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肉搜索作為一種較為特殊的網絡交往行為從其誕生的那天起就備受關注,從2001年的微軟女員工被人肉搜索,到2008年的人肉搜索第一案“王菲案”結案,人肉搜索已經歷了多年的發展歷程,從最初單純的解答知識性問題到如今的參與現實事件的討論和追蹤,可以說,人肉搜索這種網絡交往行為已經發展到了一個相對完善的階段。2009年元旦,一份名為《人肉搜索公約1.0beta版》的帖子出現在各大網絡論壇,這份由網友共同討論修訂而成的網絡公約共包含八條內容,主要涉及人肉搜索的目的、行為規范、與個人隱私的關系等方面。繼“人肉搜索第一案”結束后,人肉搜索公約的出現再次引起了人們的關注。《人肉搜索公約1.0beta版》的出現意味著什么?它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實現它的作用?類似人肉搜索這樣的網絡行為究竟需要怎樣的引導與管理?這些都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
一、《人肉搜索公約1.0beta版》的現實意義
作為第一部由網民自發制定的網絡行為規范,《人肉搜索公約1.0beta版》的出現必將對網絡虛擬社會和現實社會產生巨大的影響。
首先,在網絡技術進步和網友成長的共同推動下,網絡交往行為開始向著更加理性的方向發展。隨著互聯網絡的普及與網絡技術的進步,互聯網為網民提供了更加開闊的活動空間。根據2009年1月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第23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08年12月31日,中國網民數量達到2.98億,網絡普及率達到22.6%,超過全球平均水平。網絡環境的完善為網絡交往行為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客觀條件。人肉搜索作為在網絡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一種特殊的網絡交往行為,其發展也是隨著網絡技術的進步而進步的。從Web 1.0到Web2.0, 網民的需求層次從信息上升到了人,因此人肉搜索也從最初的解答網友的知識性提問,延伸到根據個體不同需求的尋人、尋事等方面,在這個過程中,有涉及網絡暴力、侵犯他人隱私的“譚晶墜樓”事件,“3377”事件,也有伸張正義、表達草根心聲的案例,比如深圳海事局書記猥褻女童、房管局長抽天價煙等都是依靠網民的力量對腐敗現象進行了披露,人肉搜索在反腐敗、反貪污方面發揮了極大的輿論監督作用,由此不難看出,在人肉搜索的內容方面,已經非常豐富和廣泛,涵蓋了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就其組織形式而言,在天涯、貓撲這樣的大型網絡社區中,人肉搜索無論從參與人數、影響力、組織者和參與者對事件的駕馭能力以及網絡行為對現實事件的介入程度都已經達到了較高的水平。從外部看,媒體、公眾、網友都已將人肉搜索當做一種獨立的網絡交往行為來看待,同時學界對于人肉搜索也予以了熱切的關注及研究,因此不管它遭受了多少爭議和質疑,人肉搜索已經得到了相當一部人的關注和認可,以人肉搜索為代表的網絡交往行為已經有了較為合理的形態和組織形式。
其次,《人肉搜索公約1.0beta版》由網友自發推出是網絡自律的一種覺醒。在網絡這個可以將自由無限延伸的空間里,網民就某些議題進行討論、探索,并對現實世界產生一定的影響——網絡公共領域由此而來,它為人肉搜索以及類似的網絡交往活動提供了自由充分發展的平臺,對種種社會不公平現象進行披露和追蹤,起到了輿論監督的作用。另一方面,網絡虛擬空間中自由的泛化,把關人的缺失使得在所謂的網絡公共領域中常出現不負責的言論和行為,人肉搜索往往由最初的道德審判發展到最后的網絡暴力,造成侵犯隱私、精神傷害等問題。人肉搜索就是這樣一種令人又愛又恨的網絡交往行為,而這種交往行為生存的客觀條件正是網絡公共領域的存在。網絡公共領域之所以存在,網民遵循一定的行為規則進行活動是前提條件,如果規則被破壞,網絡公共領域就受到威脅,而網民自由活動的空間必定受到影響,《人肉搜索公約1.0beta版》的出現說明,作為行動主體的網民已經開始意識到這個問題,通過明確規則和自我約束來共同維護網絡公共領域這個環境。人肉搜索是網絡技術發展與社會文化進步共同的產物,它反映了當代人的社會心理需求,即網民對于自由發表意見、解決問題的渴望。這種網絡交往行為的產生是由網絡草根階級而來,其生存和發展也必須依靠草根階級的力量。盡管網絡為人們帶來自由寬廣的公共空間,但如果沒有任何約束而任其發展,必然會影響網絡交往行為的健康有序進行。基于這種考慮,《人肉搜索公約1.0beta版》應運而生,這是人肉搜索在經歷了七年發展后,由網民自發組織的一次對于自身合理性和存在價值的反思,試圖通過制定行為規范,規定道德底線的方式引導人肉搜索的合理發展,畢竟人肉搜索的特殊交往方式使其對現實社會產生的影響遠遠大于其他任何一種網絡交往形式,網民自律的覺醒對于人肉搜索行為的規范是十分必要的。
綜上所述,《人肉搜索公約1.0beta版》的提出意味著人肉搜索這一網絡交往形式正在日趨成熟,而其成熟的原動力來自于網民群體的自律覺醒。
二、“人肉搜索公約1.0beta版”的局限性
隨著“網絡第一案”的結案以及《人肉搜索公約1.0beta版》的出臺,人肉搜索從法律和道德兩個層面上開始受到約束和引導。就法律角度而言,有關網絡行為的專門規定還沒有出現,僅就網絡行為中涉及到個人隱私的部分可以做到有法可依;而從道德角度而言,人肉搜索公約的內容過于簡單籠統,它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實現其自身的價值,值得思考和商榷。
其一,從《人肉搜索公約1.0beta版》的內容來看,八條內容分別從人肉搜索的目的、行為方式、行為原則等方面做出了規定,顯然制定者試圖通過這些方面的規定起到約束網絡交往行為,規范人肉搜索行為的目的,但過于籠統和寬泛的表達很難達到這個目標。人肉搜索是一種網民自發主持所謂的“正義”的群體行為。在這個臨時形成的群體中,同樣有意見領袖與群眾的多層傳播效應。勒龐在《烏合之眾》一書中認為,在群體中,有意識的人格已經消失,無意識的人格占據主導地位,人們的思想和感情因暗示和相互傳染作用而轉向一個共同的方向,由此我們不難理解在網絡交往行為中,個人會受從眾效應的影響,做出所謂隨大流的舉動。比如在2006年的“虐貓事件”中,點擊相關網頁和視頻的網友上百萬,跟帖留言對當事人表示譴責的僅數萬人,而真正參與到事件追蹤和搜索的網友不過數十人。這基本上可以反映出在人肉搜索中較為普遍的一種現象,真正參與搜索行動的網民是網絡傳播中的意見領袖,他們通常具有一定網絡使用經驗,熱衷于在各種網絡虛擬社群中活動,并積極地參與事件的討論,樂于發表個人意見。少數的意見領袖掌握著人肉搜索中網絡輿論的風向標,而多數的網民參與到人肉搜索中去,是出于某種心理的需求——譬如好奇、正義感的需求或者是單純的尋求一種認同感。在人肉搜索的心理群體中,網民表現出一種集體無意識的從眾傾向,而這種從眾現象無疑助長了網絡輿論“一邊倒”的情況——群體極易受到情感因素的刺激而做出偏激的行為。對于這種群體心理現象,僅靠“以網絡道德為準繩”、“誠信、安全、公平、公開、公正、互助的原則” 進行道德約束是不夠的,必須細化為具體的行動準則,例如從人肉搜索的具體行為方式、意見領袖的行為準則等方面進行規定。在《人肉搜索公約1.0beta版》中,我們可以看到,制定者也做出一些具體的規定,比如“多進行利他性的知識性人肉搜索”,“對惡意性人肉搜索行為做到不起哄、不傳播”等,但由于人肉搜索是一種較為特殊的網絡交往形式,且互聯網的發展速度日新月異,類似的規定并不能完全滿足目前人肉搜索發展的趨勢和需求。僅以“多進行利他性的知識性人肉搜索”為例,雖然在人肉搜索初期,知識性的人肉搜索是主體內容,但目前涉及社會事件、家庭事件的人肉搜索成為主流,并且由于多數涉及個人隱私或敏感話題,這類人肉搜索滋生的問題也是最多的,“王菲案”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而公約試圖僅靠引導網民多參與知識性人肉搜索而避開這個問題,顯然是不可取的。目前我們還并未達到條約中所說的“對人肉搜索正確認識”的程度,而不足500字的《人肉搜索公約1.0beta版》只能說在引導方向上為人肉搜索行為作實驗性質的嘗試,對于日新月異且內容豐富的網絡交往行為而言,這個公約的力量是有限的。
其二,隱私的保護與網絡特性的關系。人肉搜索作為一種新的網絡活動方式,本身就是對主流文化的一種挑戰,由于網絡的自由性和群體心理的作用,人肉搜索事件往往由最初的道德審判發展到最后的網絡暴力,在行使輿論監督功能的同時,造成了侵犯個人隱私的網絡傷害。如何來界定隱私侵犯和合理的道德譴責之間的界限,這是有關網絡倫理道德的一個難題,顯然不是僅依靠《人肉搜索公約1.0beta版》的道德規范就能解決的,更多的需要相關的法律約束,而這也是目前我國在網絡立法方面的漏洞之一。信息時代開創了一個更加開放的社會。在這個開放的社會里,隨著技術的創新,隱私似乎變得越來越稀缺①。人肉搜索的產生為網民提供了全新的活動方式,從極度個性化的表達到群體性的活動,滿足了網民的心理訴求,成為網民宣泄情緒、獲取心理滿足的渠道。因此在對隱私保護的方式方法上,應掌握一個度的問題——對于網絡特性本身的維護,如果抹煞了網絡交互、開放的特點,那么像人肉搜索這樣的網絡交往行為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礎與意義。
最后,該公約的執行程度問題,《人肉搜索公約1.0beta版》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得到貫徹和執行,這是它能否達到預期目的的關鍵。首先,它需要得到廣泛的關注和認可,這從公約提出時各大論壇網友們的熱烈反應已經可見一斑,《人肉搜索公約1.0beta版》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社會關注,但作為一份民間發起的行為公約,《人肉搜索公約1.0beta版》的影響力和權威度依然需要提升。就一個行為規范性質的準則而言,《人肉搜索公約1.0beta版》能夠做到更多的是對于網民行為的引導,是一種軟性的手段,它還需要社會、網絡、網民的共同宣傳普及,擴大其影響力,樹立更高的權威性,獲得更多的認可,才能得到更好的執行和落實。
盡管《人肉搜索公約1.0beta版》在內容、實施上存在著種種問題和局限性,但它是網民自律覺醒的一個重要標志,它本身的意義大于它所能實現的意義。
三、網絡虛擬空間中的自律與他律
人肉搜索是社會轉型期眾多社會問題和社會心理的反映,在網絡普及使用的情況下,通過一部分網民映射到網絡社會中,它帶來的影響和產生的問題需要我們以一個客觀平和的心態來看待,既不能任其肆意發展,也不能約束過嚴,應結合自律和他律兩種手段對其進行合理引導。
無論是從執行力度還是影響力度來看,網絡交往行為的規范都需要道德與法律的雙重制約來實現。我國對于網絡行為方面的立法還處于摸索階段,盡管相關的法律法規正在不斷的增多和完善,而網絡本身的發展速度使新情況和新問題層出不窮,也給網絡立法帶來了一定的困難。目前對于網絡的立法主要集中于網絡安全、網絡版權、電子商務等方面,對于普通網民的行為規則并沒有相應的法律法規。對于人肉搜索而言,涉及最多是隱私問題,雖然我國法律已經開始重視對隱私權的保護,但卻沒有一部法律直接將隱私權這個詞寫進法律條款中,也并沒有具體規定隱私權的內容和侵犯隱私權行為的方式。隱私權保護的法律體制不完善這就導致了網絡隱私權法律保護的缺陷,使網絡隱私權遭受侵害時尋求司法救濟成為難題,限制了被侵權人通過法律途徑保護自身權益②。對于網絡交往行為的立法是勢在必行的,只有做到“依法治網”,才能加快網絡交往行為的規范化進程。
就網絡的開放特征而言,網絡交往行為的約束主要還是應該依靠網民的自律與素質提升。網絡本身的平等性、去中心化、反權威特性決定了任何硬性的規章制度在網絡世界中是行不通的,網絡立法也需要依據網絡特性,而不是照搬現實世界的法律法規。網絡的這種特性使網民自律成為規范網絡行為最直接、最適當的方法和途徑,在沒有人監督的虛擬世界中,“慎獨”不僅是一種美德,更是一種行為準則。與法律法規外在的約束力量相比,網民自覺的道德規范行為有著更強大和持久的力量,如亞當·斯密所說,是“出自一種對光榮而又崇高的東西的愛,一種對偉大和尊嚴的愛,一種對自己品質中優點的愛”③。它是主動的,而不是被動的。這種自律的實現只能寄希望于網民素質的提高,除了網民自身文化水平、道德水平的提高,還有網絡使用經驗、媒介素養的提高。另外,由個體的自律形成一定的自律體系也有助于網絡交往行為的規范化,比如提出《人肉搜索公約1.0beta版》的人肉搜索非組織性聯盟就是這樣一個自發形成的自律團體,將自律行為由點到面的推廣開來,并形成有組織的自律體系,通過這種集群性質的自律活動來加強網民自律行為的影響是網絡自律發展過程中的必由之路。通過網絡自律的這種形式,再輔之以法律、道德規范等外在的約束,一定可以達到規范網絡交往行為、凈化網絡環境的目的。
簡言之,對于人肉搜索這樣的網絡交往行為除了進行合理的輿論引導以外,還要通過政策法規的制定,為網絡活動規定適當的道德底線,以及適當的技術手段管理。不管是公約還是法律,僅是一種他律的形式,網民能夠意識到利用這種他律的形式來約束人肉搜索行為本身已經是一種進步,而網絡自律的實現最根本的還是要依靠網民自身素質的提升,這種提升一方面是自身修養和文化水平的提高,更重要的是網絡使用經驗的積累與媒介素養的提升。
總之,《人肉搜索公約1.0beta版》的提出對于整個網絡虛擬空間行為規范的形成具有借鑒意義,網絡交往行為的規范需要社會、網民、網絡技術等多方面的協調與進步來實現。未來還將出現更加豐富多彩的網絡交往行為,隨著網民群體的不斷成熟,網絡交往行為正在向著更加理性的方向發展,而相關的網絡規范也在不斷的完善之中,通過網民這種自發的行為規范要求,再輔之以一定的法律約束,網絡交往行為將會向更加合理、規范的方向發展。
注釋
① 理查德·斯皮內洛(美)著,李倫等譯:《鐵籠,還是烏托邦——網絡空間的道德與法律》(第二版),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P141
②我國網絡隱私權的法律適用與保護現狀 張雨林2005-6-16http://www.cyberlawcn.com/Get/llyj/wlys/20051002945.htm
③匡文波著:《網絡傳播理論與技術》,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P101
(作者單位:山東師范大學傳播學院)
附:人肉搜索公約1.0beta版
為了加強網絡公民的網絡道德意識,加深人們對人肉搜索正確定義的理解,使人肉搜索向正確的方向發展,并不斷服務大眾,特制定本公約。
一、熱愛祖國,熱愛黨,遵紀守法,互助友愛,維護網絡和諧;
二、人肉搜索時做到以誠信、安全、公開、公平、公正、互助的原則,多進行利他性的知識性人肉搜索;
三、以網絡道德為準繩,盡量不參與搜索他人隱私;
四、對他人暴露隱私盡力保護,保證不在公共場所公布他人隱私;
五、對于涉及“貪污、腐敗”、“懲惡揚善” 可以不受第三條、第四條的約束;
六、人肉搜索要提供真實可信的內容,提供信息者對信息真實性負責;
七、文明用語,對于惡意人肉搜索行為做到不起哄,不傳播;有條件的情況下告知當事人以及相關網站負責人;
八、通過不斷努力提高人們對于人肉搜索的正確認識。
本公約于2008年末,經各網站網民討論修訂而成,凡在此網站活動的網民應該自己遵守。
人肉搜索非組織性聯盟
二零零九年元月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