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9月份,一部3D的《地心歷險記》不聲不響地在內地上映,通過長線放映(后期主要集中于萬達院線的數字影廳,記憶中應該放映了近7個月),收得了將近7000萬元的票房。從《地心歷險記》開始,3D一下子火了起來。今年,《怪獸大戰外星人》、《月球大冒險》、《冰川時代3》、《飛屋環游記》陸續上映,尤其是后兩部。《冰川時代3》截止7月26日,在內地上映19天票房就突破了億元。8月4日在內地上映的《飛屋環游記》好評如潮。前兩天和一家視頻網站的老總聊天,他的周末計劃正是去影院觀看《飛屋環游記》,這是他人生中的第一次3D體驗,“公司里好幾個人推薦這部片子”——急遽爆發的3D熱度,加上口碑對票房的直接拉動,《飛屋環游記》的錢景燦爛無比,在內地再破億元,無懸念。
3D,如果再算上在市場上已鋪墊了多年,近來亦有隨勢而起的IMAX,內地影視特種電影市場份額的擴大,已然成了內地電影市場規模和容量再次升級的佐證——很難想象在一個下行的電影市場中,新的商業形態和模式能得到如此高的回報。
事實上,2009年中國影市的確拉出了一條漂亮的小陽線。今年暑期檔7月單月票房高達6.3億元,僅次于屬于賀歲檔的1月份的6.4億元。2009年上半年電影票房達到了25.5億元,以此預測,只要正常推進,今年中國電影整體票房規模將突破60億元,相較去年的43億元可達到近40%的增幅。
市場規模升級的持續性取決于3點,或者說3問:消費需求的激發和維護、影院建設的速度和質量、內容產品的成色和種類。其中消費需求和整體文化市場和經濟形勢攸關;內容方面,考慮到現實狀況,目前最關鍵的是開放和合作;影院建設則是關鍵的渠道和平臺問題,在這方面,市場的推進速度和模式演進頗有看點,而這正是本期特別策劃欄目《院線競爭格局裂變》(P18)所關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