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風”這個詞,是我的杜撰。之所以想到這個詞,源于兩點:
一是網絡成為現代人社會生活和家庭生活新“三件寶”(網絡、手機、小轎車)之一。而網絡猶如人之耳目。因為,現代生活節奏快,時間就是金錢、時間就是效率、時間就是生命,沒有網絡,人就成了“瞎子”,正是網絡,把“地球村變小”,使距離不成問題,沒有了“天涯海角”和“君在長江頭,我在長江尾”的遙遠感。一個電話、一條短信、一個E-mail,一個帖子,即刻就可以把要說的話說完,要辦的事辦畢,如今,有的農村人不僅通過網絡獲取致富信息,而且還坐在家里輕點鼠標做起了生意。更主要的是網絡已是使社會正常運轉的中樞神經。上網也成了許多國家元首和政要的工作之一和業余愛好。胡總書記和溫總理已多次和網民誠懇相談。試想,如果讓全世界的網絡中斷一小時,肯定會“天下大亂”。同樣,如果全球通訊中斷一小時,人類社會也會“徹底癱瘓”,災難就不請自來。而有越來越多的人通過網絡參政議政,充分體現了高度的民主政治意識和理念。
二是網絡是支撐平面媒體和立體媒體正常運轉的基礎平臺。正是這個基礎平臺,全天候的“默奉獻”,才使得平面媒體和立體媒體的百花園里“春意盎然”,“姹紫嫣紅”,使人們盡情享受現代高科技帶來的信息方便、神奇和精神愉悅。但隨著網絡遍布地球村的角角落落,其負面因素也日益凸顯。如有的人利用網絡之便發布虛假信息,造謠惑眾,危及國家和社會安定;有的人利用網絡之便挑起事端,進行人身攻擊,傷害無辜,甚至奪人性命;有的人利用網絡之便傳播淫穢物品,毒害青少年;有的人利用網絡之便巧設機關,實施金融證券詐騙,使忠厚老實之人上當受騙;還有人利用網絡之便自我炒作,謀利圖名。凡此種種,無不涉及到網風問題。
說到網風,人們自然而然就會想到我們常說的學風和文風。而提到學風和文風就又會想到毛澤東在延安整風運動期間用“墻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這副對聯形象地諷刺“嘩眾取寵,華而不實,脆而不堅,自以為是,老子天下第一”的主觀主義學風和文風。因為,在學習和為文上,這種現象是害人的。那么,在網絡世界里,這種風氣同樣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簡而言之,同為媒體輿論工具的網絡,無疑也有個網風問題。
那么,什么是好的網風?依我一孔之見,這就是:尊重事實,尊重他人。
尊重事實。一定要有“積是為治,積非為虐”的心境,因為“好惡失其宜,是非亂其真”。無論是參加論壇評論天下事,還是開博客抒發感懷,或跟帖爭辯是非曲直,伸張正義,一定要把文責自負放在首位。這就要言之有物,言之有據,不放空炮,不憑個人好惡,隨心所欲,意氣用事,更不能無中生有,泄私憤,圖報復,常懷“是非有考于前而成敗有驗于后”的實事求是態度。
尊重他人。《荀子·儒效》有言:“凡事行,有益于理者立之,無益于理者廢之。”這是不是就是我們常說的“有理走遍天下,無理寸步難行”呢?我以為是的。網絡雖然是個虛擬的世界,但它和真實的世界一樣,同樣有個真善美、假丑惡、好與壞的是非界定。即“孰好孰壞”,涇渭分明的問題。何況,在這個虛擬世界里唱主角的是人。而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交往都應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之上。做到這一點,其實并不難,心中有“敬人與敬己”這桿秤即可。因為,一個人,唯有尊重他人,才能尊重自己,才能贏得他人的尊重。社會生活中如此,在網絡上為人處事,亦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