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暑日,于貴陽熙苑茶館,我們得識韓國《蓮花》的表演,在炎熱的夏日給人帶來絲絲清涼。其表演美輪美奐,精致動人,而內(nèi)蘊的深厚文化又令人嘆服,遂賞析如下。
《蓮花》茶席的布置清心、賞目,淺綠色調(diào),配以白瓷、白蓮、綠荷。由白衣、白裙、白發(fā)的千善慧老師主泡,茶藝師身著白色短衣,荷綠曳地長裙,由千善慧老師帶領(lǐng),徐徐地、靜謐無聲中。似凌波仙子,分賓主跽坐茶席兩邊。茶席正中有野花數(shù)枝、燭火一支,茶藝師所用的茶具皆是荷花造型,茶巾是與荷色一致的綠色。觀者屏息凝神,如我一般折服于美輪美奐的意境中。隨著“叮一”兩枚銅鈴叩擊,一線悠長的清音縈繞于天地之間,與徐緩悅耳的古音伴奏彼此相融處。主泡老師開始凈具、冽茶、注水、捧飲。表演者神情交融、領(lǐng)首顧盼,隨主泡一起進行著茶事。在寧靜、無塵的時光中,盡享一份身心的放松與彼此的愉悅。
三飲之后,以主泡為首。將手掌合成花苞狀安于胸前,再手掌分開,十指向上緩緩舉過頭頂,似一池蓮花伸展綻放,隨風(fēng)擺動。然后收回手臂,合掌于胸,按于胸前。最后一一擦拭茶具,安放就位。起立向觀眾行禮。兩枚銅鈴再次叩擊,余音之時演示結(jié)束。將所泡的茶分給在場的茶友品啜,蓮香、茶香、荷的清香,味蕾感受著夏的滋味,陶醉于茶傳達著的“和”的信息,平靜卻讓人感動。
當(dāng)今社會,因為商機而奸詐。因為利益而恐怖,我們向往恬美、和平、安全、互敬的生活空間。《蓮花》茶藝,帶給我們特別的意境。她們的動作,表達了人類的感恩心態(tài),她們對環(huán)境、茶具、茶與水的尊敬態(tài)度,就是感恩天地和自然的造化。懂得感恩的人才是快樂的人。陽光透過樹間流下來,可是為什么還要在茶席上點著一支燭火呢?這是一盞我們心中都有的心燈。有了不滅的燈,我們就有信心和追求。通過茶的生活,讓我們理解天地人和大自然的關(guān)系,可以做到像蓮花一樣,雖然生長在淤泥之中,卻香遠益清,純潔高雅。只有心中的燈在,只要心中的蓮花盛開,像剛才我們看到韓國茶人表演的那樣,我們心中的善良與愿望,就會生長開放,為這個世界添上一朵潔白無瑕的蓮花。她們把茶具認真擦拭干凈,也是對茶具本身的愛護,是對造出茶具的人及享用茶具的人的一種尊敬,只有懂得尊敬別人,自己才能分享到人與人之間的一份快樂。《蓮花》沒有夸張的動作,沒有喋喋不休的說詞,更沒有上者霸氣、下者媚態(tài),人與人之間平等互敬,她們的肢體語言全是表達一顆因茶而起的平和之心。品茶品心,大概這是我們看到的演示及答案。
中國與韓國的茶藝表演,無論在表演者的年齡、從屬社會的角色。還是賦予的文化內(nèi)涵上都有顯著不同。茶在作為物質(zhì)享受之外,更應(yīng)注重其精神的層面。現(xiàn)在,韓國把茶文化活動作為提高國民素質(zhì)的重要手段之一,越來越廣泛的階層參與到茶藝中來,這對中國茶藝未來的走向有著特別的啟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