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金融危機的不斷深入,我國的經濟發展速度明顯減緩,企業利潤減少,財政收入增速下降,為了扭轉這種局面,2008年以來,國家實施了一系列積極的財政政策。本文通過對國家宏觀財政政策調整的分析。預測了財政業務市場的發展趨勢、財政客戶對商業銀行業務需求可能發生的變化,并提出了商業銀行可以采取的應對措施。
關鍵詞:商業銀行;財政業務;機遇對策
中圖分類號:F832,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31(2009)08-0075-02
一、引言
在金融形勢動蕩、國內經濟增速放緩的宏觀經濟環境下,企業利潤和財政收入增速下降,資本市場持續低迷,宏觀調控的難度加大。2008年積極財政政策的推出將在2009年經濟、社會各方面特別是民生工程、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建設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2009年財稅體制改革的主要內容有五個方面:一是深化稅收制度改革;二是規范非稅收人管理;三是深化財政體制改革,理順財力與事權關系,完善轉移支付制度。增強基層政府公共服務能力,實現從“保工資、保運轉”向“保工資、保運轉、保民生”轉變;四是創新財政管理方式,推進“省直管縣”財政管理方式改革,推進“鄉財縣管”財政管理方式改革;五是逐步建立完整的預算體系,推進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試編工作,加快建立完善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本文旨在通過對國家宏觀財政政策調整的分析,預測財政業務市場、財政客戶對商業銀行業務需求可能發生的變化,并提出了商業銀行可以采取的應對措施。
二、財政政策變化對商業銀行業務的影響
(一)商業銀行開展財政業務面臨的機遇
2009年財稅改革內容中有三條與商業銀行的業務關系密切相聯。一是行政事業性收費逐步被規范。非稅收入管理進一步加強,各地方非稅收入改革的力度和廣度還會進一步加大,2009年非稅收入將面臨較大發展機遇;二是轉移支付制度的進一步完善。一方面中央將繼續擴大財力性轉移支付的規模,彌補地方尤其是中西部地區財力不足的狀況;另一方面財政部門將進一步加強對專項轉移支付的管理與控制,加快推進轉移支付資金國庫集中支付的改革步伐。三是縣級財政實力進一步加強。“省直管縣”和“鄉財縣管”的模式通過在部分地區試點,財政部門已取得了相應的經驗。從2009年財政改革的方向看,這兩個改革的力度都會進一步加大,基層財政,特別是縣級財政的實力將進一步增強。根據今年財稅改革的重點分析,在非稅收入收繳業務、轉移支付業務和縣級財政客戶這三方面,商業銀行拓展財政業務將有較大作為和突破。
根據對宏觀財政政策變化的理解和對2009年財政收支的重點要求分析,總體來看,2009年以財政資金為龍頭的積極財政政策對國民經濟將會起到巨大的促進作用,可以有效的刺激國民經濟發展,對于商業銀行財政業務乃至各項業務的發展是一個非常難得的機遇。此次出臺的積極財政政策在資金投放力度、投放模式和投放方向的變化,帶來了資源重新配置的機會和商業銀行業務的拓展空間。
1,從投放力度上看。目前中央明確提出的是兩年內拉動4萬億投資,其中中央投資1.18萬億,這種投資規模是從未有過的。按以往年度的財政投資力度和近年來投資正常增長速度估計,正常情況下2009、2010年兩年政府的投資規模大概在3-3.2萬億間,4萬億的數字已經超出一般預期20%-25%,可以說,2009年以政府為主導的投資力度是空前的。以海南省為例,截至2009年3月24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共下達海南省2009年部分新增中央投資15.21億元(占計劃總額18.92億元的80.4%),這對海南省來說,投資規模是空前的。
2,從投放模式上看。一方面此次積極財政政策政府借助企業、個人投資的力度在增加。4萬億項目完全依靠財政獨家承擔難以實現。所以各級政府都在呼吁包括企業與個人在內的全社會共同參與投資。另一方面政府在此次積極財政政策推出項目的決定權上也與以往不同。此次國家首批安排的1000億元投資,除了大中型項目由發改委審批外,地方項目改由中央切塊到省級財政部門,由省發改委會同財政、行業管理部門安排到具體項目。地方財政部門參與政府投資管理的力度進一步加大,審批權下放使省級財政部門在各類地方中小型投資項目中的地位更為重要。
3,從投放領域上看。政府對民生領域的投資力度加強,在中央財政2009年新增的1000億投資中,超過350億元的投資用于保障性安居、農村民生改善及醫療教育等民生工程,占全部新增投資的30%以上,直接涉農資金接近200億元。
結合以上幾方面看,2009年政府業務板塊在積極財政政策指引下,顯現了良好的發展前景。商業銀行應該充分發揮財政客戶的龍頭作用,積極捕捉業務合作機會,并為其他部門的業務搭建發展的平臺。
(二)商業銀行開展財政業務面臨的挑戰
I_中間業務收入受到影響。此次積極財政政策中的減稅力度很大,造成財政收入減少,同時由于取消利息稅等項目,使得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收入受到直接影響。同時,在地方財政可支配收入受到影響的情況下,面對財政客戶中間業務收入的議價空間進一步受到壓縮。
2,負債業務難度加大。在減收增支的背景下,財政的平衡壓力進一步增加,沉淀在銀行的資金將被更快的投入使用。同時,按照政策要求,收支兩條線管理力度進一步加強,支付通過零余額賬戶,收入通過非稅,使得資金沉淀減少。特別是在各家商業銀行提出“存款立行”后,同業對于財政客戶的競爭將會更為激烈。
3,不確定性因素。在積極財政政策背景下,也存在政策、制度的不確定性,例如4萬億中政府投資與民間投資的比例如何分配、配套投資來源、政府融資手段等問題都有待明確。
三、商業銀行發展財政業務的對策建議
(一)一條基本原則
一條基本原則是堅持大財政視點,充分發揮商業銀行合力,突出財政業務平臺作用。隨著財政國庫管理制度改革的不斷擴大和深化,財政資金將會更為高效透明的運轉,滯留在商業銀行存款的數量和時間隨之減少。應該充分發揮財政客戶的龍頭效應,有效利用財政客戶對資金與項目的掌控優勢,攜手全行相關部門、相關條線,關注下游客戶群體,為相關業務提供支撐。同時,要抓住政府投資力度加大的機遇,早期介入相關項目,充分發揮銀行在基建資金管理和代理財政業務方面的傳統優勢,通過提供對資金來源、資金掌控使用、資金監管審核等全套的服務方案力爭資金在銀行內部流轉,并利用政府對商業銀行的投資需求,拓展有關負債及中間業務。
(二)兩類關注賬戶
兩類關注賬戶是對國債資金專戶和轉移支付專戶加強關注。在積極財政政策背景下,中央國債成為今年彌補財政赤字,保證財政政策得以有效貫徹落實的重點。預計2009年國債發行規模將會超過1萬億元,遠遠超過以往年度4000億的平均水平。在國債資金安排使用的過程中,盡管各地資金規模和撥付方式有所區別,但考慮到地方配套資金的使用,國債資金下劃和資金歸還所使用的過渡性賬戶的經濟效益會逐步顯現,將成為商業銀行關注和營銷的焦點之一。此外,轉移支付額度和種類近兩年大幅增長,轉移支付專戶成為部分縣級支行支撐性的存款來源。從今年轉移支付的政策趨勢看,一方面為縮小地區差距。一般財力性轉移支付力度會進一步加強;另一方面為解決各項民生領域問題,中央專項轉移支付種類會增加,轉移支付資金面會擴大,同時管理會進一步規范。因此在今年加大對“三農”支持力度的財政政策要求下,轉移支付專戶資金的沉淀量勢必進一步增加。
(三)三種傳統業務
三種傳統業務是指集中支付業務、非稅收入業務和公務卡業務。從集中支付業務看,自各級財政國庫集中支付改革初期到各項財政業務領域的拓展延伸,零余額賬戶逐漸成為商業銀行與政府機構、預算單位開展全面合作的基礎平臺。公務卡的廣泛推廣就是很好的印證,大部分地方財政部門規定公務卡業務與零余額賬戶綁定,國庫集中支付業務市場份額大的分行就具備相當的競爭優勢。同時零余額賬戶也是財政資金走向和預算執行最直接的信息來源,能夠為下游客戶的相關業務提供強有力的支撐,為商業銀行提早把握市場先機創造條件。另外,以資金來源相對單一的政府機構類客戶而言,零余額賬戶未來很有可能替代基本賬戶。從非稅收入收繳業務看,積極財政政策推進后,更多的收費項目納入非稅收入管理,代理非稅收入收繳業務發展空間放大,對存款和中間業務收入都會產生積極的影響。從公務卡業務看,公務卡業務是粘合政府類客戶對公對私業務的重要平臺,是財政政策中嚴控支出的有效工具,與國家鼓勵消費的精神吻合。2009年將是公務卡推廣工作關鍵的一年,各級政府必將會加大公務卡改革的實施力度。為商業銀行公務卡的廣泛營銷創造市場環境。因此,商業銀行要提高對公務卡業務的重視程度,提高對市場競爭態勢和公務卡衍生效益的認識。采取更為積極有效的措施。實現財政制度改革和銀行業務拓展的雙贏。
(四)四個重點客戶
四個重點客戶包括地方發改委、財政專員辦、基層財政部門和地方政府融資機構。地方發改委是項目的審批者、申報者,第一手的信息來源;財政專員辦是重點項目中央撥付資金的監督者、監管者和資金撥付進度的控制者之一,在中央直接管理的項目中有一定的地位;基層財政部門主要指縣級財政部門。它的話語權不斷加強,直接成為“三農政策”、“民生保障”政策的落實者。資金實力會顯著提高;地方政府融資機構在地方債難以正式出臺的前提下,是推動積極財政政策得以實現的關鍵渠道。以上四類客戶都是在2009年積極財政政策背景下,資源掌控能力和業務地位有所提升的客戶,商業銀行都應引起足夠關注。
(五)五項領域有待拓展
五項有待拓展的領域是指三農領域、林業領域、減災防災和公共安全領域、保障性住房領域和環境保護與治理。從中央1000億資金安排來看,和“三農”直接相關的就有192億,另外,林業、減災防災和公共安全、保障性住房和環境保護與治理領域都是國家財政長期支持的領域,也是商業銀行傳統業務介入較少的領域。
從上述“一二三四五”看。各項思路鉤織為一個整體,既包括重點客戶和重點產品,也包括重點方向和重點領域。商業銀行應該圍繞“大財政”這一基本原則為中心,通過對財政客戶進行綜合的全方位的營銷。積極主動進行業務拓展。同時,在擴大投資、積極的財政政策背景下,國家對資金監控的力度將會進一步加大。為此,商業銀行應在“防范風險,提高服務質量”的前提下,提出各自特有的業務切入點和服務方式,全面充分滿足新形勢下財政客戶的需求,以求財政業務的長足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