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方衛視的《加油!東方天使》獲得總局批復,加上之前已確定并進入高頻度預熱的湖南的《快樂女聲》、江蘇的《絕對唱響》,電視選秀陣營三強卷土重來之勢讓人恍若時光倒流,熟悉而又陌生的錦“秀”熒屏熱浪襲人。
熟悉的是陣勢、扎堆、宣傳手法;陌生的是選秀節目“進化”方向的多樣,突出表現是隨著規則調整,選秀節目(或活動)聯動的媒體數量更多、新媒體的權重大幅提升。
表面看,選秀節目把“海選”化整為零到各地方臺、或“托管”于電視臺之外的其他機構、或加大和新媒體的全面聯動進而“落網”頗有點迫不得已。但若能更有產業和前瞻眼光,你會發現這種“迫不得已”對電視臺而言是一罐馬力強勁的助推劑,尤其是“迫不得已”開拓與新媒體的合作縱深——
紅透全球的“蘇珊大媽”,讓英國的《英國達人》的知名度甚至超過了奧巴馬——YouTube上的點擊次數過億,全球通過網絡觀看該視頻的人次超過了觀看奧巴馬就職演說的人次。之前在《英國達人》上沒有謀劃新媒體布局的英國獨立電視臺隱形損失慘重——分析家認為其至少在蘇珊視頻上損失了約1600萬人民幣的收入。損失廣告收益還在其次,《英國達人》的戰略被動讓其在品牌和后續推廣上均沒有對蘇珊大媽形成有效借力。一場絕妙的有電視引發、網絡“核裂變”的媒體營銷案例最終歸于民眾的話題咂摸,有形和無形價值被極大浪費;
另一方面,最新且非偶然的趨勢是:在Hulu上,由ABC、CBS、NBC等“專供”的熱門電視的完整內容和電視播出的間隔已縮短至1-2天。
新媒體傳播形態的開放、互動、即時、海量特征和選秀的參與感、話題性、事件性等特點有著基因契合的先天優勢。誰能在新媒體上搶先布局成功,幾乎就有了執本季選秀戰牛耳的七成把握。
有一家電視臺已經在這么做了,該臺的再次領先那么讓人熟悉——成功也會成為一種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