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政府部門從大的經濟形勢出發,暫緩白酒消費稅調整方案的執行時間,但山西汾酒的提價還是引起了部分品牌的跟進,茅臺、五糧液等大品牌也已經開始準備提價——
消費稅調整方案緩期執行
記者了解到,本來預計在6月底實施的白酒消費稅調整方案已經完成,并上報國務院等待審批。“國務院比較謹慎,近期暫緩出臺。”這讓頗受沖擊的國內白酒巨頭們覓得短暫喘息之機。
7月2日,記者獲悉,白酒消費稅調整方案已經完成,并上交國務院。“考慮到目前的經濟形勢,國務院暫不批準該方案的實施。”而此前的消息是:國家稅務總局擬調整白酒消費稅,20%的從價稅不變,提高征稅稅基,增加征稅項目,并將于6月底7月初實施。
方案暫緩批準實施,并不意味著方案不會實施。同時,一位接近國稅總局的行業分析人士透露,國稅總局方面表示,白酒消費稅調整方案短期不會發布實施,具體時間可能會為3個月左右。目前,煙產品消費已經上調,而同樣作為非必需品的白酒消費稅推遲,意味著白酒行業的復雜程度遠超過煙草行業。相反的是,白酒行業消費稅稅負卻遠低于煙草行業。
3個月后,剛好是白酒的銷售旺季,不過據經銷商分析,今年的中秋節前后,白酒的漲價風潮將有可能真正到來。
汾酒第一槍已打響
6月27日晚間,山西汾酒發布公告稱:“為適應公司發展戰略需要,進一步理順產品價格體系,根據目前公司產品市場供求情況,公司決定從2009年6月26日起,對10年陳釀老白汾酒系列產品的對外售價在原價格基礎上上調10%左右。”據悉,此次提價的“十年陳釀老白汾酒”系列,在市場屬于中端產品,售價在百元左右。
此前,受白酒消費稅調整即將推出的消息影響,市場對于白酒企業產品價格變化動態非常關注。不過多位業內人士卻表示,山西汾酒提價更多是出于理順價格和拉動公司產品的需求,受消費稅提高的預期影響較小。去年3月,山西汾酒也曾將部分汾酒的銷售及代理價格平均上調了8%左右。當時公告表示,調價原因是鑒于公司發展戰略需要,進一步拓展汾酒市場,確保汾酒產品的盈利水平。
誰會跟進?
“山西汾酒打響了漲價的第一槍,其他白酒企業可能會跟進。”專家表示,因為白酒消費稅調整在即,此前貴州茅臺和瀘州老窖都傳出了將提高部分產品價格的傳聞,雖然公司方面后來均予以否認,但卻給白酒行業形成了強烈的漲價預期。實際上,歷次白酒調價基本上都是茅臺先漲,然后五糧液跟進,而此次是屬于中檔的山西汾酒率先扛起漲價大旗,估計隨后其他中檔白酒會選擇跟進。
而高端酒可能會相對謹慎。
實際上,受白酒消費稅調整影響,茅臺、五糧液等白酒巨頭已經暗自制訂白酒提價方案,提價幅度也已確定。此次消費稅調整方案暫緩執行,白酒巨頭有可能會將漲價的時間向后調整。也有觀點認為,近幾年名酒漲價太多、太快,經銷商們的利潤較以往任何時候都豐厚,所以一旦經濟環境轉冷,就有可能出現獲利回吐的現象,在大的經濟環境沒有得到根本緩解的情況下,白酒漲價幾無可能。
反思漲價模式
2001年,白酒消費稅調整,5毛錢的從量稅壓倒了一批中小企業,卻意外地挽救了中國白酒行業,造就了中國白酒業的“白銀時代”。此次消費稅再次調整,酒行業資深專家李青就表示,消費稅的提高,因為成本增大,一些白酒勢必會漲價,這樣廣大消費者就會在眾多的酒品中有針對性地選擇酒品品牌、選擇優勢企業,經過優勝劣汰后,弱勢企業就會退出市場,這樣有助于提高整個行業產業集中度,對整個行業的競爭力是有好處的,使得優勢企業有更大的發揮。
然而,此一時彼一時,這種刻舟求劍的看法也有不少人表示了反對。
不少營銷專家認為,2001年的大調整確實逼迫中國白酒企業殺出了一條血路——高端市場,但當時是因為經濟形勢的不斷走強才成就了這條路,現在,由于中國的經濟形式沒有得到根本好轉,此次由消費稅調整引發的漲價風潮沒有大的經濟環境的支撐,極有可能會引發消費力不足等問題,導致整個行業走弱。
除此以外,我們還應該看到,新世紀以來,中國經濟的不斷走強帶動了消費者購買力的提升,中國的白酒廠家已經習慣了將問題直接轉嫁給消費者——羊毛出在羊身上,這似乎已經成了白酒行業企業思考問題的一個慣例。而這種思考問題的模式或許正在逐步降低白酒行業的競爭力。在記者采訪過程中,不少白酒行業專家對于中高檔白酒提價感到擔憂,認為企業盈利不應靠提價來應對政策調整,這種方式過于粗糙。而調稅后白酒合法避稅的通道將被收緊,企業如果單純依靠漲價,而不是在營銷和管理以及品牌塑造方面下功夫,極有可能被擠出高端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