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金流通與經濟發展密切相關,社會上現金流通量的增加或減少主要通過商業銀行對外支付或收入現金,即現金支出或現金收入。現金支出與現金收入的差額為正就是現金的凈投放,軋差凈額為負就是現金凈回籠。現金流通狀況是體現經濟發展水平的一個重要指標。本文通過對近年來海南省現金投放回籠數據的分析,總結了現金流通與經濟發展的內在規律,從普遍性影響因素和特殊性影響因素兩個方面闡述了影響海南省現金流通狀況的因素,并從確保現金供應和疏通非現金結算方式障礙的角度提供了對策建議。
關鍵詞:海南省;現金流通;分析與思考
中圖分類號:F82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31(2009)08-0030-03
一、海南省現金流通基本情況
(一)現金流通的基本概念
現金流通是指以現金形態直接發生的貨幣收付活動。現金流通與經濟發展密切相關,社會上現金流通量的增加或減少主要通過商業銀行對外支付或收入現金,即現金支出或現金收入。現金支出與現金收入的差額為正是現金的凈投放,軋差凈額為負是現金凈回籠。其中,現金收入主要的渠道有:商品銷售收入、服務業收入、稅款收入、城鄉個體經營收入、儲蓄存款收入、其他金融機構收入、居民歸還貸款收入、匯兌收入、有價證券收入、其他收入:現金支出主要的渠道有:工資性支出、農副產品采購支出、工礦及其他產品采購支出、行政事業單位管理費支出、城鄉個體經營支出、儲蓄存款支出、其他金融機構支出、居民提取貸款支出、匯兌支出、有價證券支出、其他支出。

(二)海南省現金流通的特點
1,現金投放保持穩定增長的態勢。1995-2008年海南省的現金投放及凈投回情況(見圖1)呈現三個特點:一是現金投放保持穩定增長態勢,1995年海南省現金投放不足900億元,2008年投放為3360億元,14年增長了3.7倍;二是2002年成為現金凈投放和凈回籠的轉折年份,2002年之前為凈投放,且凈投放金額逐漸減少,2002年以來,現金則開始呈凈回籠;三是海南省現金投放一直保持較快的增長速度,而現金凈回籠則保持適度的增長趨勢。
2,第一季度現金凈投回波動較大。從2005-2008年現金月份凈投回情況來看(見圖2),由于春節的影響因素,使得每年第一季度的現金凈投回都呈現大起大落的情況,波動的幅度受每年春節公歷日期不同的影響。而其他三個季度的現金投放和回籠基本上是持平的。三是現金凈投放和凈回籠的月份數量比例約為1:2,凈投放月份集中在1、4、9、12月份,其余月份則是凈回籠。

3,金融機構間的現金投放回籠差異較大。雖然近幾年海南省一直保持現金凈回籠的態勢,但是金融機構間的現金投放回籠存在較大差異。海南省現金的投放機構主要是建設銀行和農業銀行,現金回籠則主要集中在工商銀行、中國銀行和交通銀行。究其原因,一是國有商業銀行雖然已經完成改制,但是業務性質的轉變還需要一個過程。現金的投放和回籠情況也呈現類似特點。二是受客戶服務對象的制約,使得現金投放與回籠出現不同渠道。比如海南省大部分建筑企業在建設銀行開戶,材料購買和支付民工工資是現金投放的主要渠道;農副產品的收購資金支付業務則主要集中在農業銀行。三是受營業網點數量的影響。工商銀行、中國銀行在城市設立的營業網點較多,個人業務辦理比較方便,隨著支付手段的不斷完善和居民收入的增加,使得居民儲蓄存款不斷上升,工商銀行和中國銀行現金回籠量較多。
二、海南省現金流通影響因素分析
(一)普遍性因素分析
1,GDP的穩定增長是現金投放增長的潛在動力。GDP是全面反映經濟發展的一項重要指標,現金投放則是經濟活躍程度的一個重要表現,兩者之間存在較大的內在聯系。海南省GDP從1995年的364.17億元到2008年的1459.23億元,增長4倍多。現金投放與GDP增長存在明顯的對應關系(見圖3),GDP的持續穩定發展是現金投放增長的潛在動力。

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與現金投放之間的比率關系。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指標反映了居民消費情況,也是反映現金流通量的重要指標。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與現金回籠的比率基本維持在1:10(見圖4)。2002年和2003年有所偏離,主要原因是這一時期受“非典”影響,海南省社會消費品零售交易減少,影響了現金的使用。隨著社會消費品交易使用非現金結算方式的增加,這一比例將會有增大的趨勢。
3,“假日經濟”對現金流通的影響。節假日包括國慶、元旦和春節等長假,居民利用長假購物、旅游、探親訪友,促進了消費需求和現金的使用,使得現金投放有所增加。節假日前,居民消費需求加大,留存現金的意愿較強,受傳統現金交易方式的影響,現金需求較大,促使現金投放增加。節假日過后,居民持閑置現金意愿不強,儲蓄仍是居民的第一選擇,造成節后迅速回籠。“假日經濟”已經成為現金流通的一大特色。
4,非現金支付結算方式的不斷發展。非現金支付結算方式具有快捷和安全的特點,對于居民使用現金交易已經產生了較大的影響。由于現金和銀行存款之間可以相互轉換,非現金支付結算方式的發展也給兩者之間的轉換提供了條件。當非現金支付結算方式能夠進行安全快捷的轉換時,居民的現金交易量將會減少,從而減少現金的投放。非現金結算方式的推廣使用及發展速度受傳統現金結算方式、居民素質和信用基礎及結算安全的影響。
(二)特殊性因素分析
1,旅游對海南省現金流通的影響。獨特的地理位置使得海南省通過確立和實施“一省兩地”的產業發展戰略,將旅游業作為海南省優先發展的支柱產業之一。截至2008年底,全省共有各類旅游景區、參觀點69家,其中天涯海角、南山旅游區等7處景區(景點)已被評為國家4A級景區(景點)。海南省形成了具有相當規模的“吃、住、行、游、購、娛”六大要素功能齊全、協調配套的產業體系,以觀光為主,度假、會議為輔的海南旅游產業發展格局已初具規模。旅游帶來的是人口和資金的流動、現金的流入和經濟的發展等,這也是海南近幾年現金凈回籠的重要因素,現金凈投放和接待過夜人數呈一個剪刀型,隨著海南省接待過夜人數的增加,現金凈投放由1995年的47.47億元逐漸減少,到2002年則轉為現金凈回籠1.81億元(見圖5)。現金凈回籠量仍然保持適度增長但幅度減緩的趨勢,主要原因是隨著非現金支付結算方式的不斷發展,旅游對現金流通的影響將會逐漸減弱,2008年開始制定和推進的“國際旅游島”建設也將繼續對海南省現金流通產生重大影響。
2,農副產品采購對海南省現金流通的影響。海南省作為熱帶農產品的生產基地,產出的農產品銷往全國及世界各地,現有的農副產品種類有水產品、果蔬飲料和罐頭、熱帶水果和冬季瓜菜、胡椒、畜禽產品等。海南省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從1995年的202.1億元增長到2008年的665億元,增長3.3倍,這與海南省現金投放增長速度基本同步,其中海南省農副產品的種植規模、銷售價格、銷售方向、結算方式等都對現金的投放回籠產生了影響。
三、推進非現金結算方式發展的思考
現金交易作為一種重要的結算方式,還將繼續存在,并且在一定的時期內現金投放將會繼續增加,因此對現金流通把握的基本原則就是在確保現金供應的前提下,積極有效地制定規劃,創造條件,疏通非現金結算方式的各種障礙。

1,做好貨幣發行工作,確保現金供應。人民銀行貨幣發行部門應增強現金流通分析能力。加強現金投放回籠統計預測分析,查找現金流通與宏觀經濟指標的內在規律,提高現金流通速度,確保現金供應。同時,嚴格監督社會經濟主體的現金行為,督促金融機構加強對開戶單位現金的控制,按照現金管理制度切實規范現金支取,控制不合理的現金支出。
2,加強對非現金支付結算方式的宣傳和推廣。一是建立電子轉賬、支付、清算系統,積極發展和完善ATM、POS、網上銀行、電子貸記轉賬和借記轉賬業務等,推出高品位、多功能的金融工具,如個人支票、旅行支票、多功能不同層次及品位的銀行卡。二是金融機構應強化服務意識,改變服務理念,把推廣使用非現金支付結算工具作為改進金融服務的一項重要內容。在規范和推廣匯票、支票、本票和信用卡等非現金結算方式的同時,積極引導企業單位和個人減少大額現金的使用。三是面向社會公眾宣傳結算知識,多渠道、多層次地加大非現金結算工具的使用辦法的宣傳力度,特別是通存通兌業務、儲蓄卡、銀行卡和網上銀行的宣傳,通過大力推行“三票一卡”,促進非現金支付工具的使用。

3,針對旅游業涉及的各個產業,提供配套金融服務。旅游業是海南省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帶動著第三產業的發展,可以根據旅游業涉及到的住、行等各個方面的性質,有針對性地提供配套金融服務。一是積極向接待的游客推廣使用包括非現金支付結算工具,使游客在享受到安全、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務同時,通過以“電子流”代替“現金流”,盡量減少現金的大進大出。二是在一些交易量大的市場上提供POS機等各種結算工具,方便使用非現金結算方式。對于現金交易,則盡量縮短現鈔滯留時間、提高現金流通速度,直接減少現金的市場流通量。
4,提高農副產品的生產規模,減少現金交易。農副嚴品的生產規模是影響現金交易的一個重要因素,當規模較小時,農副產品對外的銷售必須有一個收集的過程,受傳統交易習慣的影響,這大部分都是使用現金交易;而當規模足夠大時,具備了相關的賬務處理能力,則可以通過轉賬等非現金結算方式進行結算。通過政策扶持和結構調整并舉,著力提高農副產品的核心競爭力和生產規模。同時針對農副產品采購中使用的非現金結算方式,可以出臺一些優惠政策,鼓勵積極使用該方式,從而逐漸減少現金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