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槐埝鄉被山西省浮山縣紀委確定為村務監督工作試點后,我們始終按照“三個三”的監督原則,充分發揮村務監督組的作用,有力地促進了全鄉經濟社會和諧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整體推進。
找準切入點切實解決“三不”問題
解決“不愿監督”的問題建立了村務監督組后,有的成員怕耽誤時間影響掙錢,有的怕妻子埋怨兒女阻攔,有的怕工作不力自找麻煩,產生了打退堂鼓的念頭。鄉黨委通過召開座談會、發放問卷調查表等形式,廣泛了解監督組成員的思想狀況、家庭狀況和工作狀況,有的放矢地做好工作,打消顧慮。并落實待遇問題,按每人每月50元的標準發放工作補貼,從而使監督組人員由不愿監督變為積極監督,由被動監督變為主動監督,在全鄉營造了大膽實施監督、熱情參與監督、支持保護監督的濃厚氛圍。
解決“不敢監督”的問題在工作中,有的監督人員心里愿意監督,但又不敢監督,怕得罪了干部干部不理解,怕惹惱了群眾群眾老埋怨,更怕打擊報復。針對這些情況,鄉黨委積極給村務監督組壯膽撐腰,賦予“五個權力”,即有權列席兩委班子會議,有權審核村級財務,有權參加村級重大項目、重大工程招投標會議并實施監督,有權直接參與村民代表反映的問題的調查處理,有權建議召開村民代表會議,通過鄉人大主席團依法啟動罷免程序。這一規定成了村務監督組的“尚方寶劍”,真正使他們有職有權有位有為,理直氣壯履行監督職能,做到了干事有權力,理事有依據,辦事有后盾。
解決“不會監督”的問題為了確保監督實效,鄉黨委組織了多次專題培訓,通過專家授課、案例分析、互動討論、知識測驗等形式,幫助監督組成員掌握村務監督的程序、途徑和方法,明確監督的重點和容易出問題的環節,確保監督到點子上,增強監督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同時,針對全鄉13個村地理位置、經濟發展狀況和村民文化素質參差不齊的實際,分類對村務監督組的工作予以具體指導。對有村辦企業、集體經濟的村,要求嚴把財務收支關;對無村辦企業、無集體資產、經濟發展較快、村民收入較高的村,以監督興辦公益事業為重點;對經濟發展速度不快、經濟狀況不好,但村風正、民風淳樸、積極向上的村,主要任務是監督兩委班子成員履職、履責情況;對經濟發展緩慢的村,加強監督財務管理、改善民生、干部作風等。
把握著力點充分發揮“三員”作用
為了規范村務監督組的行為,鄉黨委對村務監督組準確定位。
參政不添亂,發揮政策宣傳員作用鄉黨委要求各監督組成員充分發揮自身熟悉政策法規的優勢,及時向村民進行宣傳和解釋,通過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特別是鄉村決策、決定,消除群眾的疑慮和不解,還村干部一個清白,給群眾一個明白,有效化解農村矛盾,防止上訪告狀現象的發生。南莊村剛開始修建沼氣池時,有一部分村民對使用沼氣的好處不了解,有抵觸情緒,村務監督組成員及時把使用沼氣的好處和上級部門的優惠政策宣傳到戶、到人,村里迅速興起了沼氣建設熱潮。
議政不摻假,發揮信息反饋員作用激勵引導監督組成員充分發揮熟悉民情聯系面廣的優勢,定期到村民家中走訪,廣泛聽取和收集民意,把群眾的真實想法、意見、建議反映給村兩委班子,督促他們正確決策,搭建起干群之間溝通的橋梁與紐帶。2009年年初確定兩定項目時,硯凹掌村村委會計劃用集體資金修通村路,但群眾不同意,要求先通閉路電視,解決信息閉塞的問題。村財務監督組及時將村民的意愿反映給村委會,村委會經村民代表大會討論通過,順應民意,把通閉路電視優先列入兩定目標,受到了群眾歡迎。
監政不越位,發揮村務監督員作用要求村務監督組成員認真履行監督職責,對村兩委各項制度的執行和村務決策管理等實施全程監督,保證村兩委工作正常有序開展,有效防止村干部亂用權和亂花錢。靈中村過去因村務多年不公開、不透明,群眾意見很大,是全縣有名的亂村、窮村、上訪村。通過強化民主監督,扎實開展“三務”公開,靈中村發生了明顯變化,村風正了、村民氣順了,一年來,全村沒有發生一起上訪案件,農村經濟得到迅猛發展,現已建成一個養豬場、兩個養雞場、一個蘑菇生產基地。2008年人均純收入達到4000余元。
夯實落腳點力求實現“三化”目標
村務監督組成為村級組織的“潤滑劑”,實現了村級組織規范化村務監督組的成立,改變了以往村務監督機構由村兩委授權及監督機構成員由村兩委人員兼任的做法,將村務監督機構與村委會的隸屬關系變為平行關系,實現了村務監督與村務管理分離,使村務監督組成為受村黨支部領導,實施對村委會監督的獨立監督機構,從而進一步理順了村級組織關系,形成了黨支部集中精力管方向、管原則、抓黨建,村委會全力以赴抓執行、抓兌現、抓落實,村務監督組大膽工作抓宣傳、抓審核、抓規范,三方各負其責、相互配合、整體推進的運行機制,實現了村級組織的規范化。
村務監督組成為干群關系的“黏合劑”,實現了村級管理民主化通過設立村務監督組,使黨員、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選擇權和監督權進一步得到保障,黨群、干群關系進一步密切,村兩委班子的決策和主張更加科學民主,更能代表群眾的利益、符合群眾的意愿、體現先進性的要求。“自從村里成立了村務監督組,村民與村干部之間的隔閡也消除了。”呂寨村黨支部書記郭張生在談起村務監督組帶來的變化時,高興地笑了。
村務監督組成為農村穩定和諧的“助推器”,實現了村務活動公開化村級監督組消除了群眾對村兩委班子工作的神秘感,通過村務公開,村民知道了村干部要做什么、在做什么、已做了什么,拉進了村干部與村民之間的距離。由于運作規范,監督到位,公開及時,群眾心中的許多疑問、誤解通過村務監督組得到及時澄清和消除,影響干群關系的許多矛盾和問題通過村務公開得到有效化解與解決,村民對村上工作反對的少了,理解的多了,出現了上訪不如找村務監督組的好現象,為構建和諧社會奠定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