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就是折騰出來的”。這么有智慧的話不是我說的,是5月18日歡樂傳媒總裁董朝暉在作客搜狐IT“博客訓練營”時說的。甚至董朝暉也不是這句話的原創者,按照他的說法,這句讓他“感受非常深”的話是貝因美的老板說的。
結合董朝暉說這句話的背景,此話可以分為兩部分來理解:先是“成功地折騰”,然后保不齊、說不定、沒準兒就能“折騰出成功”。
按照董朝暉的說法,他的“折騰”也就是與華友的接洽早在大半年前就開始了,只是“迫于華友世紀一直沒有與BPOL展開實質性的談判,也沒有對其要約做出回應,才公開宣布要約收購”。
華友和盛大據說進入到了盡職調查階段,但未雨綢繆的董朝暉已經開始為華友六七月份預計召開的股東大會做準備。在他的籌劃中,華友和盛大即使最后達成協議,他仍然有翻盤的機會,因為“按照美國證監會要求,一家上市公司要進行重組或合并的重大變革,必須要召開股東大會,在召開股東大會之前,SEC(美國證監會縮寫)規定必須有30天的公示期,上市公司必須把所有交易的條件、細節全部公布出來。在這30天內,如果有第三方開出更好的方案,將會通過股東大會投票表決最終選擇哪個方案。”董朝暉對媒體展示的不僅是自己豐富的財務知識,更是“折騰到底”的決心。
為什么又是華友?除了被并購的消息,這家公司只有發布虧損年報的時候才會出現在媒體上。雖然業務乏善可陳,但資本市場從來沒有忘記過華友世紀,不僅僅因為它納斯達克上市公司的身份,還有它賬面上幾乎和目前公司市值相等的5947.3萬美元現金(據華友2008年財報)。連新華都集團總裁唐駿都說并購華友是白撿一個殼資源。
在董朝暉提出要約收購之前,華友的股價已經跌落到1.5美元,但BPOL給出的3.5美元收購價并不是做慈善。以3.5美元的報價計算,華友的市值為7654萬美元,BPOL收購51%股份需要3904萬美元,加上BPOL提出的以董朝暉為首的團隊替換現有管理層的條件,也就是說BPOL以不到4000萬美元的代價不僅拿到了一個殼資源,還有可支配的近6000萬美元現金。作為占BPOL20%股份的單一大股東,董朝暉個人的代價是800萬美元。與此同時,董朝暉清晰地表示如果收購成功,將用現有資金在娛樂業大舉并購,而他個人持股60%的歡樂傳媒當然也名列其中。
董朝暉迷上的是資本市場的數字游戲,他稱之為“財務技巧”。另一個表現這一技巧的是51%的收購比例。華友吸引資本市場的除了現金,它的股權也非?!半y得”的分散,最大單一股東持股僅為12%,所以據說BPOL之前提出的收購比例僅為30%——以最小的代價換取最大的利益。而盛大給出的收購價雖然不敵BPOL,但收購比例達到80%——這不僅是如董朝暉所說能讓大股東更多地套現,也是盛大所代表的另一種資本的態度。
董朝暉對媒體說收購華友的過程“很快樂”,不僅能鍛煉“用什么樣的財務技巧獲得一個公司的控制權”,還看到了“資本的力量”——“(華友)CEO是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被大家表態要求離開,這很像一部電視劇,這個過程我真的很享受”?,F在,據說已經有一些華友的股東準備發布聯合聲明,彈劾華友現管理層和出售協議。董朝暉也說,盛大華友的并購案如果處理不好,“后續故事將會很多”。作為媒體,我們總是喜歡更離奇的故事,但對華友世紀而言,故事越離奇,它的命運也會越叵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