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新聞知識的學習通常有兩個途徑:一個是各個高校的教育,一個是通過新聞實踐,但是通過記者題材影視劇學習新聞知識是常被我們所忽視的一個途徑。記者題材影視劇一般包括以下幾種:首先是主角為記者的影視劇,在這種影視劇中,主角在劇中的職業是記者,并且從事相關的新聞活動。如:《羅馬假日》(電影)、《記者甘遠志》(電影)、《愛上女主播》(韓劇)、《新聞女郎》(日劇)。
其次是配角為記者的影視劇。如:在(電影)《戰爭的藝術:背叛》中,兩個配角在主人公導演的電影中扮演戰地記者的角色去前線采訪。
最后一種,雖然該影視劇可能主人公的身份不是記者,但是他們從事的活動卻和記者很類似,如:采訪、暗訪,調查等。如:在(電影)《永不妥協》中律師的調查取證活動。那么這些影視劇究竟在新聞教育中有哪些作用呢?
一、記者題材影視劇可以加深對新聞敏感的認識
面對一個現象或者問題,有的記者對其視而不見,而有的記者卻能從中認識到它的價值進而寫出好的新聞報道等,這就是記者新聞敏感的差異?!靶侣劽舾惺且环N綜合的判斷能力,是一種敏捷的思維能力,是對社會現象的觀察能力,對事物發展變化的反應能力,對新聞線索的識別能力,以及對新聞事實的分析能力。①”
在《對話尼克松》中,主人公大衛不經意的在電視上看到尼克松被迫離職時那張滿是歲月的臉,他很仔細地多看了那張臉幾眼。他意識到在這個失勢的、曾在世界政壇上風光無比的大政治家此時雖滿是無奈、失落,卻仍然沒有失去一個政治家的架子正式對國民進行道歉。他很清楚地知道如果讓尼克松在自己專訪時低下高昂的頭顱,進行認錯,意味著什么。正是由于大衛的新聞敏感,為這個娛樂節目主持人贏得了更多的榮譽,也使此次采訪成為經典。在《記者甘志遠》中,當農機服務收費、中小學收費、農村供電收費混亂現象初顯的時候以敏銳的洞察力及時敲響警鐘;當地下博彩泛濫時他又深入虎穴大膽揭開了保護傘的秘密。
為了提高新聞敏感,記者絕不能在辦公室閉門造車,要深入實際,深入群眾。同時記者要有全局觀念,選取典型,以小見大的寫出深刻的報道。除此之外,記者要不斷學習積累知識,尤其是自己已經掌握知識以外的知識,這樣才能在面對自己不熟悉的領域時發現有價值的新聞。在《一個美國女孩的秘史》中,主人公小女孩凱特時刻敏銳洞察著周圍發生的一切,通過鄰居家房子被奪,朋友不去旅游等事件,從小處入手很好地折射出了經濟危機的大背景。當時社會的新聞報道多把流浪漢描述成壞人,但是在與流浪漢交往的過程中小凱特發現并不是所有的流浪漢都是壞人,都會犯罪。于是開始采訪流浪漢Will和Countee,并且深入到流浪漢的住處,寫了關于流浪漢好的方面的報道,使人們真實地了解了這個群體,這個獨到視角的選取來自小凱特的新聞敏感,善于感知周圍的變化并且發現某些事件中獨特的地方。
二、從記者題材影視劇中可以學到很多實用的采訪技巧
在采訪最初,記者為了消除和采訪對象之間的陌生感以拉近彼此的距離,必須讓采訪對象盡快感受到你的態度是真誠的,并且由采訪對象熟悉感興趣的話題入手,多用手勢、眼神、表情等非語言。在《永不妥協》中,為什么主人公艾琳去問受害者時就能夠問出受害者的心里話,但是那位女律師去問的時候就什么都問不出。由于那位律師給人一種非常嚴肅的姿態,而艾琳始終給人一種親切的感覺,不斷的和小女孩進行眼神交流,你能從她的眼中讀到一種人文關懷,是在以一種朋友似的關系平等的交流,而不是用一種高高在上的姿態來俯視采訪對象。同時在采訪最初艾琳通過聊學校等小女孩感興趣或熟悉的話題使其進入狀態。
“眼睛,是人身上最靈敏的器官。它像一架精密的自動攝像機,隨時隨地攝取瞬息萬變的生活場景。從讀者和受眾的角度去觀察,是現場觀察的第一要義。②”在事件發生現場,許多現象相互之間都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只是由于有些聯系不那么緊密和明顯,不容易被人發現。只有養成聯想的習慣,在現場采訪中才有可能捕捉到有價值的新聞。在《一個美國女孩的秘史》中,在第一次見到搶劫的時候小女孩凱特通過采訪觀察得知搶劫者有紋身,當朋友家被盜時,她詢問目擊者的時候,就聯系起了前面在大街上的那件搶劫錢包的案子,然后將前后聯系起來思考。在后來自家被偷以后,她感覺到這些事并不是流浪漢干的,直覺告訴她是那個有紋身的人做的。在她發現魔術師的朋友手上的紋身的時候,經過前后聯系縝密的邏輯思維,她大膽地猜測是他,并趁他們不在的時候親自去查,最后證明小凱特是對的。
記者在采訪過程中提問時一定不要提太多空泛的問題,沒有針對性,要把問題問得具體,從小處著眼,理出頭緒?!爸男侣勗L談記者王志說:“質疑是我的一種追求。③”但是,質疑一定要把握一個度,質疑最大的底線就是不能導致你的采訪無法進行下去。質疑的精神要求記者時刻保持理性,透過現象看到本質。
在《對話尼克松》中,大衛正是在一系列具體問題如你為什么沒有燒掉帶子、你何時知道你將要下臺等問題中讓尼克松認錯的。在《一個美國女孩的秘史》中,小Kit正是以一種質疑的精神,保持理性,為流浪漢平冤,還了他們一個清白的。在《永不妥協》中,正是由于主人公艾琳開始對太平洋瓦斯電力公司資料中附帶醫療記錄這一細節產生質疑,才換來了受害者高額賠償,自己也證明了自己價值的圓滿結局。
三、從記者題材影視劇中受到職業精神和職業道德的感染和熏陶
美國報人普利策曾經說過:“倘若一個國家是一條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聞記者就是船頭的瞭望者。他要在一望無際的海面上觀察一切,審視海上的不測風云和淺灘暗礁,及時發出警告?!鄙鐣熑胃?,不僅僅是新聞工作者的一種職業素養,更是新聞工作的一種真正內涵和新聞從業人員必須堅守的職業道德和一種至上的精神。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環境下,有的記者開始浮躁,為了追求一時的轟動不惜制造假新聞來愚弄大眾;有的記者為了金錢搞有償新聞;有的記者因為迫于某些企業的壓力而不發表損害大眾利益的新聞等。這些都體現了記者社會責任感的缺失,社會需要的是那種有社會責任感和社會良知的記者。同時記者有堅持不放棄的精神是難能可貴的,不管我們采訪遭到拒絕,還是采訪進程受到阻撓都應該永不言棄的努力去接近真相,做到客觀公正,滿足受眾的知情權,以完成自己的使命。記者始終要有信仰,堅持不放棄,執著地追求真理。
在《永不妥協》中,主人公艾琳在調查太平洋瓦斯電力公司的案件中,曾遇到過采訪對象拒絕采訪、取證困難、律師的放棄甚至是太平洋瓦斯電力公司的威脅等困難挫折,但是她都沒有放棄,當她想起因太平洋瓦斯電力公司的化學污染物而生命垂危的受害者時,當她體會到太平洋瓦斯電力公司傲慢不認錯的態度時,一種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永不言棄的精神使其最終為受害者爭取到了上億美元的賠償金,既幫助了別人也成就了自己,找到了生活的意義和夢想。在《對話尼克松》中大衛多次去拉贊助,但是都無果而終,甚至有很多新聞媒體人還說了難聽的話,但是大衛并沒有被嚇退,最終讓世人記住了這個娛樂節目的主持人,也讓他的這次采訪成為經典。在《記者甘志遠》中,這個用生命抒寫新聞的好記者(《海南日報》經濟部主任記者)于2004年9月4日在采訪途中突發心臟病倒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在他為《海南日報》工作的1095天里見報1051篇稿子,幾乎每天都有報道刊登,而且大多數都是由甘志遠自己主動跑出來的。他的這種崇高的敬業精神將激勵新聞工作者在工作道路上不斷前行。
記者題材影視劇在新聞教育中的功能遠不止以上三點,還有很多值得我們思考和借鑒的地方。盡管記者題材影視劇是一種輔助間接的教學手段,而且它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但是它卻給新聞學教育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它在活躍課堂氣氛、解決教師直接說教等方面都具有積極意義。這種視像化直觀形象的教學方式值得相關教師去嘗試。同時可以通過資料室、圖書館收藏相關影視劇碟片供學生借閱、教師上課放映等方式來更好地發揮記者題材影視劇的積極作用,使其更好地為新聞教育服務。
注釋
①楊玉梅,楊志英:《有新聞敏感才能發現好新聞》[J],《新聞傳播》,2008,(11)
②南振中:《現場采訪中的觀察、證偽與聯想》[J],《中國記者》,1999,(3)
③呂東卉:《新聞采訪中的溝通技巧》[J],《職業技術》,2008,(97)