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危機的打擊,導致各公司把目光投向女性消費者。
即使在經濟危機時期,也不放棄要促使消費者掏出錢包購買商品的念頭,一些公司正試圖另辟蹊徑來打開顧客的錢包。在美國,女性消費者構成了80%以上的購買力,所以一些公司抓住商機開始改進其商品及相關信息吸引女性的注意力,希望通過努力來增加銷售量。
菲多利(Frito-Lay)是百事公司旗下的零食公司,最近正在搞一個名為“只在女人的世界”的活動,目的是使女性相信薯片和爆米花并不只是男性體育迷在喝啤酒時才能吃的專利。
澳美絲(Officemax)是美國第二大辦公用品供應商,最近不僅重新設計了記事本和文件夾來吸引女性顧客,而且還做廣告鼓勵她們將辦公室裝飾得漂亮點。
麥當勞也第一次在2月份舉辦的紐約時裝周向引領潮流的女性推銷一款新的熱飲。
貝恩公司(BainCompany)的全球消費者經濟分析部的咨詢員艾瑞克(Eric Almqust)說,經濟不景氣讓這些公司將目光鎖定在女性身上令他很吃驚。畢竟,女性控制著消費支出的絕大部分已經不是一個新聞了,她們購買了90%的食品,55%的家電產品,以及大部分的新汽車。
但是,經濟的蕭條也促使公司重新思考其原來的經營模式。從經濟危機開始,SheSpeaks市場咨詢公司就幫助花旗銀行和飛利浦公司研究如何留住女性顧客。一些女性雜志也開始刊登這些公司的廣告,若是以前則不會這樣感興趣。
除了女性強大的購買力,商家將她們視為潛在消費者還有3個原因。《女性消費市場》的作者馬蒂·巴瑞塔(Marti Barietta)說,第一,她們是忠實的顧客,且更喜歡買品牌的東西。第二,女性傳播產品的信息比男性快得多,特別是通過聊天以及她們的社會關系網。第三個原因就是美國現在多數失業的行業都是男性占大多數,比如工業和建筑業。這說明女性還是主要的家庭收入的支配者,有著很強的購買力,
但不是所有的公司都適用女性消費市場的這種政策。尤其是像品牌汽車這種主要的銷售對象是男性的公司。“性別轉變”或試圖吸引女性的政策雖然能夠解決短期內的銷售業績,但從長遠來看會降低公司的銷售量。
波士頓西蒙斯管理學院的吉爾·艾弗里(Jill Avery)做了關于汽車業中這一趨勢的調查。保時捷公司就專門為女性設計了一款運動型多用汽車,短期內的銷量確實增加了,可是男性消費者開始轉向另一品牌,因為在這款車出現的時候已經損害了該品牌的陽剛形象。
但是,在這個特殊時期里,那使搞些玷污品牌的活動也好于品牌的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