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別總趁熱喝
董長喜
“藥熬好了,趕快趁熱喝吧!”這是許多人喝中藥的經驗,有沒有道理呢?衛生部北京醫院藥學部臨床藥師張亞介紹:“雖然許多中藥要求溫服,但并非都如此,有不少湯藥要放涼了再喝的?!?/p>
傳統中醫理論對口服湯劑的溫度非常講究,光服法就十多種,具體到藥水溫度有三種:溫服、熱服和涼服。
一般的中藥湯劑應“溫服”,即藥湯煎煮后立即濾出,在常溫下晾至30℃-37℃時再喝:丸、散類的中成藥應該以溫開水送服,這也是溫服的一種。發散風寒的中藥,應該“熱服”,并且可在服后吃些熱稀飯、熱水,以助藥力。而解毒、清熱的藥,尤其是夏天解暑的中藥,則“冷服”效果更好。在我國南方,夏天經常服用的一些“涼茶”,實際上也屬于中藥的一種。顧名思義,很多涼茶都是晾涼了喝,清涼解暑效果才更好。
對于服中藥,中醫有句古語,叫“陽病熱服,陰病涼服”。因此,涼服與熱服,應根據情況具體分析,治療熱病的藥可涼服,而治療寒證宜熱服?;颊吒鶕约旱那闆r掌握服藥的溫度。一般,患有“陽病”的患者多表現出熱證,會表現為周身發熱、口渴、大便干燥、小便短黃、舌質紅、舌苔黃、脈搏快等;而“陰病”多表現為寒癥證,出現惡寒發熱、無汗、脘腹冷痛、肢冷神靡、舌淡、苔薄白等。
最后,在中藥方劑中,有個小竅門,一般情況下,叫做“湯”(如“桂枝湯”等)的多數熱服,叫做“飲”(如達原飲)的多數需涼服。張亞同對此表示,“這有一定的道理,因為古語中湯和飲本身就是由溫度區別的,不過,為謹慎起見,患者最好在開完藥后,具體再問一下中醫師相關的服用方法,以防出現偏差?!?/p>
注射胰島素居然會影響視力?
王文斗
李大伯患糖尿病已多年。近幾天,李大伯口渴感很厲害,吃不下飯,還總想吐,人很沒精神。到醫院檢查后發現血糖很高,且引發了糖尿病的急性并發癥——糖尿病酮癥酸中毒。
醫生說必須注射胰島素治療。幾天下來,治療效果不錯,各項指標也基本正常了。這時,李大伯卻堅決不愿再注射胰島素了。原來,李大伯發現自己看東西眼發花,看不清楚。李大伯開始埋怨家人和醫生,認為都是他們的錯,不注射胰島素時好好的,注射胰島素眼睛卻看不清了。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醫生解釋說,這是胰島素同李大伯開了個小玩笑。像李大伯這樣血糖控制不好、血糖波動較大的糖尿病患者,剛開始使用胰島素時,容易出現眼花、視物模糊的情況。因為當血糖高的時候,患者會感到口渴,想喝水,眼睛也會“渴”,眼睛里的每個零部件也都要“喝水”,眼睛“充了水”,就會慢慢適應用這雙“充水”的眼睛看東西。
而用胰島素治療后,血糖迅速下降,患者不再感到口渴了,眼睛同樣也不“渴”了,充水的眼睛不再充水,恢復了正常。但患者卻不能一下適應它,這時眼睛看東西就會感覺模糊不清。這種現象只是暫時的,給自己一些時間,一般都能自行恢復。
李大伯將信將疑,又同意繼續注射胰島素了。幾天后,眼睛漸漸恢復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