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好友茶聚之時,除了品評杯中的茗飲之外,人們評頭論足得最多的恐怕就是壺具和杯具了,尤其是那有著“集三千寵愛于一身”的紫砂壺和青花瓷,更是被世人所鐘愛不已。在茶客眼里,茶濾總是顯得那么不起眼,因為它僅僅只是用來過濾碎末,是壺和杯的扈從,仿佛壺是君,杯是臣,它是奴。事實上并非如此,一次漫不經心的閑逛顛覆了我之前所有的“偏見”,今我對它另眼相看。原來普普通通的茶濾也是那么的富有妙趣。
從材質上看,最常見的就是瓷質的,也有陶質的、紫砂質的,還有直接取材于葫蘆瓢的。然而,茶濾真正的妙趣則是體現在形制上,通過摹狀動植物、器物、人物等,將審美性和實用性完美地融合起來,給營造輕松愉悅的品茗環境平添了一絲情趣。
惟妙惟肖的動物
有關于動物形制的茶濾,其取材相當廣泛,從有著濃厚民俗味道的十二生肖到有著強烈時尚氣息的卡通動物,從習以為常的家禽家畜到寓意豐富的吉祥神獸,無所不包,凡是人們能看得到、想得到的動物,都能成為創制茶濾的素材。欲往前沖的斗牛、歡快奔跑的小馬駒、笨拙遲緩的烏龜、溫柔可愛的巴兒狗、賊溜賊溜的老鼠、體態臃腫的肥豬……它們在工藝師的手中都被摹狀得惟妙惟肖。
那些蘊含著美好寓意的神獸則更是美輪美奐,例如被中國人尊奉為圖騰的龍,有琉璃色和純白色兩種,龍頭斜側,龍須飄逸,龍身盤曲,逆鱗片片可數,近龍尾處頂著一顆滾圓的龍珠,動感十足,一派行將騰波鼓浪之勢;憨態可掬、忠厚老實的象,由于“象”與“祥”、“相”等字諧音,帶有吉祥如意、出入將相的含義;還有就是由三只躍起的鯉魚共托的茶濾,象征著“年年有余”;活靈活現的獅子,象征著“納福招瑞”等等。
舒卷自如的植物
大自然中自由生長的植物,經過工藝師審美意識和抽象思維的加工,就變成了這些摹肖植物的茶濾。這是一朵在綠葉襯托下怒放的鮮花,數片綠葉好似人掌,葉緣呈波浪狀起伏,葉片上脈絡清晰,花朵迎風搖擺,生機盎然。在品味香茶之時,用上這樣的茶濾是不是會和大自然貼得更近些呢?
再看看這只倒置的葫蘆,扭曲的葫蘆頭上還連著遒曲的枝蔓,隱逸之趣頓生,讓人們不禁聯想到爬滿青藤的農家院落。一縷陽光從郁郁蔥蔥的藤架穿透而過。撒落在懸掛的瓜瓠上。綻放的鮮花、舒展的綠葉、盈盈的果實、纏繞的藤蔓都是剎那間自然界在創作者腦海中靈光一現的反映。正所謂“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世間萬事萬物的奧秘盡在這花葉之中。
情態自然的人物
茶濾如果作為藝術品來看待,那么人物形象則需要運用獨到的技法,通過塑造體態、動作、外貌和面部表情來表現。彌勒佛是中國人都非常喜愛的一尊福佛,因為他無論對誰總是一副無憂無慮、滿面笑容的樣子。這尊彌勒佛亦是如此。他肥頭大耳,雙耳垂肩,袒胸露乳,大腹便便,盤腿而坐,一手托著元寶,一手托著寶珠,開懷大笑。不過元寶似乎銅臭味太重,與清心寡欲的茶有悖,就權當是一件實用型的藝術品吧。
最常見且最常用的應該還是手形的茶濾,有單手和雙手之分。白瓷質地,細白如美人之纖纖玉指,柔軟溫潤。單手形的是大拇指、食指和中指三指作持杯狀,也就是茶藝中常見的“三龍護鼎”;雙手形則是雙手合掌伸開,作畢恭畢敬之態,這是對中國人“客來敬茶”傳統禮儀的形象表達。
真純質樸的器物
不消說,茶濾摹肖的既有活物,也有日用器物,如風爐、石磨、酒杯、貝殼等。風爐本是煮茶之器,也被工藝師巧妙地借來制作茶濾。據《茶經·四之器》記載,“風爐。以銅鐵鑄之,如古鼎形,厚三分,緣闊九分,令六分虛中,致其圬墁。”眼前的這個茶濾便是袖珍版的風爐,有陶質和瓷質兩種,陶質更典質古樸些。頗受好古博雅之人的喜愛。石磨形的則體現著淳樸,洋溢著恬淡的田園生活情趣;貝殼是大海的禮贈,彌漫著海韻。泡茶時也許會把人帶到那波瀾壯闊的海邊,看潮起潮落,聽濤聲依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