌鬟,宜美盼,雙擎翠袖,穩步紅蓮。
座中客翻愁,酒醒歌闌。
點上紗蘢畫燭,花驄弄、月影當軒。
頻相顧,馀歡未盡,欲去且留連。
華安出好茶,好茶在睿軒。華安千百年的種茶史與佳香源結下了不解的情緣。不論是張睿軒制茶,還是華安茶,它們已經融為一體。無論是先有華安茶,還是先有張睿軒,已經顯得微不足道了。千百年來辛勤的佳香源人以茶為生,種茶、制茶、品茶為生,于是茶香香了整個鄉村,醉了華安人,到處是迷人的歌,佳香源人即興來一首,無不抒發內心的情感,把這里的山山水水、民俗、民情唱得酣暢淋漓,感人心魄。
華安茶葉多又好,青山綠水茶花白;
手提茶籃六角笑,要去茶山采茶葉;
一葉二葉也要拾,積少成多金寶石;
手提茶籃六角尖,要去茶山采茶簽;
一葉二葉也要念,要給阿哥添油鹽。
這樣的茶歌在華安非常盛行,有如一杯佳茗沁人心田,別有一番滋味。這山頭、那山頭,處處茶山處處歌,真切反映了茶鄉人民的幸福生活。九龍山依舊連綿起伏,涓涓的云水溪依然流光溢彩。九龍江依然浩浩蕩蕩,日夜不息奔流入海,講述著一個千年故事………
佳茗源自松風韻,香露敬于玉華情。佳香源——閩南茶業冉冉升起的一顆新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