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電視是孩子們喜聞樂見的娛樂方式之一,與兒童健康成長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少兒電視節目的主要受眾是天真活潑的少年兒童,他們愛鬧、貪玩、經常幻想、喜歡模仿、好奇心重、求知欲強,這些特性決定了少兒電視節目的編導除了具備基本的職業素養之外,還要注重兒童心理,俯下身來傾聽孩子的聲音,為孩子做少兒電視。
孩子對電視有著特殊的情感,他們通過電視熟悉世界、認知自身。他們希望電視節目像自己的生活一樣豐富多彩,有玩鬧、有體驗、有創造,提供多渠道的嘗試,允許個性化的答案,滿足多樣化的要求,并幫助他們做出某種判斷。綜觀目前的少兒電視,成人化傾向較為嚴重,在經過編導成人審美意識過濾之后,兒童思維的完整性被簡化、被忽略,編導以成人經驗“導演”并干擾兒童。少兒節目編導應該以怎樣的視角反映兒童生活,少兒節目應該怎樣做才能真正突顯“兒童本位”并留住兒童的目光成了許多電視工作者討論并研究的話題。
一、把握兒童心理特征,了解兒童需求。作為少兒節目編導,我們不能以成人的主觀經驗與思維模式行事,不能把兒童信息“修訂”為成人意識,反映某種成人立場,而是要以兒童視角觀察社會、理解生活,要學習兒童心理學,了解幼兒、小學生、中學生這三個不同年齡段兒童的心理特征,多與他們交流,與他們成為朋友。少兒電視節目編導要保持一顆童心,尊重孩子、理解孩子,站在孩子的立場考慮問題,要同孩子一樣對事物充滿好奇、疑問和幻想。我們還要學會運用兒童語言與孩子們對話,他們喜歡用疊聲詞、助詞,喜歡擬人化,我們要用簡單的詞匯、生動的形容詞和口語化的語言與他們進行交流。我們還要注意到,單憑說故事、做游戲、唱歌跳舞、播放動畫片已遠不能滿足現在的孩子對事物認知的需求,他們不僅需要與同伴玩耍,還需要大人的尊重、寬容、理解與幫助,他們崇拜偶像,喜歡給主持人寫信述說心事;有時熱衷挑戰,有時追求冒險,所以,我們必須了解他們的心理和需求,并適度地、合理地滿足他們。中央電視臺少兒頻道“智慧樹”欄目深受兒童的喜愛,可愛的紅果果、綠泡泡和小咕咚不僅教孩子們唱歌、跳舞、做手工,還通過“小小探險家”、“我創意我做主”、“科學泡泡”等子欄目與孩子們共同游戲、共同學習,受到了少兒觀眾的喜愛,是較為成功的少兒欄目。
二、提高組織能力,學會寓教于樂。強烈的參與意識是兒童的天性,我們要創造更多的機會讓孩子親身參與到電視臺的活動中來。要做好參與性節目,少兒節目編導的組織能力顯得尤為重要,不僅要出臺完整的活動策劃方案,還要推廣活動、組織報名,與學校、家長溝通協調。戶外大型互動活動還涉及場地選擇、燈光音響、兒童安全等問題。“YOYO點點名”是臺灣東森幼幼臺開播以來最受歡迎的節目,走出攝影棚,走進小朋友,舉行各類的大型戶內外互動活動是YOYO點點名的一大特色,“愛的世界YOYO大點名”、“YOYO全省大點名”、“YOYO點名游園會”等活動受到萬人追捧。當然,兒童參與電視的形式是多樣化的,除了參與各類大型互動活動,還可以參與電視節目的制作、參與文藝節目的演出、作為觀眾參與談話節目的錄制、參與電視節目的討論、通過信件或網絡與主持人進行交流等等。通過孩子的參與充分地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創造力和表現力,讓電視機前的小觀眾看到真正屬于自己的節目。通過這類活動,電視欄目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也會得到相應的提高。
在少兒節目的制作過程中,我們不可避免地碰到一個問題,那就是教育。可以說少兒節目應該而且最好要有教育的成分在,但是,傳統的教育方式導致許多電視編導習慣以一種長者的身份對兒童進行說教,強調思想道德的教化與英雄人物的贊美,這樣片面地追求教育必然留不住孩子的目光。所以,我們必須學會寓教于樂,選題要豐富多彩,內容要隨時保持新鮮感、趣味性與娛樂性,表現形式要深入淺出、推陳出新、富于變化。比如哈哈少兒電視“好奇探長”欄目,把知識性與趣味性巧妙地融合在一個個真實的現場實驗中,為兒童解開了許多諸如“可樂會熔化牙齒嗎”、“雨傘可以當降落傘嗎”之類的“謎團”。
三、知識儲備豐富,具備愛心與耐心。得益于網絡的飛速發展,現在的孩子可謂“見多識廣”,也有濃厚的學習興趣,他們希望多渠道獲取科普知識與社會知識,嘗試揭開自然界的一個個秘密并試圖走進大人的情感世界。少兒節目編導需要儲備豐富的知識,不斷學習充電,更新知識結構,為兒童解答各類疑問,滿足他們的好奇心,引導他們健康成長。同時,少兒節目編導還需學習文藝常識,文藝節目在少兒節目中具有相當的分量,比如六一晚會、元旦晚會等文藝演出,編導的工作包括對晚會進行總體設計、組織節目素材、前期導演、撰寫串聯詞、現場導演與后期編輯等,編導必須具備文藝創作與審美的功力。另外,我們還要注意到活潑好動是兒童的天性,面對鏡頭孩子們可能過分緊張,可能詞不達意,也可能隨時逃走,少兒節目編導要以誠摯的愛心與他們溝通交流,要有足夠耐心引導他們輕松應對拍攝并融入節目中來。
此外,少兒節目編導還要在欄目包裝上下功夫,兒童的世界是多彩的,少兒欄目包裝的基調也要濃墨重彩,充滿童趣,音樂音響的運用要輕松明快,恰到好處。在欄目策劃之初,我們還要把主持人的角色定位納入到策劃方案之中統籌考慮,根據欄目定位確定同齡型、朋友型、老師型或英雄型的主持人,并決定是否搭配卡通玩偶形象。
筆者認為,少兒節目絕不比成人節目簡單,也絕不能流于形式、缺乏深度,因為反映兒童內心真實與質樸的童真童趣與藝術審美并不矛盾,反而是真摯情感的內容與電視藝術形式的完美糅合與統一。所以,少兒節目編導必須重新審視自己并做好準確定位,蹲下來與孩子說話,真正為孩子做少兒電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