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轟烈烈的2009暑期檔終于結束,全球各主要電影市場紛紛奏凱。內地暑期票房突破17億,同比增長超過60%;北美以微弱優勢刷新暑期檔票房紀錄。碗里的基本吃完了,自然又該看看鍋里的了。隨著暑期檔鳴金,即將于下半年登場亮相的幾部種子影片最近都加大了宣傳力度,尤其是詹姆士·卡梅隆的新作《天神下凡》(Avatar)。
老實說,我不是卡梅隆的影迷,即使是其粉絲最為推崇的《終結者2》(Terminator 2:Judgment Day),本人也覺得稀松平常。對于《天神下凡》,我的期待主要還在技術層面。至于故事嘛,和其他很多好萊塢特效大片一樣,兩分鐘的預告片看完,影片情節差不多就可以猜出來。此外,一些細節設計似曾相識,比如機械人的形象就有些像《黑客帝國3》(Matrix:Revolution),而漂浮在半空中的綠洲又讓人聯想到了《天空之城》(Laputa)……
不過,這部主打3D的特效電影在視覺技術上到底能達到什么樣的效果還是很讓人期待。卡梅隆畢竟是技術派出身,在《泰坦尼克》(Titanic)后,老狐貍等了10年之久,多半也是拿準了才出的手。從片花情況看,影片動態捕捉技術(motion-capture)效果不錯,虛擬角色的動作連貫自然。當然我看到的還只是普通的2D版,之前影片公布的16分鐘3D片花已經引發了全球性熱潮,很多閱片無數的老江湖甚至發出了近乎劉姥姥進大觀園一般的肉麻贊嘆。
這也引發了我對本片宣傳營銷策略的關注。好萊塢在這方面確實專業,雖然距離上映仍有數月,但影片的宣傳推進已出現了不同層次。之前,雖然是耗資2億美元的大制作,但《天神下凡》主要還是在借導演的既有品牌做文章,并刻意營造某種神秘感。這也可以理解,畢竟一來影片沒有知名明星,二來時間距離上映也還較遠。隨著暑期檔漸近尾聲,大片相繼亮相完畢,但媒體、觀眾對電影的熱情尚未減退,《天神下凡》開始不斷推出新鮮素材以制造新聞和關注點:首先是7月份公布了幾張劇照和海報;隨后在Comic-Con上,卡梅隆親自攜影片片段亮相,制造了第一個高潮;隨后,影片首款預告片正式上線。
除了用一些常規的宣傳手法為影片預熱,8月21日,出品方福克斯還推出了一個“Avatar Day”活動,聯手北美主要院線商AMC,在102家IMAX影院播出了一段長達16分鐘的3D片花,包括片中的5個段落和預告片。整個放映活動均為免費,觀眾只需提前在網上預訂。同步參加該活動的還有海外57個國家地區的238家影院。這迅速引發了新一輪的全球關注。除了影迷,該活動還吸引了很多業內人士關注。聽說在倫敦,正在后期制作《福爾摩斯》(Sherlock Holmes)的導演蓋.里奇(Guy Ritchie)和監制喬.西弗(Joel Silver)為了觀看這段片花,不惜曠工一天。
與此同時,借著逐漸高漲的宣傳熱度,AMC旗下50多家IMAX影院開始預售影片門票,而《天神下凡》的公映日期是12月18日——是的,你沒算錯,整整提前了4個月。目前,MovieTickets.com、Fandago等網站已經開始接受《天神下凡》首映當天的在線預訂。此外,由歐洲游戲巨頭育碧(Ubisoft)打造的同名電影游戲也將于今年11月14日在XBOX360、PS3、Wii等各平臺同時推出……不知到了影片最后上映時,這部豪華大片的宣傳攻勢又會怎樣鋪天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